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29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加安装的铝框组件、导光板组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胶框。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外形轮廓相同,且在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同一端均分别开设有一缺口,缺口的一边对齐,且缺口从下到上依次增大,呈阶梯状。还包括一覆盖在呈阶梯状的各缺口上、并依次将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贴紧固定的单面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通过单面胶粘贴固定在导光板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简单实用,防止了由于运输、使用中膜材之间发生位移,导致膜材磨损,影响成效效果。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将膜材漏装、装错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A backlight to prevent membrane displacemen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 light source for preventing film material displacement, which comprises an aluminum frame assembly, a light guide plate module, a diffusion film, a lower light intensifying film, an upper light increasing film and a glue frame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The contour of the diffusion film, the lower light intensifying film and the upper light increasing film are the same, and the same end of the diffusion film, the lower light adding film and the upper light adding fil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notch, one side of the notch is aligned, and the gap increases from bottom to top, showing a ladder shape. It also includes one covered on the ladder like gaps, and then one side glue, the diffusion film, the lower light intensifying film and the upper light increasing film are pasted and fixed on the light guide plate component in a step by step.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which prevents the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membrane materials in transportation and use, and causes the wear of the film material, and affects the effect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ff will avoid the risk of filling and installing the membrane material,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
技术介绍
目前,背光源被广泛应用与电子显示领域,背光源中的光学膜片的组装直接影响整个背光源的成像效果。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安装时,通常将膜材直接放置于胶框和导光板组件之间,由于胶框和导光板组件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膜材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位移的现象,导致膜材磨损,影响成像效果。同时,现有膜材的设计中,膜材的外观尺寸一致,操作人员在安装时很难区分,容易发生漏装,装错的风险,影响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旨在防止膜材之间发生位移,导致膜材磨损,影响成效效果。同时,避免了膜材漏装、装错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加安装的铝框组件、导光板组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胶框。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外形轮廓相同,且在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同一端均分别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一边对齐,且所述缺口从下到上依次增大,呈阶梯状。还包括一覆盖在呈阶梯状的各缺口上、并依次将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贴紧固定的单面胶,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通过所述单面胶粘贴固定在所述导光板组件上。优选地,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同一边均分别设有一用于固定的凸耳,所述缺口均分别设在所述凸耳上。优选地,所述缺口呈矩形设置。优选地,所述单面胶的面积大于所述上增光膜缺口的面积和所述凸耳的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止了由于运输、使用中膜材之间发生位移,导致膜材磨损,影响成效效果。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将膜材漏装、装错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背光源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膜材组合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梯形缺口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梯形缺口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如图1所示,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加安装的铝框组件7、导光板组件6、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及胶框8。如图2所示,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的外形轮廓相同,且在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的同一端均分别开设有一缺口4,缺口4的一边对齐,且缺口4从下到上依次增大,呈阶梯状。还包括一覆盖在呈阶梯状的各缺口4上、并依次将所述上增光膜1、下增光膜2、扩散膜3贴紧固定的单面胶5,所述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通过所述单面胶5粘贴固定在所述导光板组件6上。应当说明的时,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从下到上依次安装,由于上增光膜1开设的缺口4大于下增光膜2开设的缺口4,下增光膜2开设的缺口4大于扩散膜3开设的缺口4,同时,三个缺口4的一边对齐,构成一阶梯状。因此,用单面胶5粘贴固定膜材时,单面胶5的面积应大于上增光膜1缺口4的面积,单面胶5从上增光膜1的缺口4处粘贴,可以将三个缺口4同时覆盖,同时可以通过缺口4将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粘贴到一起,并固定在导光板组件6上。防止了膜材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相互位移,导致膜材磨损,影响成像效果。同时,三个缺口4呈阶梯状,若工作人员把膜材安装错误,或安装顺序错误,则工作人员将看不到缺口4形成的阶梯线条,做到了有效的防呆,避免了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扩散膜3、下增光膜2、上增光膜1的同一边均分别设有一用于固定的凸耳9,缺口4均分别设在凸耳9上。应当说明的是,单面胶5的面积大于凸耳9的面积。在用单面胶5对膜材进行粘贴固定时,单面胶5可以将缺口4和凸耳9覆盖粘贴在导光板组件6上,增大了粘贴的接触面积,使膜材更加稳固的粘贴在导光板上,大大降低了单面胶5粘贴不牢的风险,同时可以避免由与操作人员的失误,把单面胶5粘贴到膜材的视区上,影响成像效果。进一步地,缺口4可以设置为梯形,正方形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缺口4呈矩形设置。制造方便,增大了单面胶5与膜材和导光板组件6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粘贴的稳固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加安装的铝框组件、导光板组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外形轮廓相同,且在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同一端均分别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一边对齐,且所述缺口从下到上依次增大,呈阶梯状;还包括一覆盖在呈阶梯状的各缺口上、并依次将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贴紧固定的单面胶,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通过所述单面胶粘贴固定在所述导光板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膜材位移的背光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加安装的铝框组件、导光板组件、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外形轮廓相同,且在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的同一端均分别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一边对齐,且所述缺口从下到上依次增大,呈阶梯状;还包括一覆盖在呈阶梯状的各缺口上、并依次将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贴紧固定的单面胶,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科学陆学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