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305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分别为:植酸30~50份;三乙胺64‑90份;植酸锌5~15份;氨基硅烷70~9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酯,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一种有机磷酸类化合物室温下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有12个未反应磷酸基,水溶液具有较强的酸性有24个氧原子和6个磷酸酯基,所以植酸在金属表面与金属发生配位反应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保护膜,从而起到防护作用,经植酸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形成的单分子膜与有机涂料共有相近的化学性质,且膜层中含有的磷羟基等活性基因可与涂料中的极性基因形成氢键或发生化学反应,故植酸处理过的金属表面与有机涂料层粘结性更好。

A compound film antirust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膜防锈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膜防锈剂。
技术介绍
磷化工艺是一项成熟的工艺,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给基本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的附着力与防腐能力。但生产过程中有产生大量的碱洗乳化废水;漂洗废水;酸洗废液等多种废水,而且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本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一种采用新型环保材料,防锈材料,替代磷化工艺,可起到少量排放而且无毒排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少污染、不易变质的复合膜防锈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分别为:上述复合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为:⑴将氨基硅烷水解成氨基硅醇,待用;⑵将植酸锌倒入植酸中,加热,待植酸锌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待用;⑶向三乙胺中加入水解后得到的氨基硅醇,混合均匀,静置20min,加入稀释后的植酸锌和植酸混合液,搅拌,混合均匀,静置30min,即得产品。而且,所述复合膜防锈剂的使用浓度以400mg/L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酯,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一种有机磷酸类化合物室温下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有12个未反应磷酸基,水溶液具有较强的酸性有24个氧原子和6个磷酸酯基,所以植酸在金属表面与金属发生配位反应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保护膜,从而起到防护作用,经植酸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形成的单分子膜与有机涂料共有相近的化学性质,且膜层中含有的磷羟基等活性基因可与涂料中的极性基因形成氢键或发生化学反应,故植酸处理过的金属表面与有机涂料层粘结性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分别为:上述复合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为:⑴将氨基硅烷水解成氨基硅醇,待用;⑵将植酸锌倒入植酸中,加热,待植酸锌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待用;⑶向三乙胺中加入水解后得到的氨基硅醇,混合均匀,静置20min,加入稀释后的植酸锌和植酸混合液,搅拌,混合均匀,静置30min,即得产品。实施例2: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分别为:上述复合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分别为:上述复合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分别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膜防锈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分别为: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防锈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⑴将氨基硅烷水解成氨基硅醇,待用;⑵将植酸锌倒入植酸中,加热,待植酸锌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待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兰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澳路浦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