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增材制造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110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35
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打印件后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将通过增材制造得到的打印件,该打印件包含了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将打印件放置在封闭腔室中,在封闭腔室内形成液态雾,并将物体暴露于液态雾中维持预定时间。

A po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its device for printing parts for material increase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t-processing of printing parts for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is disclosed. The printing part obtained by adding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one thermoplastic polymer. The printed piece is placed in a closed chamber, and a liquid mist is formed in the enclosed chamber, and the object is exposed to the liquid mist to maintain a predetermined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增材制造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本文涉及增材制造工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打印件后处理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是一种通过逐层材料累加的方式来构造实际物体的技术。在过去五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称为熔融沉积成型(FDM)。这种方法有时也称为熔丝制造法(FFF)。这种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热塑性高分子制成的线材传送到加热的喷嘴中,之后热塑性高分子线材变成粘稠的熔化物,从而从喷嘴中挤出。喷嘴或挤出机组件的三维运动由步进电机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精确控制。构件物体的第一层沉积在构件底板上,之后每层重复熔融堆积同时在温度下降后与之前一层凝固在一起。这一过程持续到整个三维部件构造完成。该过程还可能涉及为正在构造的部件提供支撑的临时支撑材料,这些支撑材料随后通过机械手段或溶解在合适的溶液中的方法从成品部件上去除。这一技术已公开,其获得的美国专利号为5,121,329。使用上述增材制造方法,成型部件的表面会出现热塑性线材逐层堆积形成的层纹。相比其他制造方法,增材制造的构件表面可能会更粗糙。粗糙表面有几个缺点。首先,与使用其他制造方法(如注射成型)制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打印件的方法:将打印件放置在封闭腔室中,这个打印件由至少包含一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使用增材制造方式制成;在封闭腔室内形成液态雾;并将打印件暴露在液态雾中保持一段预定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处理打印件的方法:将打印件放置在封闭腔室中,这个打印件由至少包含一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使用增材制造方式制成;在封闭腔室内形成液态雾;并将打印件暴露在液态雾中保持一段预定时间。2.权利要求1方法中所述增材制造方法为以下其中一种:材料挤压法、粘合剂喷射法、材料喷射法、层叠制造法和粉末床熔融法。3.权利要求2方法中材料挤压工艺选自熔融堆积成型和熔丝制造。4.权利要求1方法中所述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选自:聚乙烯醇缩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乳酸、聚碳酸酯、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聚己内酯、聚酰胺,聚酰胺共聚物和纤维素聚合物。5.权利要求4方法中所述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选自:聚乙烯醇缩醛、聚酰胺和聚酰胺共聚物、以及纤维素基聚合物。6.权利要求4方法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选自聚乙烯醇缩丁醛。7.权利要求6方法中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包括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和乙烯基缩丁醛单体单元。8.权利要求6方法中聚乙烯醇缩丁醛包含重量分数约为0至5%的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重量分数约为10%至30%的乙烯醇单体单元,以及重量分数约为65%至90%的乙烯基缩丁醛单体单元。9.权利要求6方法中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包含重量分数约为0至4%的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10.权利要求6方法中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包含重量分数约为15至25%的乙烯醇单体单元。11.权利要求6方法中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包含重量分数约为71至85%的乙烯基缩丁醛单体单元。12.权利要求1方法中所述物体还包括以下的组分中至少一种:着色剂、颜料、填料、纤维、增塑剂、成核剂、热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加工助剂和冲击改性剂。13.权利要求1方法中所述液体包含至少一种溶剂。14.权利要求1方法中雾包括微液滴。15.权利要求14方法中微液滴直径小于100微米。16.权利要求14方法中微液滴直径小于10微米。17.权利要求1方法中所述的雾由雾化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帆裴兆鵾赵俊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复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