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378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其中,接头结构包括:接头本体;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接头本体的轴向的第一端以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接头本体的轴向的第二端以与注脂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可靠性差的问题。

Joint structure and valve fill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joint structure and fat injection valve system, the joint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nnection body;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or body with a firs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valve;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o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second to grease inject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rease injection operation of the valve is poor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
本技术涉及采油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
技术介绍
在油田的生产中,闸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闸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定期地进行注脂以延长闸阀的使用寿命;具体而言,由于闸阀的阀芯需要经常的开闭,当阀芯与闸阀的阀体之间的润滑程度不足时,阀芯与阀体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从而阀芯在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对闸阀的密封面的磨损,导致闸阀的功能失效,甚至导致生产事故。而现有的注脂机构不能可靠地与闸阀进行连接,从而导致在使用注脂机构对闸阀进行注脂作业时,注脂机构与闸阀易发生脱离,从而导致注脂机构内的密封脂泄漏到环境中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降低了对闸阀注脂作业的效率,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可靠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头结构,包括:接头本体;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接头本体的轴向的第一端以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接头本体的轴向的第二端以与注脂机构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开设在接头本体的轴向的第一端的第一端面上的连接槽。进一步地,连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进一步地,连接槽包括多个连接槽段,多个连接槽段的槽截面积沿远离第一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连接槽的槽截面呈圆形,且各连接槽段同轴设置。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接头本体的轴向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上的卡接凸起。进一步地,卡接凸起沿远离第二端面的方向包括第一卡接凸起段和第二卡接凸起段,其中,第二卡接凸起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卡接凸起段的横截面积以使第二卡接凸起段的朝向第二端面的表面成为卡接面。进一步地,卡接凸起的横截面呈圆形。进一步地,接头结构还包括注射通孔,注射通孔沿接头本体的轴向依次贯通第一连接部、接头本体和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地,接头本体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门注脂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阀门、接头结构和注脂机构,阀门上设置有注脂接口,接头结构为上述的接头结构,接头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注脂接口可拆卸地连接,注脂机构包括顺次连接的注脂枪、注脂管路和注脂接头,接头结构的第二连接部与注脂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接头本体轴向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设置在接头本体轴向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用于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注脂机构连接。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阀门与注脂机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注脂机构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时,避免了注脂机构与阀门发生脱离,提高了使用注脂机构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的可靠性;此外,本技术的接头结构能够与具有不同结构尺寸的注脂接口的阀门进行适配性连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接头结构的使用便捷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接头结构另一个视角的接头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接头本体;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注射通孔;20、连接槽;21、连接槽段;30、卡接凸起;31、第一卡接凸起段;32、第二卡接凸起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可靠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其中,阀门注脂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阀门、接头结构和注脂机构,阀门上设置有注脂接口,接头结构为上述和下述的接头结构,接头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注脂接口可拆卸地连接,注脂机构包括顺次连接的注脂枪、注脂管路和注脂接头,接头结构的第二连接部与注脂接头可拆卸地连接。可选地,本技术中所提及的阀门为闸阀。如图1至图3所示,接头结构包括接头本体10、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一端以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二端以与注脂机构连接。由于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接头本体10轴向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设置在接头本体10轴向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用于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注脂机构连接。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阀门与注脂机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注脂机构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时,避免了注脂机构与阀门发生脱离,提高了使用注脂机构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的可靠性;此外,本技术的接头结构能够与具有不同结构尺寸的注脂接口的阀门进行适配性连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接头结构的使用便捷性。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为开设在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一端的第一端面11上的连接槽20。这样,通过连接槽20能够使接头结构适配性地套设在阀门的注脂接口上,从而使注脂接口为接头结构提供足够的卡紧力,保证了接头结构与阀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连接槽20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这样,通过旋拧接头结构,从而使接头结构与阀门的注脂接口螺纹连接,阀门能够为接头结构提供轴向预紧力,避免接头结构沿其轴向由阀门的注脂接口处脱出,进而保证了使用注脂机构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连接槽20包括多个连接槽段21,多个连接槽段21的槽截面积沿远离第一端面11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连接槽20呈阶梯状,多个具有不同槽截面积的连接槽段21能够适配性地与不同结构尺寸的注脂接口进行连接,从而使接头结构能够与不同型号的阀门进行适配性连接,避免了操作人员携带不同型号尺寸的接头结构,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接头结构的适配性和实用性,使接头结构与阀门快速便捷地连接,有效地提升了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的效率,方便管理和使用。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对接头结构的加工制造,连接槽20的槽截面呈圆形,且各连接槽段21同轴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12上的卡接凸起30。这样,通过卡接凸起30与注脂机构的注脂接头稳定的卡接,有效地将注脂机构的注脂接头与接头结构连接成一整体,避免了接头结构和注脂接头沿接头结构的轴向发生脱离,进而保证了使用注脂机构对阀门进行注脂作业的可靠性。如图1和图3所示,卡接凸起30沿远离第二端面12的方向包括第一卡接凸起段31和第二卡接凸起段32,其中,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卡接凸起段31的横截面积以使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朝向第二端面12的表面成为卡接面。这样,卡接凸起30的第二卡接凸起段32能够沿接头结构的径向滑入注脂机构的注脂接头处的滑槽内,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朝向第二端面12的卡接面与注脂接头处的滑槽槽壁贴紧配合,且接头结构与注脂接头之间在接头结构的轴向位置锁定。如图1和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头结构和阀门注脂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10);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一端以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二端以与注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12)上的卡接凸起(30);所述卡接凸起(30)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12)的方向包括第一卡接凸起段(31)和第二卡接凸起段(32),其中,所述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段(31)的横截面积以使所述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朝向所述第二端面(12)的表面成为卡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10);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一端以与阀门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二端以与注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二端的第二端面(12)上的卡接凸起(30);所述卡接凸起(30)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12)的方向包括第一卡接凸起段(31)和第二卡接凸起段(32),其中,所述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段(31)的横截面积以使所述第二卡接凸起段(32)的朝向所述第二端面(12)的表面成为卡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开设在所述接头本体(10)的轴向的第一端的第一端面(11)上的连接槽(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包括多个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兵雷明张媛何静戚平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