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21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用于产生气体燃气,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至少包含:加料泵、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加热装置、气体发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残液回收罐和控制柜;其中,所述加料泵通过加料管道与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通过进料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形成加热回路;所述残液回收罐通过残液回收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一进气管道分别与原料罐、残液回收罐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

A fuel supply proces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燃气体供应系统,具体设计一种大型液体燃料气化,产生可燃气体的气体供应系统。技术背景可燃气体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切割气体、发电、用于化工工业、汽车等领域,其原因是可燃气体在燃烧时可产生大量的热值,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同时可以成本低廉、污染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不同成分的燃气具备的热值不同,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例如,用于工业切割的气体需要的热值标准很高,常见的工业切割气体为丙烷气、丙烯气或者乙炔气这三种。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一般利用加热器的热使液体原料气化的方式来制备气体燃料,这样的气化装置,为了提高气化效果,往往采取的手段是提高气化温度;然而提高气化温度,不仅使得液体原料气化,而且由于液体原料本身产生热分解,故产生化学变质,不仅使得产生的可燃气体不纯,出现热值不够或者爆炸、污染环境等情况以外,还会出现气化装置发生堵塞、堆积等情况,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市面上现存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小型的工厂用,不适应大型工业生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可以集中大量生产可燃气体,且无需大量的热源,在35℃左右即可产生大量的热值稳定的系统,且可全自动长期不间断产生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用于产生气体燃气,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至少包含:加料泵、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加热装置、气体发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残液回收罐和控制柜;其中,所述加料泵通过加料管道与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通过进料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形成加热回路,所述加热装置内装有超导液,所述超导液的制备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二甘醇胺0.5-5%、聚磷酸钠0.01-1%、苯并三氮唑衍生物0.3-0.7%、亚硝酸钠0.1-1.0%、氯化钠5-10%和余量水;所述残液回收罐通过残液回收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一进气管道分别与原料罐、残液回收罐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壁为三层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加料管道上设置有加料管第一分支和加料管第二分支,所述加料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加料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料管道上设置有进料管第一分支和进料管第二分支,所述进料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料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管第一分支、进气管第二分支和进气管第三分支,所述进气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第三分支和残液回收罐相连接;所述加料管第一分支、加料管第二分支、进料管第一分支、进料管第二分支、进气管第一分支、进气管第二分支、进气管第三分支、第二进气管道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压力表和电磁阀;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液位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位计为侧装式磁翻板液位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侧装式磁翻板液位计向控制柜传送电信号,根据电流的数值判断液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气管道上设置有热值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外壁设置有加热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和残液回收罐上均设置有放空阀和压力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超导液的制备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二甘醇胺0.5-2%、聚磷酸钠0.01-0.5%、苯并三氮唑衍生物0.3-0.6%、亚硝酸钠0.1-0.8%、氯化钠5-8%和余量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层的制备原料包含改性低密度聚乙烯和PERT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层的制备原料为PERTⅡ型聚乙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实施例1的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1的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9的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10的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实施例11的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12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加料泵1、第一原料罐2、第二原料罐3、加热装置4、气体发生器5、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7、残液回收罐8、控制柜9、加料管道10、进料管道11、进液管12、出液管13、残液回收管道14、第一进气管道15、第二进气管道16、压力表17、电磁阀18、出气管道19、热值计20、加热套21、液位计22、放空阀23、出液口24、电加热丝25。加料管第一分支10-1、加料管第二分支10-2、进料管第一分支11-1、进料管第二分支11-2进气管第一分支15-1、进气管第二分支15-2、进气管第三分支15-3。具体实施方式参选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用于产生气体燃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至少包含:加料泵、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加热装置、气体发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残液回收罐和控制柜;其中,所述加料泵通过加料管道与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通过进料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形成加热回路,所述加热装置内装有超导液,所述超导液的制备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二甘醇胺0.5‑5%、聚磷酸钠0.01‑1%、苯并三氮唑衍生物0.3‑0.7%、亚硝酸钠0.1‑1.0%、氯化钠5‑10%和余量水;所述残液回收罐通过残液回收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一进气管道分别与原料罐、残液回收罐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壁为三层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加料管道上设置有加料管第一分支和加料管第二分支,所述加料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加料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料管道上设置有进料管第一分支和进料管第二分支,所述进料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料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管第一分支、进气管第二分支和进气管第三分支,所述进气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第三分支和残液回收罐相连接;所述加料管第一分支、加料管第二分支、进料管第一分支、进料管第二分支、进气管第一分支、进气管第二分支、进气管第三分支、第二进气管道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压力表和电磁阀;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供给工艺系统,用于产生气体燃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工艺系统至少包含:加料泵、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加热装置、气体发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残液回收罐和控制柜;其中,所述加料泵通过加料管道与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通过进料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形成加热回路,所述加热装置内装有超导液,所述超导液的制备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二甘醇胺0.5-5%、聚磷酸钠0.01-1%、苯并三氮唑衍生物0.3-0.7%、亚硝酸钠0.1-1.0%、氯化钠5-10%和余量水;所述残液回收罐通过残液回收管道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一进气管道分别与原料罐、残液回收罐相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进液管、出液管的管壁为三层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加料管道上设置有加料管第一分支和加料管第二分支,所述加料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加料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料管道上设置有进料管第一分支和进料管第二分支,所述进料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料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管第一分支、进气管第二分支和进气管第三分支,所述进气管第一分支和第一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第二分支和第二原料罐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第三分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兴志吴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巨烃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