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针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31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针套,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不易漏胶的阀针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阀针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所述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第一主体上设有贯穿第二主体的第一针孔,第三主体上设有与第一针孔连通的第二针孔,第一针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针孔的孔径,第二主体的径向上设有与针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两侧设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塑胶模具技术领域。

A kind of valve needle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lve needle sleeve,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good cooling effect, not easy to glue the valve needle sleev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a valve needle sleeve, comprising a sleeve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leeve body includes a first main body, which are connected in turn second and third bodies, the first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n through the second subjects, third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cond pinhole aperture pinhole connected, first pinhole less than second pinhole, radial secon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and pin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radiating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plastic mould technolog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针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阀针套。
技术介绍
目前,塑胶模具行业,针阀式热流道模具系统中所用的阀针套为一固定长度的普通阀针阀,此阀针套的本体为阶梯形状。其中与流道板相配合段的阶梯高度为一固定高度,通过阀针套压盖将阀针套压紧在流道板上传统阀针套与阀针的装配结构复杂,阀针套与阀针之间或阀针套与流道板之间的配合位太多导致阀针套温度过高,且存在漏胶现象,影响注塑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不易漏胶的阀针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针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所述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第一主体上设有贯穿第二主体的第一针孔,第三主体上设有与第一针孔连通的第二针孔,第一针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针孔的孔径,第二主体的径向上设有与针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两侧设有散热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主体的外壁上设有环槽,环槽的槽底设有贯穿第二针孔孔壁的第二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槽的槽深与第三主体的壁厚比值为0.3-0.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孔为4个且环绕环槽等距排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孔包括矩形孔和置于矩形孔两侧的半圆孔,矩形孔和半圆孔相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径和第二主体的外径比值为0.4-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第二主体连接的弧形加强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凸字型的设计避免了阀针套外边缘的漏胶;2、此款设计可以和流道板实现松配,避免了传统紧配时使内针孔紧缩而产生卡针的现象;3、第一针孔直通设置,无需连接料孔,达到了安装方便,可以360度旋转无需再对准进料口了,避免了因流道内的死角而产生死料;4、两个散热孔和环槽的设置,减少了传热和加速散热的作用;5、第一通孔和第一针孔相通,可以使阀针带出来的料积堆在此处,产生冷料后有效的减少阀针孔漏胶的效果;6、环槽内的4个第二通孔设置对阀针带出来的漏胶起到排料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阀针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阀针套的实施例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第三主体,4-第一针孔,5-第二针孔,6-第一通孔,7-散热孔,8-环槽,9-第二通孔,10-矩形孔,11-半圆孔,12-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2对本技术一种阀针套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阀针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所述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和第三主体3,第一主体1上设有贯穿第二主体2的第一针孔4,第三主体3上设有与第一针孔4连通的第二针孔5,第一针孔4的孔径小于第二针孔5的孔径,第二主体2的径向上设有与针孔连通的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的两侧设有散热孔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针孔4用于固定阀针,第二针孔5的孔径大于第一针孔4,第一针孔4直通无需连接料孔,安装方便,可以360度旋转无需再对准进料口了,避免了因流道内的死角而产生死料,第一通孔6与第一针孔4连通,使阀针带出来的料积堆在此处产生冷料后有效的减少第一针孔4的漏胶的效果,散热孔7起到减少传热和增加散热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主体3的外壁上设有环槽8,环槽8的槽底设有贯穿第二针孔5孔壁的第二通孔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主体3安装于流道板上时,环槽8与流道板之间形成外散热腔,减小热的传导和加速散热,第二通孔9对阀针带出来的漏胶起到排料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槽8的槽深与第三主体3的壁厚比值为0.3-0.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环槽8的槽深与第三主体3的壁厚比值低于0.3,则环槽8与流道板之间形成外散热腔腔室较小,散热效果不足,若环槽8的槽深与第三主体3的壁厚比值高于0.4,第三主体3壁厚较薄,影响强度,所以环槽8的槽深与第三主体3的壁厚比值为0.3-0.4时,既能保证结构强度,又能提高散热速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孔9为4个且环绕环槽8等距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孔9均匀分布对阀针带出来的漏胶起到排料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孔7包括矩形孔10和置于矩形孔10两侧的半圆孔11,矩形孔10和半圆孔11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孔10可以调节散热孔7的开孔面积,减少传热,确保散热孔7的散热性,半圆孔11使散热孔7的孔壁平滑过渡,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提高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主体1的外径和第二主体2的外径比值为0.4-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体1的外径小于第二主体2的外径,第一主体1的的壁厚较小,便于散热,且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形成凸字型,第二主体2用于将套体固定于流道板上,避免了阀针套外边缘的漏胶,且第二主体2上通过散热孔7和第一通孔6的设计,及第三主体3上环槽8的设计,可以使流道板松配避免了紧配时使内针孔紧缩而卡针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主体3和第二主体2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第二主体2连接的弧形加强部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部12可以增加第三主体3和第二主体2连接端的结构强度,弧形结构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提高结构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阀针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针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所述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第一主体上设有贯穿第二主体的第一针孔,第三主体上设有与第一针孔连通的第二针孔,第一针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针孔的孔径,第二主体的径向上设有与针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两侧设有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针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所述套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第一主体上设有贯穿第二主体的第一针孔,第三主体上设有与第一针孔连通的第二针孔,第一针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针孔的孔径,第二主体的径向上设有与针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两侧设有散热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针套,其特征是:所述第三主体的外壁上设有环槽,环槽的槽底设有贯穿第二针孔孔壁的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针套,其特征是:所述环槽的槽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纽森克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