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钦辉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750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2)土壤处理,(3)扦插苗预处理,(4)扦插,(5)田间管理,(6)花期管理,(7)采摘果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步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减缓肥料肥效的发挥,使得植株的肥效均衡,并节约成本,采用秸秆粉末釜盖植株根部,有利于保持植株根部的湿度,同时在秸秆粉末的腐烂过程又可以作为肥料来滋生植株的根部的生长。

A method for pitaya planting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taya planting method suitable for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building the greenhouse, 2) soil treatment, (3) cutting seedling pretreatment, (4) cutting, (5) field management, (6) flowering management, and (7) picking frui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step by step through fertilizatio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slow play, the equilibrium fertilizer plant, and save cost, the use of straw powder kettle cover plant roots,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plant root moisture, while the decay process of straw powder can be used as fertilizer to the breeding of plant root grow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一些热带作物已经不仅仅只在热带地区能见到,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塑料大棚中也都能见到,特别是在火龙果现在在江西、湖北、安徽、河南甚至黄河流域都能见到有人种植,但虽然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多重渠道学习到火龙果的种植技术,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简单的将南方热带或伴热带地区种植方法搬到长江流域以北还是存在许多不适应性,甚至可能造成减产或种植失败,导致农民损失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宜于火龙果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的种植方法,其产量高、植株存活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构建高度为1.8-2.2m高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8-34℃,透光率在80%以上;(2)土壤处理,翻地前按照30-100kg/亩的标准施撒复合肥,翻地后复合肥被覆盖在松土底部,并在松土上方预施有机肥,施撒量为100-200kg/亩,在大棚内平行开设多条间隔1.2-1.8m且相互平行的排水沟,对土壤进行预施水,施水量为土壤表面润湿厚度为3-5cm为佳,并在相邻两排水沟之间的垄地上搭建种植架;(3)扦插苗预处理,选择强壮母本上层1-2月龄无病斑的且长度为0.1-0.5m的枝条作为扦插苗,并将扦插苗在消毒液中浸泡1-2min;(4)扦插,将垄地在扦插前12h内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淋,然后将步骤(3)所得的扦插苗等间距的扦插在垄地上,并在其下部施撒秸秆末,并将幼苗用细绳捆扎在种植架上,每隔3-5天施水一次;(5)田间管理,在扦插后幼苗长至60cm左右是打顶摘心,并,按照300-500公斤/亩的标准进行追加有机肥,定期检查植株上是否有带病斑的枝条,若有需及时进行剪除并移出大棚,定期除草松土;(6)花期管理,待植株开花期,施加磷钾肥,其中,过磷酸钙30-70kg/亩,硫酸钾20-40kg/亩,分别采用植株旁开坑填埋的方法进行施肥;(7)采摘果实,每次采摘果实,后按照50-100kg/亩追加复合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分步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减缓肥料肥效的发挥,使得植株的肥效均衡,并节约成本,采用秸秆粉末釜盖植株根部,有利于保持植株根部的湿度,同时在秸秆粉末的腐烂过程又可以作为肥料来滋生植株的根部的生长。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构建高度为1.8-2.2m高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透光率在85%以上;(2)土壤处理,翻地前按照50-80kg/亩的标准施撒复合肥,翻地后复合肥被覆盖在松土底部,并在松土上方预施有机肥,施撒量为140-160kg/亩,在大棚内平行开设多条间隔1.4-1.6m且相互平行的排水沟,对土壤进行预施水,施水量为土壤表面润湿厚度为3-5cm为佳,并在相邻两排水沟之间的垄地上搭建种植架;(3)扦插苗预处理,选择强壮母本上层1-2月龄无病斑的且长度为0.2-0.3m的枝条作为扦插苗,并将扦插苗在消毒液中浸泡1-2min;(4)扦插,将垄地在扦插前12h内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淋,然后将步骤(3)所得的扦插苗等间距的扦插在垄地上,并在其下部施撒秸秆粉末,并将幼苗用细绳捆扎在种植架上,每隔3-5天施水一次;(5)田间管理,在扦插后的幼苗长至60cm左右是打顶摘心,并按照400公斤/亩的标准进行追加有机肥,定期检查植株上是否有带病斑的枝条,若有需及时进行剪除并移出大棚,定期除草松土;(6)花期管理,待植株开花期,施加磷钾肥,其中,过磷酸钙40-60kg/亩,硫酸钾30kg/亩,分别采用植株旁开坑填埋的方法进行施肥;(7)采摘果实,每次采摘果实,后按照70kg/亩的追加复合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分步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减缓肥料肥效的发挥,使得植株的肥效均衡,并节约成本,采用秸秆粉末釜盖植株根部,有利于保持植株根部的湿度,同时在秸秆粉末的腐烂过程又可以作为肥料来滋生植株的根部的生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肥为牛粪:猪粪:鸡粪按湿料计以1:1-4:2-8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含水率为15-4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肥效好,各类肥料成分分配合理,且矿物成分丰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肥为牛粪:猪粪:鸡粪按湿料计以1:2-3:4-6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含水率为15-4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有机肥中的各类肥料成分和各类矿物元素的分配更加合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的消毒液为50-100倍的多菌灵溶液。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止扦插苗受病菌的感染,导致扦插苗的存活率降低。所述步骤(4)中扦插苗的扦插距离为1-1.2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6)中开坑距离植株根部30-50m,开坑深度为15-20cm,开坑位置为相邻两植株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止肥效的流失,同时使得肥效发挥快,能迅速的被根部吸收,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选择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作为种植基地,大棚构建高度为2.2m高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8℃,透光率在80%以上;(2)土壤处理,翻地前按照30kg/亩的标准施撒复合肥,翻地后复合肥被覆盖在松土底部,并在松土上方预施有机肥,施撒量为100g/亩,在大棚内平行开设多条间隔1.2m且相互平行的排水沟,对土壤进行预施水,施水量为土壤表面润湿厚度为3cm为佳,并在相邻两排水沟之间的垄地上搭建种植架;(3)扦插苗预处理,选择强壮母本上层1月龄无病斑的且长度为0.1m的枝条作为扦插苗,并将扦插苗在消毒液中浸泡1min;(4)扦插,将垄地在扦插前12h内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淋,然后将步骤(3)所得的扦插苗等间距的扦插在垄地上,并在其下部施撒秸秆末,并将幼苗用细绳捆扎在种植架上,每隔3天施水一次;(5)田间管理,在扦插后幼苗长至60cm左右是打顶摘心,并,按照300公斤/亩的标准进行追加有机肥,定期检查植株上是否有带病斑的枝条,若有需及时进行剪除并移出大棚,定期除草松土;(6)花期管理,待植株开花期,施加磷钾肥,其中,过磷酸钙30kg/亩,硫酸钾20kg/亩,分别采用植株旁开坑填埋的方法进行施肥;(7)采摘果实,每次采摘果实,后按照50kg/亩追加复合肥。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肥为牛粪:猪粪:鸡粪按湿料计以1:1:2的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含水率为15-4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的消毒液为50倍的多菌灵溶液。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扦插苗的扦插距离为1m。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中开坑距离植株根部30m,开坑深度为15cm,开坑位置为相邻两植株之间。其中,本实施例平均亩产为8000斤,单棵平均317斤,扦插苗的存活率为99,91%。实施例2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构建高度为1.8‑2.2m高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8‑34℃,透光率在80%以上;(2)土壤处理,翻地前按照30‑100kg/亩的标准施撒复合肥,翻地后复合肥被覆盖在松土底部,并在松土上方预施有机肥,施撒量为100‑200kg/亩,在大棚内平行开设多条间隔1.2‑1.8m且相互平行的排水沟,对土壤进行预施水,施水量为土壤表面润湿厚度为3‑5cm为佳,并在相邻两排水沟之间的垄地上搭建种植架;(3)扦插苗预处理,选择强壮母本上层1‑2月龄无病斑的且长度为0.1‑0.5m的枝条作为扦插苗,并将扦插苗在消毒液中浸泡1‑2min;(4)扦插,将垄地在扦插前12h内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淋,然后将步骤(3)所得的扦插苗等间距的扦插在垄地上,并在其下部施撒秸秆末,并将幼苗用细绳捆扎在种植架上,每隔3‑5天施水一次;(5)田间管理,在扦插后幼苗长至60cm左右是打顶摘心,并,按照300‑500公斤/亩的标准进行追加有机肥,定期检查植株上是否有带病斑的枝条,若有需及时进行剪除并移出大棚,定期除草松土;(6)花期管理,待植株开花期,施加磷钾肥,其中,过磷酸钙30‑70kg/亩,硫酸钾20‑40kg/亩,分别采用植株旁开坑填埋的方法进行施肥;(7)采摘果实,每次采摘果实,后按照50‑100kg/亩追加复合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构建高度为1.8-2.2m高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8-34℃,透光率在80%以上;(2)土壤处理,翻地前按照30-100kg/亩的标准施撒复合肥,翻地后复合肥被覆盖在松土底部,并在松土上方预施有机肥,施撒量为100-200kg/亩,在大棚内平行开设多条间隔1.2-1.8m且相互平行的排水沟,对土壤进行预施水,施水量为土壤表面润湿厚度为3-5cm为佳,并在相邻两排水沟之间的垄地上搭建种植架;(3)扦插苗预处理,选择强壮母本上层1-2月龄无病斑的且长度为0.1-0.5m的枝条作为扦插苗,并将扦插苗在消毒液中浸泡1-2min;(4)扦插,将垄地在扦插前12h内采用消毒液进行喷淋,然后将步骤(3)所得的扦插苗等间距的扦插在垄地上,并在其下部施撒秸秆末,并将幼苗用细绳捆扎在种植架上,每隔3-5天施水一次;(5)田间管理,在扦插后幼苗长至60cm左右是打顶摘心,并,按照300-500公斤/亩的标准进行追加有机肥,定期检查植株上是否有带病斑的枝条,若有需及时进行剪除并移出大棚,定期除草松土;(6)花期管理,待植株开花期,施加磷钾肥,其中,过磷酸钙30-70kg/亩,硫酸钾20-40kg/亩,分别采用植株旁开坑填埋的方法进行施肥;(7)采摘果实,每次采摘果实,后按照50-100kg/亩追加复合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火龙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1)大棚的搭建,构建高度为1.8-2.2m高的温室大棚,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透光率在85%以上;(2)土壤处理,翻地前按照50-80kg/亩的标准施撒复合肥,翻地后复合肥被覆盖在松土底部,并在松土上方预施有机肥,施撒量为140-160kg/亩,在大棚内平行开设多条间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钦辉
申请(专利权)人:蒋钦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