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底盘及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71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底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底盘及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包括安装于底盘下方的气密室,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通,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风扇从气密室内抽气,并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朝底盘上方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底盘上设置风扇,通过风扇从底盘上的气密室抽气使底盘上方和下方形成压差,同时风扇向上排气会产生向下的反推力,可以进一步增大底盘所受的压力,在相同轮胎条件下,可以大幅增加底盘所受的正压力而几乎不增加质量,以此增加底盘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底盘的稳定性。

A skidproof chassis and a trolley with a skidproof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底盘及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底盘及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公路、高架桥、快速干道的快速建设,车辆在较多的路况下可以达到很高的行驶速度。然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特别是针对一些超小型车辆,即便有十分开阔的路况,以及较好的发动机,亦不宜开到较高的速度,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一旦方向有所偏移,所产生的离心力亦十分巨大,由于小型车辆的底盘重量有限,能提供的动摩擦力是有限的,容易导致车辆打滑,严重时会发生侧翻,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目前为了提高车辆底盘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来改善,如从轮胎材质、结构、胎压以及增加车重等方面进行改进,由于轮胎承受来自车重的负荷也增加,所以过弯速度、刹车距离、加速性能都不会有所改善,事实上整体的性能表现反而会因为车重的增加而变坏,因此这些增大轮胎与地面摩擦力的方式只能小幅度改善底盘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通过对轮胎和车重改进的方式只能小幅度改善底盘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滑底盘及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该防滑底盘在相同轮胎条件下,可以大幅增加底盘所受的正压力而几乎不增加质量,以此增加底盘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底盘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底盘,包括安装于底盘下方的气密室,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通,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风扇从气密室内抽气,并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朝底盘上方排出。通过将风扇固定在底盘上,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接,用于抽掉气密室里面的空气,使气密室内外形成气压差,在气密室四周大气压力近乎相互抵消的情况下,底盘上方由于外界大气压远高于气密室内的低压,进而对底盘产生强大的大气压力,增加了地面对底盘上车轮的摩擦力,从而达到提高底盘稳定性的目的,同时风扇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抽出朝底盘上方排出后,会产生向下的反推力,可以进一步增大底盘所受的压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风扇包括涵道风扇。采用涵道风扇从气密室内抽气,由于涵道风扇转速高,单位时间抽气效率高,可以增大底盘上方和气密室内的压力差,进而使底盘受到强大的大气压力,同时涵道风扇能产生更大的排气反推力,且风扇环括在涵道内,既可阻挡风扇气动声向外传播,又结构紧凑、安全性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室包括与底盘下方相连的侧板,所述侧板围成矩形环状结构。侧板主要是为了减小底盘与地面间的间隙,减小单位时间内气密室内的进气量,进而增大涵道风扇排气与间隙进气量的差值,形成气密室内低压,将侧板围成矩形环状结构,由于有利于减小底盘的整体宽度,提高底盘的通过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侧板边缘连有用于适应地形变化的柔性材料。侧板边缘采用柔性材料可以适应地形变化,防止其与凹凸不平的路面相冲撞,从而改善底盘的通过性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涵道风扇的数量为1个。采用1个涵道风扇,用于抽掉气密室里面的空气,使气密室内外形成气压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涵道风扇的数量为2个。采用2个涵道风扇,可以进一步增大气密室内外的气压差,同时能提供更大的排气反推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涵道风扇布置于底盘的中部。通过将涵道风扇布置于底盘中部,可以使底盘受到的涵道风扇排气反推力均匀分布,从而使底盘移动时更加平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室位于底盘的中部。通过将气密室设置于底盘的中部,可以使底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均匀分布,从而使底盘移动时更加平稳。一种小车,包括上述防滑底盘。由于该小车采用上述防滑底盘,在小车高速行驶时,可以根据需要启动设置在小车底盘上的涵道风扇,通过该涵道风扇能够随时改变小车相对地面的压力,使小车行驶的滑动摩擦力增大,可以避免小车在高速转弯时发生滑移,从而提高小车的稳定性及过弯速度。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风扇固定在底盘上,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接,用于抽掉气密室里面的空气,使气密室内外形成气压差,在气密室四周大气压力近乎相互抵消的情况下,底盘上方由于外界大气压远高于气密室内的低压,进而对底盘产生强大的大气压力,增加了地面对底盘上车轮的摩擦力,从而达到提高底盘稳定性的目的,同时风扇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抽出朝底盘上方排出后,会产生向下的反推力,可以进一步增大底盘所受的压力;2、采用涵道风扇从气密室内抽气,由于涵道风扇转速高,单位时间抽气效率高,可以增大底盘上方和气密室内的压力差,进而使底盘受到强大的大气压力,同时涵道风扇能产生更大的排气反推力,且风扇环括在涵道内,既可阻挡风扇气动声向外传播,又结构紧凑、安全性高;3、气密室包括与底盘下方相连的侧板,所述侧板围成矩形环状结构。侧板主要是为了减小底盘与地面间的间隙,减小单位时间内气密室内的进气量,进而增大涵道风扇排气与间隙进气量的差值,形成气密室内低压,将侧板围成矩形环状结构,由于有利于减小底盘的整体宽度,提高底盘的通过性;4、侧板边缘连有柔性材料可以适应地形变化,防止其与凹凸不平的路面相冲撞,从而改善底盘的通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防滑底盘主视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实施例2中的防滑底盘主视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图5为实施例3中的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盘,2-涵道风扇,3-气密室,4-侧板,5-车轮,6-电池,7-转向电机,8-转向拉杆,9-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滑底盘;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于底盘1下方的气密室3,底盘1上设有至少一个涵道风扇2,所述涵道风扇2的进气口与气密室3连通,涵道风扇2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涵道风扇2从气密室3内抽气,并将气密室3内的空气朝底盘1上方排出。通过将涵道风扇固定在底盘上,涵道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涵道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接,用于抽掉气密室里面的空气,使气密室内外形成气压差,在气密室的侧板四周大气压力近乎相互抵消的情况下,底盘上方由于外界大气压远高于气密室内的低压,进而对底盘产生强大的大气压力,从而达到增加摩擦力提高底盘稳定性的目的,同时涵道风扇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抽出朝底盘上方排出后,会产生向下的反推力,可以进一步增大底盘所受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密室3包括与底盘1相连的四个侧板4,所有侧板4相互连接形成环状。侧板主要是为了减小底盘与地面间的间隙,减小单位时间内气密室内的进气量,进而增大涵道风扇排气与间隙进气量的差值,形成气密室内低压。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4边缘连有用于适应地形变化的柔性材料。侧板边缘采用柔性材料可以适应地形变化,防止其与凹凸不平的路面相冲撞,从而改善底盘的通过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涵道风扇2的数量为1个。采用1个涵道风扇,用于抽掉气密室里面的空气,使气密室内外形成气压差。本实施例中,所述涵道风扇2布置于底盘1的中部。通过将涵道风扇布置于底盘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滑底盘及带有该防滑底盘的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底盘下方的气密室,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通,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风扇从气密室内抽气,并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朝底盘上方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底盘下方的气密室,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的进气口与气密室连通,风扇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风扇从气密室内抽气,并将气密室内的空气朝底盘上方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涵道风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室包括与底盘下方相连的侧板,所述侧板围成矩形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底盘,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德渊孙锐周中琴左德阳许坤达樊晓港王禹喆李晓林骆彦澔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