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233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隔音散热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和交换装置,散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导管,散热装置的背部的右上角设置有高温液回液导管,散热装置的背部的左下角设置有一根冷却液进液导管,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侧覆盖有隔音棉,隔音棉的内侧设置有蒸汽管组,蒸汽管组的内侧设置有液体交换管组,散热装置与交换装置之间通过回液导管和进液导管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汽车发动机的隔音装置和散热装置紧密组合配套在一起,使得空间利用率提高,增加了燃油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A sound insul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automotive engin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ngine noise, especially for sound insulation heat radiating device of automobile engine for a, including a cooling device and a switching device, one side of the heat transfer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steam pipe, cool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of the back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liquid liquid return pipe, cooling device on the back of the lower left corner of the set there is a cooling fluid inlet duct, switch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the inner side of the housing is covered with insulation cotton, cotton insulation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team pipe, the inner side of the steam tube group is provided with liquid exchange tube group, between the radiating device and switching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return catheter and liquid inlet conduit.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closely the sound insulation devic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so that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is increased, the fuel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increas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隔音散热
,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就是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其机仓里面的温度会比较高,尤其在高温环境中比如处于炎炎夏日,如果不及时散热或者散热功能不够,那么容易导致水箱开锅,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另外发动机机舱里的噪音会引起人的不适。而现有的冷却装置不具备降噪功能,而降噪装置占据空间较大,增加了汽车的重量,提高了能耗,降低了经济效益。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和交换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铝片,所述散热装置的背部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导管,所述散热装置的背部的右上角设置有回液导管,所述散热装置的背部的左下角设置有进液导管,所述蒸汽导管末端设置有第一液体阀,所述回液导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液体阀,所述进液导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液体阀;所述交换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部表面均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铝片,所述壳体的内侧覆盖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的内侧设置有蒸汽管组,所述蒸汽管组与隔音棉之间紧密贴合,所述蒸汽管组的内侧设置有液体交换管组,所述液体交换管组与蒸汽管组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液体交换管组的下段部分设置有冷却液膨胀箱,所述冷却液膨胀箱底部与隔音棉固定连接,所述液体交换管组的上段部分设置有液体泵,所述液体交换管组的上段的尾部与第二液体阀固定连接,所述液体交换管组的下段的尾部与第三液体阀固定连接,所述蒸汽管组的上段尾部与第一液体阀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与交换装置之间通过回液导管和进液导管固定连接,且回液导管和进液导管固定连接与壳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铝片的数量不少于二十片,且呈均匀等间距排列。优选的,所述第一液体阀在交换装置外部,且为单向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二液体阀和第三液体阀均设置在交换装置内侧,且均与隔音棉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铝片的每一侧的数量不少于一百片,且呈均匀等间距排列。优选的,所述蒸汽管组通过空腔贯穿冷却液膨胀箱,且蒸汽管组与冷却液膨胀箱内部不接触。优选的,所述蒸汽管组的上段一端贯穿壳体上部一侧与外界相通,且设置有一个蒸汽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汽车发动机的隔音装置和散热装置紧密组合配套在一起,使得空间利用率提高,减少设备安装空间和汽车整体重量,增加了燃油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2.本专利技术通过蒸汽管组上设置的第一液体阀、回液导管上设置的第二液体阀和进液导管上设置的第三液体阀,控制管内液体流向,使得液体降温效率提高,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温度,使发动机工作效率提高,增加了燃油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3.本专利技术通过交换装置内设置的隔音棉,能够均匀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噪音,使得驾驶人员驾驶舒适度增加,且隔音棉具有高效的减震作用,保证了发动机的稳定工作环境,降低了发动机的损坏率,使得汽车使用年限增加。本专利技术将汽车发动机的隔音装置和散热装置紧密组合配套在一起,使得空间利用率提高,增加了燃油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散热装置1、第一散热铝片11、散热风扇12、散热器13、交换装置2、壳体21、第二散热铝片22、隔音棉23、蒸汽导管3、第一液体阀31、回液导管4、第二液体阀41、进液导管5、第三液体阀51、液体交换管组6、冷却液膨胀箱61、液体泵62、蒸汽管组7、蒸汽阀7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1和交换装置2,散热装置1包括散热器13,散热器13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铝片11,第一散热铝片11的数量不少于二十片,且呈均匀等间距排列,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散热装置1的背部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12,散热风扇12辅助散热,增加空气流通效率,加快散热能力,散热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导管3,散热装置1的背部的右上角设置有高温液回液导管4,散热装置1的背部的左下角设置有一根冷却液进液导管5,蒸汽导管3末端设置有第一液体阀31,第一液体阀31在交换装置2外部,且为单向阀门,防止蒸汽倒流降低散热效率,回液导管4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液体阀41,进液导管5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液体阀51,冷却液从底部进入循环,从上部回到散热装置1内,减缓液体流动速度,增强散热能力,第二液体阀41和第三液体阀51均设置在交换装置2内侧,并均与隔音棉23固定连接,其能够稳定散热装置1和交换装置2之间的连接,且均为单向阀门。交换装置2包括壳体21,壳体21的外部表面均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铝片22,第二散热铝片22的每一侧的数量不少于一百片,且呈均匀等间距排列,也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壳体21的内侧覆盖有隔音棉23,隔音棉23的内侧设置有蒸汽管组7,蒸汽管组7与隔音棉23之间紧密贴合,蒸汽管组7的内侧设置有液体交换管组6,液体交换管组6与蒸汽管组7之间紧密贴合,液体交换管组6的下段部分设置有冷却液膨胀箱61,此装置允许热胀冷缩使得的液体体积变化差量的存在,不致使装置损坏,冷却液膨胀箱61底部与隔音棉23固定连接,蒸汽管组7通过空腔贯穿冷却液膨胀箱61,且蒸汽管组7与冷却液膨胀箱61内部不接触,液体交换管组6的上段部分设置有液体泵62,液体交换管组6的上段的尾部与第二液体阀41固定连接,液体交换管组6的下段的尾部与第三液体阀51固定连接,蒸汽管组7的上段尾部与第一液体阀31固定连接,蒸汽管组7的上段一端贯穿壳体21上部一侧与外界相通,且设置有一个蒸汽阀71,散热装置1与交换装置2之间通过回液导管4和进液导管5固定连接,且回液导管4和进液导管5固定连接与壳体21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蒸汽管组7上设置的第一液体阀31、回液导管4上设置的第二液体阀41和进液导管5上设置的第三液体阀51,控制管内液体流向,使得液体降温效率提高,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温度,使发动机工作效率提高,增加了燃油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交换装置2内设置的隔音棉23,能够均匀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噪音,使得驾驶人员驾驶舒适度增加,且隔音棉23具有高效的减震作用,保证了发动机的稳定工作环境,降低了发动机的损坏率,使得汽车使用年限增加;且本专利技术将汽车发动机的隔音装置和散热装置1紧密组合配套在一起,使得空间利用率提高,减少设备安装空间和汽车整体重量,增加了燃油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1)和交换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1)包括散热器(13),所述散热器(13)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铝片(11),所述散热装置(1)的背部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12),所述散热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导管(3),所述散热装置(1)的背部的右上角设置有回液导管(4),所述散热装置(1)的背部的左下角设置有进液导管(5),所述蒸汽导管(3)末端设置有第一液体阀(31),所述回液导管(4)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液体阀(41),所述进液导管(5)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液体阀(51);所述交换装置(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外部表面均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铝片(22),所述壳体(21)的内侧覆盖有隔音棉(23),所述隔音棉(23)的内侧设置有蒸汽管组(7),所述蒸汽管组(7)与隔音棉(23)之间紧密贴合,所述蒸汽管组(7)的内侧设置有液体交换管组(6),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与蒸汽管组(7)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下段部分设置有冷却液膨胀箱(61),所述冷却液膨胀箱(61)底部与隔音棉(23)固定连接,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上段部分设置有液体泵(62),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上段的尾部与第二液体阀(41)固定连接,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下段的尾部与第三液体阀(51)固定连接,所述蒸汽管组(7)的上段尾部与第一液体阀(3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1)与交换装置(2)之间通过回液导管(4)和进液导管(5)固定连接,且回液导管(4)和进液导管(5)固定连接与壳体(2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隔音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1)和交换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1)包括散热器(13),所述散热器(13)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铝片(11),所述散热装置(1)的背部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12),所述散热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导管(3),所述散热装置(1)的背部的右上角设置有回液导管(4),所述散热装置(1)的背部的左下角设置有进液导管(5),所述蒸汽导管(3)末端设置有第一液体阀(31),所述回液导管(4)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液体阀(41),所述进液导管(5)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液体阀(51);所述交换装置(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外部表面均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铝片(22),所述壳体(21)的内侧覆盖有隔音棉(23),所述隔音棉(23)的内侧设置有蒸汽管组(7),所述蒸汽管组(7)与隔音棉(23)之间紧密贴合,所述蒸汽管组(7)的内侧设置有液体交换管组(6),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与蒸汽管组(7)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下段部分设置有冷却液膨胀箱(61),所述冷却液膨胀箱(61)底部与隔音棉(23)固定连接,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上段部分设置有液体泵(62),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上段的尾部与第二液体阀(41)固定连接,所述液体交换管组(6)的下段的尾部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传华夏明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诚轿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