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单工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40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C单工适配器,其包括:外壳、上盖以及旋转轴,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用于与外部贯通的通槽,所述旋转轴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上盖安装于旋转轴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有扣合孔,所述上盖凸台设有扣合圆柱,所述旋转轴上缠绕有线圈弹簧,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凸出至通槽的解锁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SC单工适配器前,将上盖从封闭通槽的状态旋转90°至上盖的扣合圆柱扣合至扣合孔内,从而保持上盖处于打开状态。SC单工适配器与对接连接器的扣合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单工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SC单工适配器,尤其涉及一种SC单工适配器的卡扣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SC单工适配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配合时,锁扣需要人工操作,步骤复杂。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SC单工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SC单工适配器,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卡扣配合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C单工适配器,其包括:外壳、上盖以及旋转轴,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用于与外部贯通的通槽,所述旋转轴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上盖安装于旋转轴上,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有扣合孔,所述上盖凸台设有扣合圆柱,所述旋转轴上缠绕有线圈弹簧,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凸出至通槽的解锁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SC单工适配器前,将上盖从封闭通槽的状态旋转90°至上盖的扣合圆柱扣合至扣合孔内,从而保持上盖处于打开状态,当插头连接器插入至通槽内时,插头连接器抵靠解锁部从而将扣合圆柱从扣合孔内挤压出来,当插头连接器退出时,上盖在线圈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封闭通槽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上盖安装于旋转轴上,从而使得上盖可以绕旋转轴转动至封闭通槽或者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本技术的SC单工适配器与对接连接器的扣合简单方便。本技术还包括如下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靠近第二壳体的第一凸肋,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靠近第一壳体的第二凸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的大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侧槽,所述侧槽与通槽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未贯通侧壁。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有靠近第二壳体的上盖凸台,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上盖凸台对应设置的外壳凸台。进一步地,所述通槽用于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插入至侧槽内定位的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SC单工适配器还包括安装至第一壳体的封闭塞。附图说明图1是SC单工适配器处于正常闭合状态。图2是SC单工适配器处于正常打开状态。图3是连接头正常插入SC单工适配器的立体图。图4是连接头正常插入SC单工适配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为符合本技术的一种SC单工适配器100,其包括:外壳11、上盖12以及旋转轴13。所述外壳11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的一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二壳体112设有用于与外部贯通的通槽113,所述旋转轴13安装在第二壳体112上,所述上盖12安装于旋转轴13上,从而使得上盖12可以绕旋转轴13转动至封闭通槽113。所述上盖12设有靠近第二壳体112的上盖凸台14,所述第二壳体112设有与上盖凸台14对应设置的外壳凸台15。第二壳体112的前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合部16,扣合部16上设有扣合孔161,上盖凸台14设有扣合圆柱141。旋转轴13上缠绕有线圈弹簧17,第二壳体112还设有凸出至通槽113的解锁部18。如图1至图2所示,在插头连接器200插入SC单工适配器100前,将上盖12从封闭通槽113的状态(图1)旋转90°至上盖12的扣合圆柱141扣合至扣合孔161内,从而保持上盖12处于打开状态(图2)。如图3至图4所示,当插头连接器插入至通槽113内时,插头连接器抵靠解锁部18从而将扣合圆柱141从扣合孔161内挤压出来,当插头连接器200退出时,上盖12在线圈弹簧17的作用下恢复到封闭通槽113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1设有靠近第二壳体112的第一凸肋114,所述第二壳体112设有靠近第一壳体111的第二凸肋115。所述第一凸肋114和第二凸肋115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壳体112的一侧壁116上设有贯穿侧壁116的侧槽117,所述侧槽117与通槽113相贯通。所述第一壳体112的一侧壁118上设有凹陷槽119,所述凹陷槽119未贯通侧壁118。所述通槽113用于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所述插头连接器200设有插入至侧槽117内定位的定位柱21。所述SC单工适配器100还包括安装至第一壳体111的封闭塞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上盖安装于旋转轴上,从而使得上盖可以绕旋转轴转动至封闭通槽,从而本技术的SC单工适配器与对接连接器的扣合简单方便。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SC单工适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SC单工适配器,其包括:外壳、上盖以及旋转轴,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用于与外部贯通的通槽,所述旋转轴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上盖安装于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有扣合孔,所述上盖凸台设有扣合圆柱,所述旋转轴上缠绕有线圈弹簧,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凸出至通槽的解锁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SC单工适配器前,将上盖从封闭通槽的状态旋转90°至上盖的扣合圆柱扣合至扣合孔内,从而保持上盖处于打开状态,当插头连接器插入至通槽内时,插头连接器抵靠解锁部从而将扣合圆柱从扣合孔内挤压出来,当插头连接器退出时,上盖在线圈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封闭通槽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单工适配器,其包括:外壳、上盖以及旋转轴,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呈封闭状,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用于与外部贯通的通槽,所述旋转轴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上盖安装于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有扣合孔,所述上盖凸台设有扣合圆柱,所述旋转轴上缠绕有线圈弹簧,所述第二壳体还设有凸出至通槽的解锁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SC单工适配器前,将上盖从封闭通槽的状态旋转90°至上盖的扣合圆柱扣合至扣合孔内,从而保持上盖处于打开状态,当插头连接器插入至通槽内时,插头连接器抵靠解锁部从而将扣合圆柱从扣合孔内挤压出来,当插头连接器退出时,上盖在线圈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封闭通槽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单工适配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支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