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网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37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网管,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编织网管从内层到外层依次包括基材、耐高温编织层和耐磨编织层,耐高温编织层位于基材和耐磨编织层之间,编织网管的宽度方向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凹槽条和凸条,凹槽条和凸条向长度方向延伸,凹槽条和凸条分别位于边缘处且成卷后两者相互扣合,达到使编织网管更加稳定且具有耐磨性、耐高温性特性的目的。

braided ho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aid,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the braid from the inner layer to the outer layer comprises a substrat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and wear-resistant braid brai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braid lay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ubstrate and the wear resistant woven layer, both ends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raid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connecting piece comprises a groove and a convex, and a convex groove strip extending to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convex strips are located in a groove at the edge and roll which are mutually buckled, the braid has a higher stability and wear resistanc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网管
本技术涉及编织网管领域,特别涉及编织网管。
技术介绍
编织网管采用环保PET丝、棉线、尼龙线、PPS、镀锡铜线、裸铜线或不锈钢丝精编而成,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电源线、音响视频线、灯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光缆、摩托车、汽车、飞机等线路的保养和美化作用,可按客户要求用单丝或三丝编织不同宽度、不同颜色、不同图纹的编织网管。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990987A公开了一种耐磨多层纤维混编织管,包括碳氟橡胶耐磨涂层、海泡石纤维层、硼纤维层和粘弹性阻尼材料层,粘弹性阻尼材料层的外表面依次包覆有硼纤维层、海泡石纤维层和粘弹性阻尼材料层,海泡石纤维层由多股海泡石纤维织成斜纹网格布结构,硼纤维层为铺附的并压制的均匀硼纤维。但是,耐磨多层纤维混编织管在使用中存在不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磨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织网管,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耐磨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编织网管,该编织网管从内层到外层依次包括基材、耐高温编织层和耐磨编织层,耐高温编织层位于基材和耐磨编织层之间,编织网管的宽度方向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凹槽条和凸条,凹槽条和凸条向长度方向延伸,凹槽条和凸条分别位于边缘处且成卷后两者相互扣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网管由基材、耐高温编织层和耐磨编织层,卷成网管后耐磨编织层位于最外层,使得编织网管具有耐磨性、耐高温性特性,同时编织网管设置有连接件,使得编织网管方便安装和拆装。较佳的,基材一侧边缘凸出于耐高温编织层和耐磨编织层形成有第一对接边,凹槽条固定连接在第一对接边上且位于靠近耐高温编织层一侧,相对于设置第一对接边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耐磨编织层凸出于基材和耐高温编织层形成第二对接边,凸条固定连接与第二对接边上且位于靠近耐高温编织层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对接边和第二对接边连接时,凹槽条和凸条通过扣合完成编织网管两侧的连接,使得编织网管更加牢固且表面平整。较佳的,耐磨编织层形成第二对接边的一侧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粘接边,而另一侧短于耐高温编织层且与耐高温编织层之间形成有供粘接边放置的台阶,粘接边粘接于台阶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边上可以涂胶水,编织网管在扣合时,粘接边可以粘接于台阶处,使得编织网管更加牢固和稳定。较佳的,基材由尼龙丝线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具有耐腐蚀、耐碱、耐疲劳性能,机械强度高,韧性好等特点,通过尼龙可以提高编织网管韧性。较佳的,耐高温编织层由碳化纤维丝线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化硅纤维具有高强度、抗腐蚀、耐高温等特性,通过碳化硅丝线可以提高编织网管的耐高温特性。较佳的,耐磨编织层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丝线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丝线具有耐磨性、扩充性、平滑性、阻燃性和透气散热性能,通过PET丝线可以提高编织网管的耐磨性能。较佳的,该编织网管还包括缝合线,基材、耐高温编织层和耐磨编织层的边缘处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编织网管有较好的柔软性,同时三层之间连接也较为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编织网管具有耐高温、耐磨特性;编织网管中的连接件,使得编织网管方便安装和拆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平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平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三平面示意图。图中,1、基材;11、第一对接边;2、耐高温编织层;3、耐磨编织层;31、第二对接边;32、粘接边;33、台阶;4、连接件;41、凹槽条;42、凸条;5、缝合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编织网管从里层到外层依次包括基材1、耐高温编织层2和耐磨编织层3,耐高温编织层2位于基材1和耐磨编织层3之间,其长度根据需要无限延长,其宽度可根据所应用物体的外径设置为各种规格;此三层可以通过胶进行粘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缝合线5进行缝合。基材1可以由尼龙丝线编织而成,耐高温编织层2位于基材1和耐磨编织层3之间,耐高温编织层2可以由碳化纤维丝线编织而成,耐磨编织层3可以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丝线编织而成,基材1、耐高温编织层2以及耐磨编织层3宽度方向一致。结合图2,编织网管的宽度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包括凹槽条41和凸条42,凹槽条41和凸条42向长度方向延伸,凹槽条41位于编织网管一侧,凸条42位于编织网管另一侧,凹槽条41粘接在基材1表面一侧,凸条42粘接在耐磨编织层3底面的另一侧。编织网管在未使用时为平面片状体,使用时可以将物体包裹在内,使凹槽条41和凸条42相配合,即可使编织网管形成管状体。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基材1一侧边缘凸出于耐高温编织层2和耐磨编织层3形成有第一对接边11,凹槽条41固定连接在第一对接边11上且位于靠近耐高温编织层2一侧。相对于设置第一对接边11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耐磨编织层3凸出于基材1和耐高温编织层2形成第二对接边31,凸条42固定连接与第二对接边21上且位于靠近耐高温编织层2一侧。此时在凹槽条41和凸条42相互扣合时,使得对接处较为的平整。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结合图4所示,耐磨编织层3形成第二对接边的31一侧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粘接边32,而另一侧短于耐高温编织层2且与耐高温编织层2之间形成有供粘接边32放置的台阶33,粘接边32粘接于台阶33处。凹槽条41和凸条42扣合时,粘接边32或者台阶处可以涂胶水粘接到耐高温编织层2上,使得编织网管扣合处编织网管表面较为平整。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编织网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网管,其特征在于:该编织网管从内层到外层依次包括基材(1)、耐高温编织层(2)和耐磨编织层(3),耐高温编织层(2)位于基材(1)和耐磨编织层(3)之间,编织网管的宽度方向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包括凹槽条(41)和凸条(42),凹槽条(41)和凸条(42)向长度方向延伸,凹槽条(41)和凸条(42)分别位于边缘处且成卷后两者相互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网管,其特征在于:该编织网管从内层到外层依次包括基材(1)、耐高温编织层(2)和耐磨编织层(3),耐高温编织层(2)位于基材(1)和耐磨编织层(3)之间,编织网管的宽度方向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包括凹槽条(41)和凸条(42),凹槽条(41)和凸条(42)向长度方向延伸,凹槽条(41)和凸条(42)分别位于边缘处且成卷后两者相互扣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一侧边缘凸出于耐高温编织层(2)和耐磨编织层(3)形成有第一对接边(11),凹槽条(41)固定连接在第一对接边(11)上且位于靠近耐高温编织层(2)一侧,相对于设置第一对接边(11)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耐磨编织层(3)凸出于基材(1)和耐高温编织层(2)形成第二对接边(31),凸条(42)固定连接与第二对接边(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军裘蓓夫
申请(专利权)人:博安信天津汽车配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