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09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包括主架支杆、上主架连杆、下主架连杆、副架支杆、副架连杆、折叠杆机构和支座,所述主架支杆有两根,两主架支杆的下部通过下主架连杆连接,上部通过上主架连杆连接,使主架支杆与主架连杆组合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副架支杆有两根,两副架支杆的下部通过副架连杆连接,两副架支杆的顶部分别设置与主架连杆配适的套管,所述套管活动套接于上主架连杆的两端,所述折叠杆机构的一端连接下主架连杆,另一端连接副架连杆,使副架支杆通过套管配合折叠杆机构在上主架连杆上旋转折叠,所述各个主架支杆、副架支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易、结构合理、安全可靠、使用及收存方便,制造成本低。

A portable folding construction horse st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folding stool construction comprises a main frame, a supporting rod, connecting rod on the main frame, main frame and sub frame supporting rod,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frame side folding rod mechanism and a support, the main support rods is two, the lower two main frame supporting rod connected by the Lor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ame, the main frame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main frame is the main frame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connecting rod are combined and connected into a whole; the auxiliary support rods is two, two lower side frame supporting rod connected by the side frame connecting rod, the top two side frame suppor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ain frame connecting rod fit the sleeve, the sleeve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movable sleeve at both ends of the main frame on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s folded under the main frame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frame connecting rod, the side frame supporting rod sleeve through the folding mechanism of folding rod rotation in the main frame on the connecting rod, each of the main support bar The base of the support is respectively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manufacture, reasonable structure, safe and reliable us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convenient to st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用马凳,具体的来说是涉及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来说,在进行建筑施工的钢筋绑扎、砖砌体、抹灰及装饰装修等工作时,马凳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施工的工具,它用于临时用于站人放料。在施工现场,马凳多为采用木料、钢筋、钢管扣件等现场制作,由于无固定的标准,制作比较随意,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且马凳的焊接、钉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施工人员容易在上面发生危险,给施工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马凳体积较大,在使用工程中搬运劳动强度较大,较易发生磕碰,导致马凳的破损及施工成品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给使用带来了巨大的不便。而且,在项目完工后,由于马凳比较占空间,导致周转运输成本较高,导致马凳使用出现“一次性”性,无法多个项目周转使用,导致施工成本较高。因此,需研制一种制作简易、结构合理、使用及运输、收存方便、安全可靠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施工马凳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易、结构合理、使用及运输方便、安全可靠的这样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包括主架支杆(1)、上主架连杆(2)、下主架连杆(3)、副架支杆(4)、副架连杆(6)、折叠杆机构(8)和支座(7),其中,所述主架支杆(1)有两根,两主架支杆(1)之间平行设置,两主架支杆(1)的下部通过下主架连杆(3)连接,上部通过上主架连杆(2)连接,使主架支杆(1)与主架连杆组合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副架支杆(4)有两根,两副架支杆(4)之间平行设置,两副架支杆(4)的下部通过副架连杆(6)连接,两副架支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与主架连杆配适的套管(5),套管(5)活动套接于上主架连杆(2)的两端,使副架支杆(4)与主架连杆成锐角结构连接,所述折叠杆机构(8)的一端连接下主架连杆(3),另一端连接副架连杆(6),使副架支杆(4)通过套管(5)配合折叠杆机构(8)在上主架连杆(2)上旋转折叠,所述各个主架支杆(1)、副架支杆(4)的底部分别设置支座(7)。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叠杆机构(8)包括折叠杆(9)、水平拉杆(13),其中,所述折叠杆(9)有两根,两折叠杆(9)之间通过水平拉杆(13)连接,使两折叠杆(9)组合成“工”字型结构,所述各个折叠杆(9)的一端与下主架连杆(3)活动铰接,另一端与副架连杆(6)活动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折叠杆(9)包括第一连接部(10)及第二连接部(11),其中,第一连接部(10)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部(11)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及第二连接部(11)上均设有开槽,且各个开槽的中部设置固定座(12),固定座(12)之间通过拉力弹簧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架支杆(1)设置于距离上主架连杆(2)末端10~20cm处,使上主架连杆(2)的两端分别留有10~20cm长度的安装部,所述套管(5)分别套接于安装部上。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架支杆(1)、副架支杆(4)的底部均与支座(7)成60°夹角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架支杆(1)的长度等于副架支杆(4)的长度。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座(7)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5cm,厚度不小于1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根据需求将两个或者多个本装置组合设为一组,并在其上搭设一支撑平板(14),施工人员站在支撑平板(14)上施工;待施工完成后,将跳板拆下,用力向上提拉水平拉杆(13),使折叠杆(9)折叠,从而使副架支杆(4)与主架支杆(1)重叠于一体,进行周转搬运至下一工作地点;在上述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在本技术上搭配设置的拉力弹簧收缩,避免杆折叠受外力张开,使副架支杆(4)与主架支杆(1)重保持收叠状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易,生产成本较低;2、本技术成等腰三角形,受力较好,使用安全可靠;3、本技术主支架、副支架均选择圆形钢管,抗弯抗折性能好;4、本技术可以折叠,体积小,质量轻,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灵活,搬运便捷;5、本技术折叠后体积较小,在不同项目中周转运输成本较低,能多个项目重复多次使用;6、本技术支架的底部设有垫片,有效的提高整体的防滑性和稳定性;7、本技术多处活动连接处采用套管形式连接,受力较好,能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杆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施工时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号:1—主架支杆,2—上主架连杆,3—下主架连杆,4—副架支杆,5—套管,6—副架连杆,7—支座,8—折叠杆机构,9—折叠杆,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固定座,13—水平拉杆,14—支撑平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包括主架支杆1、上主架连杆2、下主架连杆3、副架支杆4、副架连杆6、折叠杆机构8和支座7,所述主架支杆1有两根,两主架支杆1之间平行设置,两主架支杆1的下部通过下主架连杆3连接,上部通过上主架连杆2连接,使主架支杆1与主架连杆组合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副架支杆4有两根,两副架支杆4之间平行设置,两副架支杆4的下部通过副架连杆6连接,两副架支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与主架连杆配适的套管5,套管5活动套接于上主架连杆2的两端,使副架支杆4与主架连杆成锐角结构连接,折叠杆机构8的一端连接下主架连杆3,另一端连接副架连杆6,使副架支杆4通过套管5配合折叠杆机构8在上主架连杆2上旋转折叠,各个主架支杆1、副架支杆4的底部分别设置支座7。进一步的,折叠杆机构8包括折叠杆9、水平拉杆13,其中,所述折叠杆9有两根,两折叠杆9之间通过水平拉杆13连接,使两折叠杆9组合成“工”字型结构,各个折叠杆9的一端与下主架连杆3活动铰接,另一端与副架连杆6活动铰接。进一步的,折叠杆9包括第一连接部10及第二连接部11,其中,第一连接部10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部11铰接,第一连接部10及第二连接部11上均设有开槽,且各个开槽的中部设置固定座12,固定座12之间通过拉力弹簧连接。进一步的,主架支杆1设置于距离上主架连杆2末端10~20cm处,使上主架连杆2的两端分别留有10~20cm长度的安装部,套管5分别套接于安装部上。进一步的,主架支杆1、副架支杆4的底部均与支座7成60度夹角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主架支杆1的长度等于副架支杆4的长度。进一步的,支座7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5cm,厚度不小于1cm。综上所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包括主架支杆(1)、上主架连杆(2)、下主架连杆(3)、副架支杆(4)、副架连杆(6)、折叠杆机构(8)和支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支杆(1)有两根,两主架支杆(1)之间平行设置,两主架支杆(1)的下部通过下主架连杆(3)连接,上部通过上主架连杆(2)连接,使主架支杆(1)与主架连杆组合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副架支杆(4)有两根,两副架支杆(4)之间平行设置,两副架支杆(4)的下部通过副架连杆(6)连接,两副架支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与主架连杆配适的套管(5),套管(5)活动套接于上主架连杆(2)的两端,使副架支杆(4)与主架连杆成锐角结构连接,所述折叠杆机构(8)的一端连接下主架连杆(3),另一端连接副架连杆(6),使副架支杆(4)通过套管(5)配合折叠杆机构(8)在上主架连杆(2)上旋转折叠,所述各个主架支杆(1)、副架支杆(4)的底部分别设置支座(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包括主架支杆(1)、上主架连杆(2)、下主架连杆(3)、副架支杆(4)、副架连杆(6)、折叠杆机构(8)和支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支杆(1)有两根,两主架支杆(1)之间平行设置,两主架支杆(1)的下部通过下主架连杆(3)连接,上部通过上主架连杆(2)连接,使主架支杆(1)与主架连杆组合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副架支杆(4)有两根,两副架支杆(4)之间平行设置,两副架支杆(4)的下部通过副架连杆(6)连接,两副架支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与主架连杆配适的套管(5),套管(5)活动套接于上主架连杆(2)的两端,使副架支杆(4)与主架连杆成锐角结构连接,所述折叠杆机构(8)的一端连接下主架连杆(3),另一端连接副架连杆(6),使副架支杆(4)通过套管(5)配合折叠杆机构(8)在上主架连杆(2)上旋转折叠,所述各个主架支杆(1)、副架支杆(4)的底部分别设置支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折叠施工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机构(8)包括折叠杆(9)、水平拉杆(13),其中,所述折叠杆(9)有两根,两折叠杆(9)之间通过水平拉杆(13)连接,使两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超刘明武夏歆聃李健周茂王明辉彭正飞李光全袁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