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743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6:36
网通装置,包括上机壳、下机壳及电子元件。上机壳包括顶面及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边。下机壳具有底面及进气口。顶面相距底面的第一垂直距离从第一边往第二边的方向渐增,且上机壳与下机壳之间具有出气孔,出气孔紧邻第二边。电子元件配置在上机壳与下机壳之间,用以执行网通装置的通讯运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网通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斜顶面的网通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散热,现有的网通装置常会配置金属散热鳍片,帮助内部的产热快速地排出外部环境。然而,即便如此,散热效率仍不如预期。因此,有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网通装置,改善现有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通装置,可改善前述现有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网通装置,其中,该网通装置包括:一机壳,包括一上机壳,包括一顶面及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及一下机壳,具有一底面及一进气口;以及一电子元件,配置在该上机壳与该下机壳之间,用以执行该网通装置的一通讯运算;其中,该顶面相距该底面的一第一垂直距离从该第一边往该第二边的方向渐增,且该机壳具有一第一出气口,该第一出气口紧邻于该第二边下方。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一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该第一出气口开设于该第一上侧板的底缘。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一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该下机壳包括一第一下侧板,该第一出气口位于该顶板、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空隙,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大于2毫米。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二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与第二上侧板,该第二上侧板与该第一上侧板延伸成环形;该下机壳包括一第一下侧板及一第二下侧板,该第二下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延伸成环形;该第一出气口位于该顶板、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空隙;该网通装置更包括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二出气口位于该顶板、该第二上侧板与该第二下侧板之间的空隙。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一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该下机壳包括一与该第一上侧板沿该底面的延伸方向相对配置的第一下侧板,该第一出气口包括相通的一第一子出气口与一第二子出气口,该第一子出气口开设于该第一上侧板,而该第二子出气口位于该顶板、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空隙。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的该顶板与该下机壳的该第一下侧板之间具有一间隔,该第一子出气口从该间隔露出。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更包括相对的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该顶面具有一棱线,该顶面相距该底面的一第二垂直距离从该第三边往该棱线渐增,且从该棱线往该第四边渐减,其中该棱线位于该第三边与该第四边的中间位置。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度至5度之间。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底面的边长大于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的高度距离,该底面为水平底面。上述的网通装置,其中该上机壳包括一具有该顶面的顶板,且该顶板具有均匀厚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绘示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的网通装置100的外观图;图1B绘示图1A的网通装置沿方向1B-1B’的剖视图;图1C绘示图1A的网通装置的俯视图图2A绘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网通装置的外观图;图2B绘示图2A的网通装置沿方向2B-2B’的剖视图;图2C绘示图2A的网通装置的俯视图;图3A绘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网通装置的外观图;图3B绘示图3A的网通装置的爆炸图;图3C绘示图3A的网通装置沿方向3C-3C’的剖视图;图3D绘示图3A的网通装置沿方向3D-3D’的剖视图;图3E绘示图3A的网通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A、1B及1C,图1A绘示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的网通装置100的外观图,图1B绘示图1A的网通装置100沿方向1B-1B’的剖视图,而图1C绘示图1A的网通装置100的俯视图。网通装置100包括电路板110、电子元件120及机壳,其中机壳包括可对接的上机壳130与下机壳140。电路板110配置上机壳130与下机壳140之间的空间,电子元件120例如是晶片或其它会发热的元件,其配置在电路板110上。电子元件120可执行网通装置100的通讯运算。上机壳130包括顶板131、第一上侧板132及第二上侧板133,其中第一上侧板132及第二上侧板133从顶板131往下机壳140方向延伸,第二上侧板133在本实施例中总共包含三片侧板。下机壳140包括第一下侧板142、第二下侧板143及底板144,其中第一下侧板142、第二下侧板143从底板144往上机壳130方向延伸,第二下侧板143在本实施例中总共包含三片侧板。此外,底面140b的边长大于上机壳130的顶板131与下机壳140的底板144之间的距离,使网通装置100成为平躺式装置。当网通装置100在使用时,底面140b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此时的底面140b为一呈水平的水平底面。虽然图未绘示,然上机壳130及下机壳140分别包括至少一上卡扣部及至少一下卡扣部。上机壳130及下机壳140可通过上卡扣部与下卡扣部的扣合而彼此结合。上卡扣部可以配置在第一上侧板132及/或第二上侧板133,而下卡扣部可以配置在第一下侧板142及/或第二下侧板143。此外,上卡扣部例如是卡孔与卡勾的一者,而下卡扣部例如是卡孔与卡勾的另一者。上机壳13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130e1与第二边130e2。第一边130e1与第二边130e2例如顶板131的边缘。第一边130e1及第二边130e2可以是直线边、曲线边或其组合。下机壳140包括底板144,底板144有底面140b。下机壳140具有至少一进气口140a。如图1A所示,顶板131的顶面131u相距下机壳140的底面140b的第一垂直距离D1从第一边130e1往第二边130e2的方向渐增。机壳具有第一出气口130a1。例如,上机壳130与下机壳140之间具有第一出气口130a1,第一出气口130a1紧邻第二边130e2下方。如此,外部气流G1可从进气口140a进入到上机壳130与下机壳140之间,并带走电子元件120在工作时的产热H1后,通过渐高的顶面131u外形自第一出气口130a1自然对流至外部环境。此处的”紧邻”指的是第一出气口130a1延伸至第二边130e2下方。此外,顶板131具有相对的顶面131u与下表面131b。顶板131具有均匀厚度,即顶面131u与下表面131b之间各局部的厚度距离大致上相同。因此,下表面131b相距底面140b的距离同样从第一边130e1往第二边130e2的方向渐增。藉此,电子元件120的产热H1可顺着渐高的下表面131b自然对流至第一出气口130a1,然后自第一出气口130a1自然对流至外部环境。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130a1可邻近第二边130e2但不延伸至第二边130e2。例如,第一上侧板132与第一下侧板142距离顶板131的第二边130e2一距离时,第一出气口130a1不延伸至第二边130e2的下方。前述该距离小于第一边130e1与第二边130e2之间距离的一半,如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其它比例。后述的第二出气口130a2可具有类似特征,因此不再赘述。如图1B所示,上机壳130的顶面131u与下机壳140的底面140b之间的夹角A1可介于2度至5度之间,较佳为2.6度,此有助于气流G1的爬升。综上,渐高的顶面131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通装置包括:一机壳,包括一上机壳,包括一顶面及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及一下机壳,具有一底面及一进气口;以及一电子元件,配置在该上机壳与该下机壳之间,用以执行该网通装置的一通讯运算;其中,该顶面相距该底面的一第一垂直距离从该第一边往该第二边的方向渐增,且该机壳具有一第一出气口,该第一出气口紧邻于该第二边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通装置包括:一机壳,包括一上机壳,包括一顶面及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及一下机壳,具有一底面及一进气口;以及一电子元件,配置在该上机壳与该下机壳之间,用以执行该网通装置的一通讯运算;其中,该顶面相距该底面的一第一垂直距离从该第一边往该第二边的方向渐增,且该机壳具有一第一出气口,该第一出气口紧邻于该第二边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一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该第一出气口开设于该第一上侧板的底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一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该下机壳包括一第一下侧板,该第一出气口位于该顶板、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空隙,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大于2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机壳包括一顶板及二从该顶板往该下机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侧板与第二上侧板,该第二上侧板与该第一上侧板延伸成环形;该下机壳包括一第一下侧板及一第二下侧板,该第二下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延伸成环形;该第一出气口位于该顶板、该第一上侧板与该第一下侧板之间的空隙;该网通装置更包括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亦飞黄元亨
申请(专利权)人: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