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21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间隔覆盖有若干Λ形折弯板,Λ形折弯板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在每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根能覆盖两块Λ形折弯板之间间隙的Λ形折弯条,所有Λ形折弯板及Λ形折弯条共同形成一层能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防止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发生磨损及积灰积渣的优点。

Anti wear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ck wall of the rising flue of the waste heat boiler and the front wall of the descending flu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ste heat boiler flue wall and decrease flue rise after the front wall at the junction of abrasion proof structure, the waste heat boiler flue wall and decrease flue rise after the front wall connection pipe wall covered with some interval V-shaped bending plate, a bending plat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the waste heat boiler flue wall and rise the front wall at the junction of the descending flue pipe wall, in each of the two adjacent blocks of the V-shaped bending plate in the outer wall of a V-shaped bend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a cover two V-shaped gap between the V-shaped bending plate bending, all the V-shaped bending plate and V-shaped bending joint formation a layer can completely cover the waste heat boiler flue wall and decrease after rising before flue wall joints and pipe wall abrasion proof lay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wall of the back wall of the rising flue and the front wall of the descending flue of the pipe can be worn and the ash accumul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色冶炼余热锅炉,具体涉及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
技术介绍
有色冶炼余热锅炉通常采用汽化冷却烟道结构对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进行余热回收。有色冶炼奥斯麦特余热锅炉主要包括由膜式水冷壁式的过渡段、上升烟道、下降烟道和水平烟道,其中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之间采用鳍片相对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后会呈Λ形。目前,在有色冶炼余热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不仅极易受高温含尘烟气直接冲刷而发生磨损,而且也易发生积灰积渣现象,不利于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发生磨损及积灰积渣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间隔覆盖有若干Λ形折弯板,Λ形折弯板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在每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根能覆盖两块Λ形折弯板之间间隙的Λ形折弯条,所有Λ形折弯板及Λ形折弯条共同形成一层能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进一步地,前述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其中:连接机构的结构为:在上升烟道后墙上固定有若干定位圆钢,在Λ形折弯板上设置有若干与定位圆钢相对应的安装孔,Λ形折弯板通过将安装孔扣在对应的定位圆钢上而挂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并且当Λ形折弯板的安装孔扣在对应的定位圆钢上后,在每个定位圆钢的外端部还分别焊有一块大于安装孔的限位板,通过限位板将Λ形折弯板限位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进一步地,前述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其中: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之间间隙为10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所有Λ形折弯板及Λ形折弯条共同形成的一层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避免了高温含尘烟气直接冲刷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从而有效防止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发生磨损及积灰积渣,保证了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的运行安全;(2)Λ形折弯条焊接在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的外壁上,从而使相邻Λ形折弯板之间能留有膨胀间隙,进一步保证了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的运行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H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Λ形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1与下降烟道前墙2连接处管壁上间隔覆盖有若干Λ形折弯板3,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之间间隙为10mm,Λ形折弯板3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1与下降烟道前墙2连接处管壁上,在每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3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3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根能覆盖两块Λ形折弯板3之间间隙的Λ形折弯条4,所有Λ形折弯板3及Λ形折弯条4共同形成一层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1与下降烟道前墙2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为:在上升烟道后墙1上固定有若干定位圆钢5,在Λ形折弯板3上设置有若干与定位圆钢5相对应的安装孔6,Λ形折弯板3通过将安装孔6扣在对应的定位圆钢5上而挂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1与下降烟道前墙2连接处管壁上,并且当Λ形折弯板3的安装孔6扣在对应的定位圆钢5上后,在每个定位圆钢5的外端部还分别焊有一块大于安装孔6的限位板7,通过限位板7将Λ形折弯板3限位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1与下降烟道前墙2连接处管壁上,上述连接机构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在有色冶炼余热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所有Λ形折弯板及Λ形折弯条共同形成了一层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高温含尘烟气会直接冲刷防磨层,而无法直接冲刷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从而有效防止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发生磨损及积灰积渣,保证了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的运行安全;并且由于Λ形折弯条焊接在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的外壁上,从而使相邻Λ形折弯板之间能留有膨胀间隙,进一步保证了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的运行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间隔覆盖有若干Λ形折弯板,Λ形折弯板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在每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根能覆盖两块Λ形折弯板之间间隙的Λ形折弯条,所有Λ形折弯板及Λ形折弯条共同形成一层能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间隔覆盖有若干Λ形折弯板,Λ形折弯板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上,在每相邻两块Λ形折弯板中的其中一块Λ形折弯板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根能覆盖两块Λ形折弯板之间间隙的Λ形折弯条,所有Λ形折弯板及Λ形折弯条共同形成一层能完全覆盖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管壁的防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上升烟道后墙与下降烟道前墙连接处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莉徐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