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臣轩专利>正文

一种履带式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28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0:56
作为一种履带式小车,体积小,它具有适应于较多的地理环境,它可以在不平坦的地面和雪地上行走。根据需要可以挂接雪橇、轮式车和铲斗之类的工具,来实现不同的目的。它是通过内置的动力源、减速器、链轮、链条、履带轮驱动履带运动,同时带动以车架为主体的小车运动。其中通过人工对操作杆的控制可以改变以车架为主体的小车的运动方向。在操作杆上装设有控制旋钮、动力控制手柄和刹车控制手柄,来控制以车架为主体的小车的启动、行走和车体的制动。

A caterpillar car

As a caterpillar car, it is small in size and is adapted to a lot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t can walk on uneven ground and snow. Tools such as sled, wheeled vehicle, and shovel can be attached to different purposes as required. It is driven by a built-in power source, a reducer, a sprocket, a chain and a crawler wheel to drive the track and drive a car with a frame as the main body. Through the manual control of the rod,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car with the frame as the main body can be changed. A control knob, a power control handle and a brake control handle are arranged on the operation lever to control the start-up, the walking and the braking of the car body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frame as the mai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小车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式小车。
技术介绍
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将人们在需求与现实之间所伴随时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作为交通运载工具来说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环,其手段和创新层出不穷。尽管是采用同一手段制造出的的交通工具,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环境的不同,人们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设计出一种履带式小车。他是由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减速器、链轮传动、履带轮驱动履带行走的。在履带式小车的后面可以挂接轮式小车或雪橇式小车,人可以站在挂接的小车上,通过控制履带式小车上的操作杆控制履带式小车的行走。在操作杆上设有发动机启动按钮、动力控制手柄和刹车控制手柄,来控制小车行走,行走的速度和安全运行。如果在小车的前面装设铲斗,也可以用于冬天铲雪用。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小车,包括:操作杆组件,车架、环形履带、支撑轮、承重轮、第一机械传力软线、第一履带轮、第一支架、动力源、变速器、第二履带轮、制动闸、第一链轮、第三履带轮、第一环形链条、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二环形链条、第四链轮、第二支架、第四履带轮和第二机械传力软线。操作杆组件由:控制旋钮、动力控制手柄、刹车控制手柄和操作杆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控制手柄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上部横梁一侧的孔,在动力控制手柄的中部和操作杆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刹车控制手柄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上部横梁另一侧的孔,刹车控制手柄的中部和操作杆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控制旋钮固定安装于操作杆上部的横梁上。操作杆下端的两个孔分别轴铰接于车架上的第一轴线上的两个孔。动力源和变速器固定连接于车架内。第二履带轮、制动闸、第一链轮和第三履带轮依次轴连接于车架第二轴线上的两个孔之间,该轴与车架第二轴线上的两个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二履带轮、制动闸、第一链轮和第三履带轮的连接为过盈配合。第四链轮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动力源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三链轮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的输入轴,过盈配合。第二环形链条连接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第二链轮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一环形链条连接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在车架的第一面上固定螺栓连接第一支架的右端面和第二支架的右端面。第一履带轮和第四履带轮轴连接于第一支架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的左端孔,第一履带轮和第四履带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该轴与第一支架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的左端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一履带轮和第四履带轮的连接为过盈配合。多个支撑轮的中心孔分别轴连接于车架的第一水平面上的多个孔,该轴与多个支撑轮的中心孔过盈配合,该轴与车架第一水平面上的多个孔间隙配合。多个承重轮的中心孔分别轴连接于车架的第二水平面上的多个孔,该轴与多个支撑轮的中心孔过盈配合,该轴与车架第二水平面上的多个孔间隙配合。环形履带的内表面抵接多个支撑轮、多个承重轮、第一履带轮、第二履带轮、第三履带轮、第四履带轮的外柱面。第一机械传力软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控制手柄中部的孔,第一机械传力软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源的输出动力量的控制端。第二机械传力软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刹车控制手柄中部的孔,第二机械传力软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动闸的制动控制端。控制旋钮触点的两端连接动力源的启动控制端。在第一支架和车架的第一面之间加设第一垫块,在第二支架和车架的第一面之间加设二垫块。所述的动力源为柴油或汽油发动机。所述的动力源为电池、充电装置和电动机组成的动力源。运载雪橇的右端挂接于车架上的第一孔。铲斗的左端连接于车架的右端。动力源的输出轴与变速器之间的传动为皮带和皮带轮传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履带轮上的轴的传动为皮带和皮带轮传动。动力源的输出轴与变速器之间的传动为齿轮传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履带轮上的轴的传动为齿轮传动。所述的运载雪橇由带轮的小车代替。优点体积小,控制方便,行走时受环境影响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履带式小车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车架的位置标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履带式小车,包括:操作杆组件2,车架3、环形履带4、支撑轮5、承重轮7、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第一履带轮11、第一支架12、动力源14、变速器15、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第三履带轮19、第一环形链条20、第二链轮21、第三链轮22、第二环形链条23、第四链轮24、第二支架26、第四履带轮27和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操作杆组件2由:控制旋钮8、动力控制手柄9、刹车控制手柄28和操作杆30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控制手柄9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30上部横梁一侧的孔,在动力控制手柄9的中部和操作杆30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刹车控制手柄28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30上部横梁另一侧的孔,刹车控制手柄28的中部和操作杆30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控制旋钮8固定安装于操作杆30上部的横梁上;操作杆30下端的两个孔分别轴铰接于车架3上的第一轴线33上的两个孔;动力源14和变速器15固定连接于车架3内;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和第三履带轮19依次轴连接于车架3第二轴线34上的两个孔之间,该轴与车架3第二轴线34上的两个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和第三履带轮19的连接为过盈配合;第四链轮24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动力源14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三链轮22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15的输入轴,过盈配合;第二环形链条23连接第三链轮22和第四链轮24;第二链轮21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15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一环形链条20连接第一链轮18和第二链轮21;在车架3的第一面36上固定螺栓连接第一支架12的右端面和第二支架26的右端面;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轴连接于第一支架12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26的左端孔,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在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6之间;该轴与第一支架12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26的左端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的连接为过盈配合;多个支撑轮5的中心孔分别轴连接于车架3的第一水平面33上的多个孔,该轴与多个支撑轮5的中心孔过盈配合,该轴与车架3第一水平面33上的多个孔间隙配合;多个承重轮7的中心孔分别轴连接于车架3的第二水平面35上的多个孔,该轴与多个支撑轮5的中心孔过盈配合,该轴与车架3第二水平面35上的多个孔间隙配合;环形履带4的内表面抵接多个支撑轮5、多个承重轮7、第一履带轮11、第二履带轮16、第三履带轮19、第四履带轮27的外柱面;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控制手柄9中部的孔,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源14的输出动力量的控制端;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刹车控制手柄28中部的孔,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动闸17的制动控制端;控制旋钮8触点的两端连接动力源14的启动控制端。实施例2一种履带式小车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支架12和车架3的第一面36之间加设第一垫块13,在第二支架26和车架3的第一面36之间加设二垫块25。实施例3一种履带式小车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履带式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式小车,包括:操作杆组件(2),车架(3)、环形履带(4)、支撑轮(5)、承重轮(7)、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第一履带轮(11)、第一支架(12)、动力源(14)、变速器(15)、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第三履带轮(19)、第一环形链条(20)、第二链轮(21)、第三链轮(22)、第二环形链条(23)、第四链轮(24)、第二支架(26)、第四履带轮(27)和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操作杆组件(2)由:控制旋钮(8)、动力控制手柄(9)、刹车控制手柄(28)和操作杆(30)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控制手柄(9)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30)上部横梁一侧的孔,在动力控制手柄(9)的中部和操作杆(30)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刹车控制手柄(28)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30)上部横梁另一侧的孔,刹车控制手柄(28)的中部和操作杆(30)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控制旋钮(8)固定安装于操作杆(30)上部的横梁上;操作杆(30)下端的两个孔分别轴铰接于车架(3)上的第一轴线(32)上的两个孔;动力源(14)和变速器(15)固定连接于车架(3)内;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和第三履带轮(19)依次轴连接于车架(3)第二轴线(34)上的两个孔之间,该轴与车架(3)第二轴线(34)上的两个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和第三履带轮(19)的连接为过盈配合;第四链轮(24)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动力源(14)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三链轮(22)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15)的输入轴,过盈配合;第二环形链条(23)连接第三链轮(22)和第四链轮(24);第二链轮(21)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15)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一环形链条(20)连接第一链轮(18)和第二链轮(21);在车架(3)的第一面(36)上固定螺栓连接第一支架(12)的右端面和第二支架(26)的右端面;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轴连接于第一支架(12)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26)的左端孔,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在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6)之间;该轴与第一支架(12)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26)的左端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的连接为过盈配合;多个支撑轮(5)的中心孔分别轴连接于车架(3)的第一水平面(33)上的多个孔,该轴与多个支撑轮(5)的中心孔过盈配合,该轴与车架(3)第一水平面(33)上的多个孔间隙配合;多个承重轮(7)的中心孔分别轴连接于车架(3)的第二水平面(35)上的多个孔,该轴与多个支撑轮(5)的中心孔过盈配合,该轴与车架(3)第二水平面(35)上的多个孔间隙配合;环形履带(4)的内表面抵接多个支撑轮(5)、多个承重轮(7)、第一履带轮(11)、第二履带轮(16)、第三履带轮(19)、第四履带轮(27)的外柱面;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控制手柄(9)中部的孔,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源(14)的输出动力量的控制端;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刹车控制手柄(28)中部的孔,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动闸(17)的制动控制端;控制旋钮(8)触点的两端连接动力源(14)的启动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小车,包括:操作杆组件(2),车架(3)、环形履带(4)、支撑轮(5)、承重轮(7)、第一机械传力软线(10)、第一履带轮(11)、第一支架(12)、动力源(14)、变速器(15)、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第三履带轮(19)、第一环形链条(20)、第二链轮(21)、第三链轮(22)、第二环形链条(23)、第四链轮(24)、第二支架(26)、第四履带轮(27)和第二机械传力软线(29);操作杆组件(2)由:控制旋钮(8)、动力控制手柄(9)、刹车控制手柄(28)和操作杆(30)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控制手柄(9)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30)上部横梁一侧的孔,在动力控制手柄(9)的中部和操作杆(30)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刹车控制手柄(28)一端的孔轴铰接操作杆(30)上部横梁另一侧的孔,刹车控制手柄(28)的中部和操作杆(30)上部横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控制旋钮(8)固定安装于操作杆(30)上部的横梁上;操作杆(30)下端的两个孔分别轴铰接于车架(3)上的第一轴线(32)上的两个孔;动力源(14)和变速器(15)固定连接于车架(3)内;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和第三履带轮(19)依次轴连接于车架(3)第二轴线(34)上的两个孔之间,该轴与车架(3)第二轴线(34)上的两个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二履带轮(16)、制动闸(17)、第一链轮(18)和第三履带轮(19)的连接为过盈配合;第四链轮(24)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动力源(14)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三链轮(22)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15)的输入轴,过盈配合;第二环形链条(23)连接第三链轮(22)和第四链轮(24);第二链轮(21)的中心孔固定连接于变速器(15)的输出轴,过盈配合;第一环形链条(20)连接第一链轮(18)和第二链轮(21);在车架(3)的第一面(36)上固定螺栓连接第一支架(12)的右端面和第二支架(26)的右端面;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轴连接于第一支架(12)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26)的左端孔,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在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6)之间;该轴与第一支架(12)的左端孔和第二支架(26)的左端孔的连接为间隙配合;该轴与第一履带轮(11)和第四履带轮(27)的连接为过盈配合;多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臣轩
申请(专利权)人:李臣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