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变形鞋内底的能适合穿着者脚底形状的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53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它具有鞋帮(A)和连接穿着者脚至上述鞋帮去的下支承部(1),上述支承部(1)具有一鞋底(2),在其上放置有一楔形件(3),提供至少一个与穿着者脚接触的鞋内底(6)或中底;在穿着者重量作用下弯曲凹陷的装置被组合成至少位于支承部(1)中的部分鞋内底之下,这些装置能使鞋内底产生变形,使得鞋内底永久性地采取穿着者脚底的专门形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如主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鞋。众所周知,人的脚底形状因人而异。人们同样也早已知道,鞋(例如那些被称为“轻便鞋”的鞋)越是具有适合脚解剖学形状的鞋内底,则当脚撞击地面时鞋就越舒适和稳定,由此能防止对鞋穿着者造成(骨头或肌肉的)微损伤,尤其是由鞋的持久使用所引起的微损伤。具有适合脚解剖学形状的鞋内底的鞋早已为人所知,然而,正是因为脚底的形状因人而异,这种鞋内底仅具有大致的与脚解剖形状的一致性,亦即通常将鞋设计成与一般使用者的一般脚底形状相适应。换言之,市场上现有的鞋的解剖型鞋内底其形状制成仅部分适应每一穿着者脚底的形状。其结果是已有的解剖型鞋常常不能适应穿着者脚底形状,尤其是在经过长期使用之后,从而使穿着者的脚经受很大疲劳,其缺点显而易见。鞋内底在穿着者重量作用之下连续地但并非永久地变形且因此使鞋适应于使用者脚底的形状,这样的鞋已广为人知。在使用之后,这种鞋的内底弹回至其起始形状。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提供足够的舒适,且造成相对高的生产费用并主要用于诸如木底鞋这样的具专门特征的鞋类。另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种鞋便失去其适应脚底形状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较已有方案改进的解剖型鞋。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自成型解剖型鞋,其中鞋内底完美且永久地适应专门使用者脚底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类型的鞋,它具有低生产成本且在任何使用条件下当脚置于地上时能给脚提供适当的稳定性,从而能防止对穿着者下肢的骨头或肌肉造成微损伤。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类型的鞋,它由于具有解剖学的性质从而能适当地补偿脚对地不正确的冲击作用。在本专利
中将为专家们所理解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所述的鞋来实现的。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鞋可以是轻便鞋也可以是运动鞋。在后者场合,鞋可配备有能吸收对地冲击的装置,且同时将所吸收的最大能量返回给穿着者的脚,十分象一根反弹的弹簧。为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仅仅作为例子的非限制性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鞋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鞋的部分的仰视透视图;图3为图1中沿3-3线的且对业已装配好了的鞋所作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3中4-4线所作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鞋的一变型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4,本专利技术中的运动鞋包括鞋帮A和一下底部或支承部1。后者包括诸如用合成橡胶制成的鞋底2,在它上面采用已知的方法固定有一由已知的多孔材料(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或聚氨基甲酸乙酯或低密度橡胶制成的楔形件3。该楔形件3具有一上凹部4(参照图1),其边界由凸缘4A所限定,在其中可放置一由诸如软木做成的安装鞋内底5。另一块由诸如织物(图3中未示出)制成的、为穿着者脚踩在其上的鞋内底6可被放置在鞋内底5之上。鞋底2在其下表面上具有熟知的槽或槽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为穿着者脚踩在其上的鞋内底或鞋中底6在鞋被穿过至少一次之后能永久变形。这种变形反映了脚底的形状从而可使之适合脚底的形状。这样鞋内底便具有了相应于穿着者脚底的解剖形式。鞋内底的变形优选地是通过确保其直接或间接地支承在一有利地结合在楔形件3之上的软材料底层上来获得的。这一鞋内底可在其整个表面上或仅仅按照特殊的区域来变形。参照所引证的图,为获得上述的变形,鞋被优选地提供有这样一种楔形件3,它在其底部有一腔10(该腔10被一与楔形件成一体的层10A同凹部4所分隔开并被赋予自主的柔韧性),腔10面向鞋底2且含有一颗粒层,其颗粒尺寸根据鞋的类型为0.7~4mm之间。该颗粒可由合成的或天然的材料制成。该颗粒层比如可用粒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粒状橡胶(合成的或天然的)、软木或粒状膨松材料来制成,作为替代方案,颗粒层11也可是这些材料的混合,比如将这些材料放在腔10的不同区域中此时,由于上述材料具有不同的变形能力,在穿着者重量作用之下,可得到在对应于穿着者脚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变形度的一层11。这样,由于下支承部1的作用,便可以一种有差别的方式、例如根据鞋的种类(轻便鞋或者运动鞋)来支承穿着者的脚。由于穿着者的重量以有差别的方式作用在支承部1之上并主要作用于对应于脚后根的区域(图3中用K标记),因此此处的层10便要厚于蹠骨部区域(图3中用M标记)。作为替代方案,为让鞋内底6(以及下面的鞋内底5,如果有的话)产生变形,层10可分割成数个非连通区域例如对应于足弓区域(图3中用P标记)提供有一颗粒层,用于给穿着者提供足够的半刚性弓形支承(因为楔形件3本身至少是部分柔软的)。因此,使用过程中层11在穿着者重量作用之下产生屈服。这种屈服能使鞋内底6产生相应变形,尤其是,由于该重量是自然分布的且主要分布在鞋内底6的某些区域(蹠部M和脚后跟K)中,这些区域将比其邻近区域(例如支承脚侧部的那些区域)经受更大的变形。上述变形包括使鞋内底朝向鞋底弯曲,其中鞋内底向着鞋底下陷。在层11中的颗粒材料朝各自的腔10移动以让鞋内底朝转底弯曲并与此同时在所需的位置上亦即在穿着者作用在鞋的下支承部1上的重量较小的那些部位给脚以支承。这一点能给予穿着者更大的舒适并使脚在使用中较少感觉疲劳。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的特殊组成能对穿着者的骨头和肌肉结构在诸如进行体育活动的使用过程中造成较小的损伤。应注意的是在颗粒材料第一次从层11移动之后,且在任何情况下当该材料到达位于楔形体11的腔10之中的最终位置之后(优选地是在穿着者持久使用之后取得上述这一点),该材料(由于穿着者重量的缘故)被压得紧凑,由此永久性地保持在上述位置之上。在这样做的同时,穿着者脚放在其上的鞋内底可永久性地保持住所获取的脚解剖学形状,该形状对应于穿着者脚底形状。为进一步改善鞋的舒适性,且也是为了吸收穿着者脚对地面的冲击并将该在冲击过程中否则的话会损失的部分能量回归于穿着者,根据鞋后跟区域K规划了至少一个包括能进行上述阻尼且将能量回返给脚的合适装置的插入件13。这种插入件可以是本文同一申请者在先前专利申请中业已描述过的一种类型例如它可以包括一气密壳体,在其中放置有至少一层可变形的桶形元件(图中未示出),这些元件在其最宽的中间区域被相互连接,其相对的两侧连接至壳体的相对两表面上。根据一种变型,它始终也是本申请者另一专利的主题,这种插入件可以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含有一种液态的流体和一种气态的流体(图中未示出),该气态流体在当穿着者踏在地面上压缩上述插入件时可被该液体所吸收;这样,这种被液体所吸收的气体便产生一种阻尼作用,从而部分地吸收穿着者传递到地面去的能量。当穿着者作用于上述插入件上的压力停止时,气体被液体所逐出并释放于壳体之中,产生一种弹性推力作用于脚上,从而使脚能更容易地抬离地面。插入件13被埋入颗粒层11中,颗粒层11将其保持在指定位置(区域K)上。另一方面,在区域K中的楔形件也可包括一(由形状确定的壁所连接的)专门壳体,它适宜于将插入件13容纳且保持在固定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具有与上述插入件13相同或等价类型的另一插入件13A,可被放置于支承部1的骨区域M中(如图2中虚线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由图5所代表,其中对应于前述图中部件的那些部件用与前面相同的数字来表示。在图5中,鞋帮已经与楔形件3相连(在楔形件3上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它包括鞋帮(A)和与鞋帮(A)结合在一起的下脚支承部(1),该支承部(1)包括一鞋底(2),在其上配置有一楔形件(3),该支承部(1)容纳至少一个适合于接触穿着者脚的鞋内底(6),其特征在于:为穿着者的脚踩在其上的该鞋内底在鞋被至少第一次使用之后能够永久性地变形,这种变形追随上述脚的脚底形状,上述鞋底因此采取相应于穿着者脚底形状的解剖学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IT 1996-11-27 MI96A0024791.一种鞋,它包括鞋帮(A)和与鞋帮(A)结合在一起的下脚支承部(1),该支承部(1)包括一鞋底(2),在其上配置有一楔形件(3),该支承部(1)容纳至少一个适合于接触穿着者脚的鞋内底(6),其特征在于为穿着者的脚踩在其上的该鞋内底在鞋被至少第一次使用之后能够永久性地变形,这种变形追随上述脚的脚底形状,上述鞋底因此采取相应于穿着者脚底形状的解剖学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内底(6)直接或间接地躺于柔性装置(11)之上,柔性装置(11)在穿着者重量之下产生弯曲凹陷,它使鞋内底发生变形,由此使鞋内底永久性地采取穿着者脚脚底的专门形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柔性装置由一层(11)颗粒材料组成,颗粒材料配置在位于可变形鞋内底(6)之下的包容装置(3)之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是合成材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为粒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为粒状合成橡胶。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为粒状膨松材料。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为天然类材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为粒状天然橡胶或软木。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层(11)包含不同材料的颗粒。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形成柔性装置体积的颗粒尺寸其范围在0.5~4mm间,颗粒尺寸的选择取决于鞋的类型,亦即打算的用途。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容纳颗粒材料的装置是楔形件(3),它具有包含上述层的腔(10)。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包含颗粒层的腔(10)具有代表楔形件不同区域的不同深度,这一深度对应于楔形件(3)的区域(K)时较大,对应于穿着者的脚后跟。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层(11)是连续的,即它是沿穿着者脚踩于其上的鞋内底(6)的整个面积安排的。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颗粒层(11)是离散的,它具有不同部分,这些部分根据穿着者脚踩于其上的鞋内底(6)的不同区域各自分开和定位。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包括装置(13,40和60),它们适宜于吸收脚对地面的冲击力并在脚抬离地面时将能量回归给脚。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吸收和回归能量的装置(13)被埋入颗粒材料层(11)之中。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吸收和回归能量的装置(13)位于楔形件(3)的鞋底(2)之间的楔形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塔利曼富雷迪
申请(专利权)人:菲拉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