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888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卧式冷凝器壳体下侧中心位置设置用于收集冷凝物料的缓冲收集罐,所述缓冲收集罐的下方连接排液管,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底部为弧形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排液管排出冷凝物料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冷凝器,能够提高冷凝物料的排放效率,同时提高其作用效率,避免出现微负压而影响卧式冷凝器的正常运行。

A horizontal condens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orizontal condenser, which comprises a horizontal condenser shell, a lower side central position, a buffer collecting tank for collecting condensing materials, a lower part of the buffer collecting tank connected with a drainage pip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uffer collection tank is an arc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discharging the condensed material by using a single drain pipe in the prior art, the horizontal condens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condensed material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avoiding the slight negative pressure and affect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horizontal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冷凝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卧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器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是将气体或蒸汽转变成液体,将冷凝器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导出冷凝器外。在化工行业众多工序中,需要将主物料进行降温或升温,采用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换热器来完成。换热器的形式多采用列管式,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一般采用卧式和立式列管换热器。由于这两种换热器的换热模式不同:立式换热器采用主物料走管层,冷却介质走壳层;卧式换热器采用主物料走壳层,冷却介质走管层。由于受到循环量、通量和换热效率的差异限制,采用其中的任意一种形式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换热衡算,才能最终满足此换热设备所在工序中的工艺要求。立式和卧式列管换热器除了在换热效率的差异外,还存在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的差异,就是由于立式换热器的高度相对较大,主物料在其中的冷凝过程中高度差大,受到重力的因素,向下流动的速度快,冷凝后气相和液相分离效果好,即存在自身优势——分离效果好。而卧式换热器由于其相对高度有限,主物料在其中的冷凝过程高度差有限,向下流动速度慢,分离效果差,冷凝后各物料不容易分离出来,对下一工序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冷凝器,以解决冷凝器分离效果差、冷凝物料排放不畅、易产生微负压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卧式冷凝器壳体下侧中心位置设置用于收集冷凝物料的缓冲收集罐,所述缓冲收集罐的下方连接排液管,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底部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收集罐旋接、焊接或铆接于所述卧式冷凝器壳体下侧。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收集罐的直径为所述卧式冷凝器长度的1/7-1/5。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容积为所述卧式冷凝器主体的容积的1/10-1/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收集罐内设置有破旋流结构,所述破旋流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收集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支撑。进一步地,所述破旋流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内竖向交错设置多个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破旋流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内竖向设置两块挡板,所述两块挡板呈十字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破旋流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20-160mm。进一步地,所述破旋流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内侧面间距为70-110mm。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外侧套设有形状相匹配的保温夹套,所述保温夹套的内端面与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外端面间隔一定距离。本技术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卧式冷凝器下侧的中心位置设置缓冲收集罐,避免部分冷凝物料的排出路径太长而影响排放效率、部分冷凝物料太快排出而得不到更好的能量利用;此外,缓冲收集罐能够使冷凝的物料快速排出、以与气相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离,避免冷凝物料的排放过程中产生的漩涡流,保证冷凝物质的排放效率;(2)缓冲收集罐的直径及容积大小相对于卧式冷凝器主体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保持卧式冷凝器的外形体积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增强冷凝物料的排放效率;(3)在缓冲收集罐内设置破旋流结构,进一步增强冷凝物料的排放效果,避免产生漩涡流、局部出现微负压;(4)在缓冲收集罐的外侧设置保温夹套,使其中能够通过冷却介质,能够维持缓冲收集罐中冷凝物料的温度并能够适应其温度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冷凝器的正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冷凝器的侧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冷凝器的破旋流结构侧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冷凝器的破旋流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所示,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卧式冷凝器壳体1和设置于该卧式冷凝器壳体1下侧的缓冲收集罐2,且缓冲收集罐2位于该卧式冷凝器壳体1下侧的中心位置。缓冲收集罐2用于分离、收集卧式冷凝器中冷凝后的物料。缓冲收集罐2的下端连接排液管4,在缓冲收集罐2中收集的冷凝物料经由排液管4排出。具体地,在卧式冷凝器壳体1的下侧设置一开口,该开口与缓冲收集罐2的直径相匹配,使缓冲收集罐2能够旋接、焊接或铆接于该开口处,以使缓冲收集罐2的上端与卧式冷凝器壳体1的下端相连通。由于卧式冷凝器在高度差上的限制,其内部冷凝过程中,冷凝后的物料仅依靠卧式冷凝器下侧一端的排液结构排放,冷凝物料由该排液结构在排放时产生的动力而流动。由这种方式排放卧式冷凝器中的冷凝物料,增长了部分冷凝物料的流动行程,还会使冷凝物料在流动过程中产生螺旋而形成漩涡流,容易在局部产生微负压,对系统和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排液口设置在卧式冷凝器壳体1下侧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协调卧式冷凝器中冷凝物料的排放。此外,在卧式冷凝器下侧的中心位置与排液管4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收集罐2。缓冲收集罐2位于卧式冷凝器壳体1的下侧,有利于卧式冷凝器中气相、液相物料的分离,加快冷凝物料排出卧式冷凝器主体的速度。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示,缓冲收集罐2的底部为弧形结构。冷凝物料收集到缓冲收集罐2中后,由缓冲收集罐2的底部进入排液管4而排出。缓冲收集罐2的底部设置为弧形,使之保持向下倾斜的弧度,便于冷凝物料顺利进入排液管4而排出。参见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缓冲收集罐2的直径为卧式冷凝器长度的1/7-1/5。缓冲收集罐2的直径与卧式冷凝器的长度的比例保持在合适的范围,能够增强缓冲收集罐2对冷凝物料的排出效果。缓冲收集罐2的直径过大,会使卧式冷凝器中的冷凝物料排出速度过快,会降低卧式冷凝器中物料的换热效果;缓冲收集罐2的直径过小,对冷凝物料达不到理想的缓冲、排放效果。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缓冲收集罐2的容积为卧式冷凝器主体容积的1/10-1/6。缓冲收集罐2的容积与卧式冷凝器的主体的容积的比例保持在合适的范围,能够增强缓冲收集罐2对冷凝物料的排出效果。缓冲收集罐2的容积过大,不仅会增加卧式冷凝器的外表体积,还会使得缓冲收集罐2的高度过高,影响冷凝物料的排放;缓冲收集罐2的容积过小,其有效高度太低,会降低其缓冲、收集冷凝物料的效果。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缓冲收集罐2内还设置有破旋流结构3,在破旋流结构3与缓冲收集罐2之间设置有支撑6,所设置的支撑至少有一个。具体地,为便于结构的稳定性,在破旋流结构3与缓冲收集罐2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6。支撑6的上端与破旋流结构3可以采用焊接、螺接或铆接的方式固接在一起;支撑6的下端与缓冲收集罐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螺接或铆接的方式固接在一起。该破旋流结构3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冷凝物料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漩涡流,使冷凝物料的排放更顺畅,卧式冷凝器内部也不易出现微负压而影响其正常运行。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破旋流结构3为竖向的中空柱体,在该中空柱体内竖向设置有多个挡板,且各挡板交错设置,以使该中空柱体内形成多个竖向的通道。具体地,该中空柱体可以是圆柱体、多面柱体或横截面为椭圆的柱体。当冷凝物料由该破旋流结构3中通过时,该破旋流结构3内部的多个相互间隔的竖向通道会破坏冷凝物料的定向运动,从而避免冷凝物料流动过程中形成漩涡流,在保证充分换热的同时,增加冷凝物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卧式冷凝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冷凝器壳体下侧中心位置设置用于收集冷凝物料的缓冲收集罐,所述缓冲收集罐的下方连接排液管,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底部为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冷凝器壳体下侧中心位置设置用于收集冷凝物料的缓冲收集罐,所述缓冲收集罐的下方连接排液管,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底部为弧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收集罐旋接、焊接或铆接于所述卧式冷凝器壳体下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收集罐的直径为所述卧式冷凝器长度的1/7-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收集罐的容积为所述卧式冷凝器主体的容积的1/10-1/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收集罐内设置有破旋流结构,所述破旋流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缓冲收集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支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王会昌魏镇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鄂尔多斯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