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86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包括外壳、内壁、除蜡装置、探头,所述外壳和内壁均为圆筒状,内壁的直径小于外壳的直径,且内壁设置在外壳内部,内壁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重合;内壁与外壳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污渍存储腔;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除蜡装置,除蜡装置贯穿内壁使得内壁中部的空间与污渍存储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空心圆柱移动的过程中,除蜡装置就会多次对抽油杆表面的污渍进行切割,这样就提高了抽油杆清除污渍的效率,同时,由除蜡装置切除后的污渍相对于抽油杆是静止的,当污渍离开抽油杆表面时,由于惯性会直接进入污渍存储腔中,污渍被回收,这样就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
本技术涉及石油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
技术介绍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原油通过抽油杆被抽取上来,因为原油(尤其是稠油)中的泥沙、石蜡及其它杂质会将抽油杆堵塞,还有腐蚀、电泵故障等原因,所以每一口油井需要进行定期检修。这时就需要将抽油杆提取出来进行修复。该作业过程是利用吊升系统将油井内的管柱提出井口,逐根卸下放在抽油杆储料架上,然后再经过清洗、丈量、重新组配,再将其逐根下入井内。在采油作业过程中,抽油杆清洗所消耗的费用一直是油田采油厂生产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旧抽油杆的清洗是抽油杆修复工艺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抽油杆的清洗质量不仅对后续工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关系到抽油杆使用成本及施工作业的质量。从油井现场将抽油杆运输到清洗站需经过运输、贮存、修复等多道工序,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高温水冲洗,去除石蜡,但是依靠高温水冲洗会造成水浪费,并且冲洗过后的污渍被水流带走,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高温水冲洗,去除石蜡,但是依靠高温水冲洗会造成水浪费,并且冲洗过后的污渍被水流带走,会造成环境污染,目的在于提供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避免污渍污染环境,同时,在清洗抽油杆的同时实现对抽油杆的损伤检测,减少抽油杆清洗和检测的工序,提高效率。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包括外壳、内壁、除蜡装置、探头,所述外壳和内壁均为圆筒状,内壁的直径小于外壳的直径,且内壁设置在外壳内部,内壁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重合;内壁与外壳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污渍存储腔;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除蜡装置,除蜡装置贯穿内壁使得内壁中部的空间与污渍存储腔连通。内壁和外壳构成一个空心圆柱,抽油杆可穿过空心圆柱,空心圆柱在抽油杆上滑动,除蜡装置由于螺旋分布在内壁内表面,在空心圆柱移动的过程中,除蜡装置就会多次对抽油杆表面的污渍进行切割,这样就提高了抽油杆清除污渍的效率,同时,由除蜡装置切除后的污渍相对于抽油杆是静止的,当污渍离开抽油杆表面时,由于惯性会直接进入污渍存储腔中,污渍被回收,这样就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污渍存储腔的一端设置有检测装置放置腔,在检测装置放置腔中的内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探头。设置多个探头,在空心圆筒移动的过程中,探头开始工作,对抽油杆表面进行损伤检测,这样就能在清洗抽油杆的同时对抽油杆进行检测,提高了抽油杆的清洗和检测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除蜡装置包括设置在内壁上的刀片安置口和刀片,所述刀片安置口为螺旋状;所述刀片一端设置有多个垂直与刀片的支撑片,支撑片设置在内壁的外表面,刀片穿过刀片安置口朝向内壁的内侧。除蜡装置中的刀片主要用于切除污渍,设置在刀片一端的支撑片是桥接在内壁外表面的,当空心圆筒向前移动进行污渍切割时,刀片受到向后的作用力,导致支撑片在刀片安置口中先后移动,当刀片接触到刀片安置口后侧的边缘处,便会停止向后移动,刀片对前侧的污渍进行切割,脱离抽油杆的污渍便会通过支撑片之间的间隙落入污渍存储腔中;当空心圆筒向后移动进行污渍切割时,刀片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导致支撑片在刀片安置口中向前移动,当刀片接触到刀片安置口前侧的边缘处,便会停止向前移动,刀片对后侧的污渍进行切割,脱离抽油杆的污渍便会通过支撑片之间的间隙落入污渍存储腔中,这样的除蜡装置使得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用顾忌作用方向,便于更好的清洗抽油杆,提高抽油杆清洗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空心圆柱移动的过程中,除蜡装置就会多次对抽油杆表面的污渍进行切割,这样就提高了抽油杆清除污渍的效率,同时,由除蜡装置切除后的污渍相对于抽油杆是静止的,当污渍离开抽油杆表面时,由于惯性会直接进入污渍存储腔中,污渍被回收,这样就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2、本技术的除蜡装置使得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用顾忌作用方向,便于更好的清洗抽油杆,提高抽油杆清洗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内壁内表面图;图3为本技术刀片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外壳,2-污渍存储腔,3-内壁,4-除蜡装置,41-刀片安置口,42-刀片,43-支撑片,44-污渍回收间隙,5-检测装置放置腔,6-探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包括外壳1、内壁3、除蜡装置4、探头6,所述外壳1和内壁3均为圆筒状,内壁3的直径小于外壳1的直径,且内壁3设置在外壳1内部,内壁3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内壁3与外壳1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污渍存储腔2;内壁3上设置有螺旋状的除蜡装置4,除蜡装置4贯穿内壁3使得内壁3中部的空间与污渍存储腔2连通。在污渍存储腔2的一端设置有检测装置放置腔5,在检测装置放置腔5中的内壁3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探头6。所述除蜡装置4包括设置在内壁3上的刀片安置口41和刀片42,所述刀片安置口41为螺旋状;所述刀片42一端设置有多个垂直与刀片42的支撑片43,支撑片43设置在内壁3的外表面,刀片42穿过刀片安置口41朝向内壁3的内侧。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

【技术保护点】
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壁(3)、除蜡装置(4)、探头(6),所述外壳(1)和内壁(3)均为圆筒状,内壁(3)的直径小于外壳(1)的直径,且内壁(3)设置在外壳(1)内部,内壁(3)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内壁(3)与外壳(1)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污渍存储腔(2);内壁(3)上设置有螺旋状的除蜡装置(4),除蜡装置(4)贯穿内壁(3)使得内壁(3)中部的空间与污渍存储腔(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用刮蜡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壁(3)、除蜡装置(4)、探头(6),所述外壳(1)和内壁(3)均为圆筒状,内壁(3)的直径小于外壳(1)的直径,且内壁(3)设置在外壳(1)内部,内壁(3)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内壁(3)与外壳(1)之间形成的空腔为污渍存储腔(2);内壁(3)上设置有螺旋状的除蜡装置(4),除蜡装置(4)贯穿内壁(3)使得内壁(3)中部的空间与污渍存储腔(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抽油杆杆体状况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柳青周政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聚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