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82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涉及河湖治理领域,由两只平行且存在间距的船体和铺设于船体中段上面的矩形栈板组装而成,在船体中段设有配重舱,在配重舱前、后实肋板上顶面沿中间线位置等距设有3~5个固定盲孔,在矩形栈板上沿长边缘位置等距设有与固定盲孔等径适配的固定通孔,矩形栈板通过固定插栓安装于配重舱上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了一个平稳、轻质、便捷、安全的生态浮岛工程作业环境,经济成本低,且省事省力。

An operation platform for the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thod for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engineering ship operating platform,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by two parallel and spacing of the hull and laid on the middle hull above the rectangular pallet assembly, equipped with ballast tanks in the hull section, in ballast tanks before and after solid floor on top of the 3~5 fixed the blind hole is arranged along the middle line position offset, long edge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hole and fixed offset hole diameter fit along the rectangular pallet, pallet through the rectangular fixing plug is installed in the cabin above the counterweight. The utility model creates a smooth, lightweight, convenient and safe ec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low cost, and saving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河湖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生态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在河湖等地表水体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生态浮床工程,是以可漂浮材料为种植载体克服水深限制水生植物种植影响,将水生植物移植到因水中过量N、P引起的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同时通过收割植物的方式将水体中的污染元素搬离出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又能营造美好的水环境。显然,植物是生态浮床系统净化水质的主体,而植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周期,常常要进行如修剪、补植等阶段性的养护管理工作,但若生态浮床拼装单元宽度大于2m后,人工移植作业因伸臂距离有限而无法接触进行。另外,生态浮床的定位固定属于水上作业,目前多采用管桩固定方式,但使用单船进行打桩时操作不便,且状态不稳,容易引起船只侧翻,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为达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由两只平行且存在间距的船体和铺设于船体中段上面的矩形栈板组装而成,在所述的船体中段设有配重舱,在所述的配重舱前、后实肋板上顶面沿中间线位置等距设有3~5个固定盲孔,在所述的矩形栈板上沿长边缘位置等距设有与固定盲孔等径适配的固定通孔,所述的矩形栈板通过固定插栓安装于所述的配重舱上面。优选的,所述船体采用LLDPE材料旋转滚塑一次成型,长度为4~6m,宽度为1.2~1.5m。优选的,所述船体在首、尾段设有船首舱、船尾舱。优选的,所述矩形栈板以轻钢做骨架网格,以胶合板为铺面材料组装而成,宽度为60~120cm,可承动荷载150kg/m2以上。优选的,所述胶合板上面设有小圆凸体。优选的,所述船体的尾部还加装有推进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创造了一个平稳、轻质、便捷、安全的生态浮岛工程作业环境,经济成本低,且省事省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船体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船体;2-矩形栈板;3-固定插栓;4-推进器;5-浮床单元;11-配重舱;12-船首舱;13-船尾舱;14-实肋板;15-固定盲孔;21-固定通孔;22-骨架网格;23-胶合板,24-小圆凸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由两只平行且存在间距的船体1和铺设于船体中段上面的矩形栈板2组装而成。船体1采用耐腐蚀抗老化的LLDPE材料旋转滚塑一次成型,长度为6m,宽度为1.3m,船体1首、中、尾段依次分隔有船首舱12、配重舱11、船尾舱13,在配重舱11前、后实肋板14上顶面沿中间线位置等距设有3~5个固定盲孔15,孔径为12mm;配重舱11中可装卸适量的砂石等沉重物来提升船体1的稳定性,船首舱12和船尾舱13可用来存放施工作业工具、辅料和收割的植物。作为优选,矩形栈板2宽度为80cm,长度为8m,厚度为2.5cm,以轻钢为骨架,以质量轻、承载力强的胶合板为铺面材料组装而成,胶合板23上面设有小圆凸体24,起到防滑功能;矩形栈板2上沿长边缘位置等距设有与固定盲孔15等径适配的固定通孔21。作为优选,在船体1的尾部加装推进器4。生态浮床工程施工环节主要包括浮床单元5拼装、水生植物入篮、水生植物安放、浮床单元5固定,其中前两环节为陆上作业,后两环节为水上作业。在完成前两环节的陆上施工作业后,根据拼装好的浮床单元5尺寸大小,调整出两只船体1相适宜的平行间距,并使用固定插栓3将矩形栈板2安装在船体1的配重舱11上面,从而形成一个船连作业平台。启动推进器4,使船连作业平台行进至目标浮床单元5,保持船体1在浮床单元5两侧,矩形栈板2在浮床单元5上方,施工人员即可站立在矩形栈板2上将已包裹有水生植物的种植篮一一安放进浮岛单元5的每块浮板的种植孔内,并将水生植物植株扶正,由此完成水生植物的移植作业工作,并对浮床单元5进行打桩固定。在对浮床单元5尤其是浮床植物进行后期养护管理时,同样,启动推进器4,使船连作业平台行进至目标浮床单元5,保持船体1在浮床单元5两侧,矩形栈板2在浮床单元5上方,施工人员即可站立在矩形栈板2上对受损的浮床单元5进行修理以及对水生植物进行补植、收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由两只平行且存在间距的船体(1)和铺设于船体中段上面的矩形栈板(2)组装而成,在所述的船体(1)中段设有配重舱(11),在所述的配重舱(11)前、后实肋板(14)上顶面沿中间线位置等距设有3~5个固定盲孔(15),在所述的矩形栈板(2)上沿长边缘位置等距设有与固定盲孔(15)等径适配的固定通孔(21),所述的矩形栈板(2)通过固定插栓(3)安装于所述的配重舱(11)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由两只平行且存在间距的船体(1)和铺设于船体中段上面的矩形栈板(2)组装而成,在所述的船体(1)中段设有配重舱(11),在所述的配重舱(11)前、后实肋板(14)上顶面沿中间线位置等距设有3~5个固定盲孔(15),在所述的矩形栈板(2)上沿长边缘位置等距设有与固定盲孔(15)等径适配的固定通孔(21),所述的矩形栈板(2)通过固定插栓(3)安装于所述的配重舱(11)上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浮床工程的船连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采用LLDPE材料旋转滚塑一次成型,长度为4~6m,宽度为1.2~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琪许大为赵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