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45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主体和设置在散热器主体上的流道,所述流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片,所述扰流片用于扰动所述流道内部的流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在流道内设有扰流片,扰流片能够引导流道内的流体冲刷流道的内表面,增强了对流体的扰动,使流道内流体表面的温度边界层厚度减小,从而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同时扭转扰流片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在流道中安装的特点。

A kind of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
本技术属于电力器件及设备的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设备组件的功率也越来越大,因而热流密度便随之加大,高的热流密度要求对电子元器件有更好的热管理控制。因此,解决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电源、光电、通讯等行业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使用液体冷却技术进行散热。与传统风冷散热器相比,液冷散热器以水等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结构紧凑,散热效率较高,没有风机噪音,更适于热流密度比较大的场合。其中,由于水冷散热器的介质水具有很高的比热容,而且相对较为廉价,因而水冷散热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元件的散热领域。但是,现有的液冷散热器表面传热系数较小,换热效果差,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液冷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在流道内设有扰流片,扰流片能够引导流体冲刷流道的内表面,增强了对流道内流体的扰流,从而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散热效果良好;同时扭转扰流片的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在流道中安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和设置在散热器主体上的流道,所述流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片,所述扰流片用于扰动所述流道内部的流体。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为片状体经扭转而形成。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的长边沿所述流道纵向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设置在整个流道长度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上各相邻的扭转圈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呈凹槽形,所述扰流片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流道横截面的宽度,所述扰流片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流道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包括进流口、流道主体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与所述流道主体平滑过渡,所述出流口与所述流道主体平滑过渡,所述扰流片布置在所述流道主体内。进一步的,所述流道主体在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同一平面上呈两条并列的螺旋线形凹槽,两所述凹槽在螺旋中心交汇连通,冷却流体由所述进流口流入,流经两条所述凹槽的交汇处,并从所述出流口流出。进一步的,至少设有一层螺旋线形布置的流道主体,所有所述流道主体共用一个所述进流口,且所有所述流道主体共用一个所述出流口。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在流道内设有扰流片,扰流片紧贴流道内壁,增加了流道内的散热面积,流道内的流体被扰流片分为两股,扰流片在引导冷却流体向前流动的同时,还能够引导流体冲刷流道的内表面,增强了对流道内流体的扰动,流道内中部的流体与流道壁附近处的流体不断进行交换,使冷却流体在流道内表面的温度边界层厚度减小,降低了传热热阻,使冷却流体在流道内不会存在流动死区和热量积累,从而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同时扭转扰流片的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在流道中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图1中A—A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散热器主体1;流道2;进流口201;流道主体202;出流口203;扰流片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和设置在散热器主体1上的流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片3,所述扰流片3用于扰动所述流道2内部的流体。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在流道2内设有扰流片3,增加了流道2内的散热面积,而又不会阻滞流体在流道2内的流动,扰流片3可在引导冷却流体向前流动的同时,还能够引导流体冲刷流道2的内表面,增强对冷却流体的扰流,使冷却流体在流道2内表面的温度边界层厚度减小,降低了传热热阻,从而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同时扭转扰流片3的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在流道2中安装。本实施例所述的温度边界层又称热边界层,即流体流过流道2壁面时,流道2表面附近的流体因热交换被加热而形成的具有温度梯度的薄层,也就是对流传热热阻所在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流道2在散热主体上弯曲布置,具体可规则弯曲布置呈矩形或圆形,但是必须保证弯曲处平滑过渡。扰流片3可与流道2等长,从而连续安装在整个流道2内部,也可根据流道2的大小,可在流道2内平行设置多个绕流片;扰流片3也可较短,多个扰流片3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断分布在流道2内。其中的,所述扰流片3为片状体经扭转而形成。扰流片3为呈长条状的薄片扭转而成,扭转弧度光滑顺畅,不得有扭结、塌陷等缺陷,扭转角度可以为任意大于0°的角度,并且可以扭转3圈、5圈或10圈等多圈。如果扰流片3较短,则可以根据需要扭转一定的角度即可,如90°或者180°等;如果扰流片3较长,或者与流道2等长,则可根据散热和流阻要求设计扰流片3的扭转圈数。流阻大时,可减少扰流片3的扭转圈数;流阻小时,可增加扰流片3的扭转圈数。扰流片3的设置使冷却流体在流道2内不会存在流动死区和热量积累,换热效果好。具体的,所述扰流片3的长边沿所述流道2纵向布置。扰流片3较长边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布置,扰流片3既可对流道2内的液体进行有效的扰动,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还可引导流体螺旋向前流动,从而不会增大冷却流体的流动阻力而减低流速。为了使换热冷却效果最好,所述扰流片3设置在整个流道2长度范围内。扰流片3连续设置在整个流道2内,扰流片3的扭转圈数为多圈,具体扭转圈数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扰流片3较长边沿着流道2纵向布置,还可根据流道2的宽度平行设置多个扰流片3。具体的,所述扰流片3上各相邻的扭转圈之间的距离相等。扰流片3扭转至少三圈,各相邻的扭转圈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扰流片3各处的扭转均匀,使扰流片3在整个流道2内对液体的扰动均匀,从而使散热器散热均匀,而不会使冷却液在体流道2内的流速不均,从而使液体具有较大的流阻。本实施例具体对流道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流道2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1上。流道2呈平面螺旋状设置在散热器主体1上,流道2的螺旋圈数可按散热和流阻要求调节。流阻大时,可减少流道2螺旋圈数;流阻小时,可增加流道2螺旋圈数。所述流道2呈凹槽形,扰流片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流道2横截面的宽度,扰流片3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流道2的深度。优选扰流片3的宽度等于流道2横截面的宽度,且扰流片3的高度等于流道2的深度,以最大程度的引导流体螺旋向前流动,实现最好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扰流片3设置在流道2的底部,流体进入流道2后,流体最初被扰流片3分为两股,由于扰流片3呈扭转状态,靠近螺旋布置的流道2外侧的一股流体受扰流片3的引导,在向前流动过程中,首先冲刷流道2的外侧壁面和上侧壁面,接着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主体(1)和设置在散热器主体(1)上的流道(2),所述流道(2)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片(3),所述扰流片(3)用于扰动所述流道(2)内部的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主体(1)和设置在散热器主体(1)上的流道(2),所述流道(2)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片(3),所述扰流片(3)用于扰动所述流道(2)内部的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为片状体经扭转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的长边沿所述流道(2)纵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设置在整个所述流道(2)长度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上各相邻的扭转圈之间的距离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1)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呈凹槽形,所述扰流片(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流道(2)横截面的宽度,所述扰流片(3)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陈传国苏小根潘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