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50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其包括一个小吸引球和一个大吸引球,所述小吸引球前端设有一小球连接管,所述大吸引球前端设有一大球连接管;所述小球连接管和所述大球连接管的内部端口均为锥形并分别连接有两片活动咬合的单向阀瓣;所述大吸引球的后端设有排液管并配有排液管塞;所述小吸引球内位于所述大球连接管端口上方设有两片相对的限压阀瓣,两片所述限压阀瓣分别通过一连接臂与所述小吸引球内壁连接;所述小吸引球外侧设有径向的小球定型环。所述限压阀瓣可随着所述小吸引球的变形交替地打开和闭合,反过来可控制所述小吸引球的负压,进而实现对吸引胸腔或腹腔的负压值的限制和稳定。

An intraperitoneal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oracic cavity su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mall ball and a big attraction to attract the ball, the ball ball is provided with a small suction connection pipe, wherein the suction ball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a large ball connecting pipe;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ball ball connecting pipe the internal ports are tapered a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ne-way valve has two activities of the large bite; suction ball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end of drainage tube and is equipped with a drain plug; the small ball in the attract ball connecting pipe port is arranged above the two relativ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flap, two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respectively through a connecting arm and the small suction ball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mall suction ball; a radial ball shaped outer ring. The pressure limiting valve flap can alternatively open and close along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mall attracting ball, and in turn, can control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the small attracting ball, thereby realizing the limitation and stabilization for the suction pressure value of the chest or abdominal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胸腹腔引流装置有三种:一、单腔引流管负压球,其原理是通过负压球捏扁后球体壁的弹性回缩力形成负压。其优点是携带方便、管径细、腹壁创伤小、脏器影响小。但缺点一是压力不可控,过小影响引流效果,过大则吸入网膜和肠壁造成堵管、肠梗阻甚至坏死等后果;二是容量有限,引流量较多时需要频繁更换和排空;三是未配置有效单向活瓣控制装置,当引流液量多或是受到挤压时有逆流的可能。授权公告号为CN205163738U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812916)公开了一种连体负压球引流装置,其由球状的上端引流球和下端引流球通过单向引流阀连接组成,该装置引流量大,可避免多次更换引流球装置,同时也可避免逆流,但是压力仍然不可控。二、单腔管墙壁负压吸引,其原理是通过接通墙壁负压通道从而产生负压。其优点是压力可调节,能满足较大负压的需要,对感染或是坏死等浓稠物的吸引效果理想,同时也可容纳较多的引流液。但其缺点也十分突出,一是引流管粗、质地硬,腹壁损伤大,对脏器影响也大,容易压迫肠管致梗阻甚至坏死;二是压力波动,由于缺乏限压装置,当局部腔隙消失时压力急剧上升,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肠道梗阻、组织坏死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三是使用携带极为不便,野外及条件简陋时很难应用。三、单腔管脚踏负压吸引,其原理是通过对固定体积空间采用脚踏排气后形成负压。其优点是压力相对可控,能满足较大负压的需要,对浓稠物质的吸引效果尚可,携带相对便利。其缺点一是需要专人脚踏,对人力配置要求高;二是压力虽然可以根据脚踏力度调整,但力度偏大且难以准确控制;三是使用也较为不便,在野外及战场条件也很难应用。上述三种胸腹腔引流装置均不能同时满足使用简单便捷、压力恒定可控、引流量大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使用简单便捷、压力恒定可控、引流效果良好的胸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胸腹腔引流装置不能同时满足使用简单便捷、压力恒定可控、引流量大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简单便捷、压力恒定可控、引流效果良好的胸腹腔负压吸引器。本技术的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包括一个小吸引球和一个大吸引球,所述小吸引球前端设有一用于接通引流管的小球连接管,所述大吸引球前端设有一用于接入所述小吸引球后端的大球连接管;所述小球连接管和所述大球连接管的内部端口均为锥形并分别连接有两片活动咬合的单向阀瓣;所述大吸引球的后端设有排液管并配有排液管塞;所述小吸引球内位于所述大球连接管端口上方设有两片相对的限压阀瓣,两片所述限压阀瓣分别通过一连接臂连接在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上;所述小吸引球外侧设有径向的小球定型环,两片所述限压阀瓣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小球定型环所在平面。所述小吸引球中,当所述小球连接管内(所述单向阀瓣内侧)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小吸引球内(所述单向阀瓣外侧)的压力时,所述单向阀瓣咬合关闭;当所述小球连接管内(所述单向阀瓣内侧)的压力大于所述小吸引球内(所述单向阀瓣外侧)的压力时,所述单向阀瓣打开;以此所述单向阀瓣控制所述小吸引球经所述小球连接管只进不出。同样的道理,另一所述单向阀瓣控制所述大吸引球经所述大球连接管只进不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所述小球连接管与引流管接通,引流管可插入胸腔或腹腔进行引流。压扁所述大吸引球后用所述排液管塞将所述排液管塞住,使所述大吸引球内形成较大负压,进而通过所述大球连接管将所述小吸引球内的空气吸引,负压传至所述小吸引球使之变形,所述小球定型环材质强度较大,可限定所述小吸引球的变扁方向垂直于所述小球定型环。而所述小吸引球和所述限压阀瓣通过所述连接臂形成机械联动结构,当所述小吸引球沿垂直于所述小球定型环的方向变扁时,两片所述限压阀瓣可相互靠近并闭合将所述大球连接管的端口封闭,所述小吸引球内负压不再增加,停止变形;当所述小吸引球内负压减小时,所述小吸引球由压扁状态回复,所述限压阀瓣又可随之打开,所述大吸引球内的负压又可传至所述小吸引球内。以此,所述限压阀瓣随着所述小吸引球的变形交替地打开和闭合,反过来可控制所述大吸引球传至所述小吸引球的负压,可使所述小吸引球的形变量相对恒定,进而实现对吸引胸腔或腹腔的负压值的限制和稳定。较佳的,两片所述限压阀瓣为相对的可闭合成圆面的半圆形;所述连接臂弯折为V形,一半为直线段,另一半为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紧贴连接在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上,所述直线段上端与所述限压阀瓣的弧顶位置连接;所述小吸引球内位于所述大球连接管外围设有限压阀垫。较佳的,所述小吸引球和所述大吸引球的前端分别设有圆柱形的连接凸起,两个所述连接凸起分别通过配设的小球螺纹帽和大球螺纹帽固定,所述小球连接管和所述大球连接管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凸起前端面的中间位置。较佳的,所述外吸引器还包括一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两端设有圆环,所述固定带一端的圆环套设在所述大吸引球的连接凸起上并通过所述大球螺纹帽固定。较佳的,所述大吸引球上和所述小球定型环上分别设有刻度,便于观察液体引流量。较佳的,所述大吸引球体积为所述小吸引球体积的4~6倍。所述大吸引球体积大可提供较大的容积,提高引流量,所述小吸引球体积较小便于形成机械联动结构,同时也便于维持负压。较佳的,所述大吸引球材质为弹性回缩力较强的材料,所述小吸引球材质为弹性回缩力良好的材料,所述小球定型环材质为高强度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胸腹腔负压吸引器为“葫芦形”双腔结构,所述大吸引球容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引流量。所述小球连接管和所述大球连接管的内部端口均设有单向阀瓣,控制空气和液体只进不出,可避免逆流。而且所述小吸引球和内部的所述限压阀瓣形成机械联动结构,所述限压阀瓣可随着所述小吸引球的变形交替地打开和闭合,反过来可控制所述大吸引球传至所述小吸引球的负压,可使所述小吸引球的形变量相对恒定,进而实现对吸引胸腔或腹腔的负压值的限制和稳定。所述吸引器外配备有腰套式带状可拆卸的固定带,固定方法多样且可靠,使用及携带都十分方便。综上,本技术的胸腹腔负压吸引器不仅使用简单便捷,引流量大,而且压力恒定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胸腹腔负压吸引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胸腹腔负压吸引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胸腹腔负压吸引器的限压阀瓣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小吸引球101,大吸引球102,小球螺纹帽103,大球螺纹帽104,小球连接管105,大球连接管106,单向阀瓣107,排液管108,排液管塞109,限压阀瓣110,限压阀垫111,小球定型环112,固定带1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和2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其包括小吸引球101和大吸引球102。小吸引球101和大吸引球102前端分别设有圆柱形的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分别通过配设的小球螺纹帽103和大球螺纹帽104固定,小吸引球101和大吸引球102的连接凸起的前端面中间位置分别穿设有小球连接管105和大球连接管106。小球连接管105和大球连接管106的内部端口均为锥形,并连接有两片活动咬合的单向阀瓣107,单向阀瓣107用于控制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小吸引球和一个大吸引球,所述小吸引球前端设有一用于接通引流管的小球连接管,所述大吸引球前端设有一用于接入所述小吸引球后端的大球连接管;所述小球连接管和所述大球连接管的内部端口均为锥形并分别连接有两片活动咬合的单向阀瓣;所述大吸引球的后端设有排液管并配有排液管塞;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位于所述大球连接管端口上方设有两片相对的限压阀瓣,两片所述限压阀瓣分别通过一连接臂连接在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上;所述小吸引球外侧设有径向的小球定型环,两片所述限压阀瓣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小球定型环所在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小吸引球和一个大吸引球,所述小吸引球前端设有一用于接通引流管的小球连接管,所述大吸引球前端设有一用于接入所述小吸引球后端的大球连接管;所述小球连接管和所述大球连接管的内部端口均为锥形并分别连接有两片活动咬合的单向阀瓣;所述大吸引球的后端设有排液管并配有排液管塞;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位于所述大球连接管端口上方设有两片相对的限压阀瓣,两片所述限压阀瓣分别通过一连接臂连接在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上;所述小吸引球外侧设有径向的小球定型环,两片所述限压阀瓣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小球定型环所在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腔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限压阀瓣为相对的可闭合成圆面的半圆形;所述连接臂弯折为V形,一半为直线段,另一半为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紧贴连接在所述小吸引球内壁上,所述直线段上端与所述限压阀瓣的弧顶位置连接;所述小吸引球内位于所述大球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君蔡清萍卫子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