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339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原料,计算原料,搅拌原料,模具成型,重复上述步骤,安装膨胀节结构,调试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会因为管路伸缩间隙产生泄露,从而保证了流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A method for the use of high sealing expansion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属于金属软管领域。
技术介绍
膨胀节习惯上也叫补偿器,或伸缩节。由构成其工作主体的波纹管(一种弹性元件)和端管、支架、法兰、导管等附件组成。膨胀节是为了补偿因温度差与机械振动引起的附加应力,而设置在容器壳体或管道上的一种挠性结构。利用其工作主体波纹管的有效伸缩变形,以吸收管线、导管、容器等由热胀冷缩等原因而产生的尺寸变化,或补偿管线、导管、容器等的轴向、横向和角向位移。也可用于降噪减振、供热上,为了防止供热管道升温时,由于热伸长或温度应力而引起管道变形或破坏,需要在管道上设置补偿器,以补偿管道的热伸长,从而减小管壁的应力和作用在阀件或支架结构上的作用力。由于膨胀节作为一种能自由伸缩的弹性补偿元件,具有工作可靠、性能良好、结构紧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化工、冶金、核能等部门。在容器上采用的膨胀节,有多种形式,就波纹的形状而言,以U形膨胀节应用得最为广泛,其次还有Ω形和C形等。而在管道上采用的膨胀节就结构补偿而言,又分为万能式、压力平衡式、铰链式以及万向接头式等。申请号为200920218003.7,名称为一种带膨胀节的耐腐蚀保温金属管道,其涉及一种用于化工过程用于输送腐蚀介质,且介质需要保温的输送过程。其特征在于该管道的结构包括:液体输送管-该液体输送管道为两端带有联接法兰的锆或钛接管;保温套管-该保温套管为同轴间隔在液体输送管道外的不锈钢管,该不锈钢的端头与液体输送管端头的联接法侧立面固定密闭联接;在保温套管一端设有保温介质通入管,相对的另端设有保温介质排出管。本技术的一种耐腐蚀保温金属管道,可以在腐蚀介质的长距离输送过程保证输送介质的加热保温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复合材料作为有色金属材料与钢材焊接过渡方法,减少了管道制造中有色金属材料用量,有效控制了管道的制造成本。申请号为200920044003.X,名称为一种隔离防腐型金属波纹管膨胀节,包括中间管、波纹管和接管,所述的波纹管设置在中间管和接管之间,且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管和接管相连,所述的波纹管中穿设有导流筒,在导流筒外壁和接管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本申请克服现有技术易于腐蚀,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包括中间管、波纹管和接管,所述的波纹管设置在中间管和接管之间,且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中间管和接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中穿设有导流筒,在导流筒外壁和接管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隔离防腐型金属波纹管膨胀节的优点在于:1.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有效防止腐蚀现象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2.能够应用于高温、高压、高腐蚀性工作环境,工作的稳定性高,使用起来安全可靠。上述两个申请是典型的膨胀节结构,也就是说传统的管道膨胀节均是通过套管滑动连接,此种设置存在的弊端就是容易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会因为管路伸缩间隙产生泄露,从而保证了流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择原料,根据模具成型所需原料,对原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备料成功;第二步:计算原料,按照模具成型所需质量配比,对备料成功的原料进行计量;第三步:搅拌原料,将配制好的原料通过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直至搅拌均匀;第四步:模具成型,将搅拌好的原料灌入模具内通过振动加压进行成型;第五步:重复上述第一步至第四步,制作出所需所有结构;第六步:安装膨胀节结构,第一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第二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连接套远离第一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连接套远离第二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前述的两个弹簧片均与第一内壳、第二内壳的中轴线方向垂直,且前述两个弹簧片贴合固定;在第一内壳外部、第二内壳外部同时套接移动套,移动套与连接套部分重合,且连接套的重合部分置于移动套重合部分的下方;第七步:调试连接,前述安装成功的膨胀节结构两端与金属管道连通,进行操作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套接在第一内壳端头的弹簧片与套接在第二内壳端头的弹簧片通过引导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均由开口端与横向段构成,连接套分别套接在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的横向段上,且开口端的直径大于横向段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两个横向段的弹簧片通过引导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引导环与移动套部分重合,且引导环重合部分位于移动套重合部分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移动套与引导环重合部分通过连接螺钉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引导环通过螺栓紧固。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内部流道由弹簧片、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构成,通过两个弹簧片实现了滑动套管的连接,保证了流道的密封性,使得其不会因为管路伸缩间隙产生泄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择原料,根据模具成型所需原料,对原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备料成功;第二步:计算原料,按照模具成型所需质量配比,对备料成功的原料进行计量;第三步:搅拌原料,将配制好的原料通过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直至搅拌均匀;第四步:模具成型,将搅拌好的原料灌入模具内通过振动加压进行成型;第五步:重复上述第一步至第四步,制作出所需所有结构;第六步:安装膨胀节结构,第一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第二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连接套远离第一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连接套远离第二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前述的两个弹簧片均与第一内壳、第二内壳的中轴线方向垂直,且前述两个弹簧片贴合固定;在第一内壳外部、第二内壳外部同时套接移动套,移动套与连接套部分重合,且连接套的重合部分置于移动套重合部分的下方;第七步:调试连接,前述安装成功的膨胀节结构两端与金属管道连通,进行操作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套接在第一内壳端头的弹簧片与套接在第二内壳端头的弹簧片通过引导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均由开口端与横向段构成,连接套分别套接在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的横向段上,且开口端的直径大于横向段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两个横向段的弹簧片通过引导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引导环与移动套部分重合,且引导环重合部分位于移动套重合部分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移动套与引导环重合部分通过连接螺钉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引导环通过螺栓紧固。上述使用方法中使用的一种用于金属软管的高密封性膨胀节,包括第一内壳、第二内壳和用于连接两者的稳固结构,三者连接内部形成流道,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均为圆筒形状,前述稳固结构包括两个连接套,分别套接在第一内壳端头和第二内壳端头,连接套远离第一内壳、第二内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中轴线方向垂直的弹簧片,套接在第一内壳端头的弹簧片与套接在第二内壳端头的弹簧片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择原料,根据模具成型所需原料,对原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备料成功;第二步:计算原料,按照模具成型所需质量配比,对备料成功的原料进行计量;第三步:搅拌原料,将配制好的原料通过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直至搅拌均匀;第四步:模具成型,将搅拌好的原料灌入模具内通过振动加压进行成型;第五步:重复上述第一步至第四步,制作出所需所有结构;第六步:安装膨胀节结构,第一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第二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连接套远离第一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连接套远离第二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前述的两个弹簧片均与第一内壳、第二内壳的中轴线方向垂直,且前述两个弹簧片贴合固定;在第一内壳外部、第二内壳外部同时套接移动套,移动套与连接套部分重合,且连接套的重合部分置于移动套重合部分的下方;第七步:调试连接,前述安装成功的膨胀节结构两端与金属管道连通,进行操作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性膨胀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择原料,根据模具成型所需原料,对原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备料成功;第二步:计算原料,按照模具成型所需质量配比,对备料成功的原料进行计量;第三步:搅拌原料,将配制好的原料通过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直至搅拌均匀;第四步:模具成型,将搅拌好的原料灌入模具内通过振动加压进行成型;第五步:重复上述第一步至第四步,制作出所需所有结构;第六步:安装膨胀节结构,第一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第二内壳的横向段部分端头套接连接套,连接套远离第一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连接套远离第二内壳的一端固定弹簧片,前述的两个弹簧片均与第一内壳、第二内壳的中轴线方向垂直,且前述两个弹簧片贴合固定;在第一内壳外部、第二内壳外部同时套接移动套,移动套与连接套部分重合,且连接套的重合部分置于移动套重合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永兴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