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0983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正面钢化玻璃、第一粘结层、太阳能电池组、第二粘结层和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由双面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而成,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焊带焊接在一起;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上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设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相应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电池组件的发电功率大。

Double sided solar cell components and system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sided solar cell components, including setting down from the front face of laminated toughened glass, the first adhesive layer, the solar battery, the second adhesive layer and the back of toughened glass, wherein the solar battery is made of double-sided solar cells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 and between bifacial solar cell by welding with welding together; the front glass, tempered glass on the back of a transparent hole gap region of the light ho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olar cells.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system using the two sided solar cell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large power generation power of the battery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效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利用光生伏打效应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当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P-NJunction)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V-Epair),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不仅吸收来自太阳的正面直射光线,同时会吸收背面物体反射的太阳光线。因此,对于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需考虑组件设计对整体发电功率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电池组件的发电功率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电池组件的发电功率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正面钢化玻璃、第一粘结层、太阳能电池组、第二粘结层和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由双面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而成,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焊带焊接在一起;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钝化层、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钝化层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钝化层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激光开槽区,每个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激光开槽单元;铝栅线与激光开槽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铝栅线通过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所述铝栅线也可以是曲线形、弧形、波浪形等。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上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设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的尺寸为0.5-10cm,所述透光孔的尺寸小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的尺寸,所述透光孔的尺寸为0.4-9cm。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透光孔为圆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四边形孔、五边形孔或六边形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当每个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2组激光开槽单元时,相邻两组平行设置的激光开槽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300μm。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激光开槽单元的图案为线条、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十字形或星形。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激光开槽单元的图案为一条连续的直线或多个线段组成的虚线;当所述激光开槽单元的图案为多个线段组成的虚线时,所述线段的长度相同或不同。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激光开槽区的宽度为10-500μm;位于激光开槽区下方的铝栅线的宽度大于激光开槽区的宽度,铝栅线的宽度为30-550μm。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为双面单晶太阳能电池或双面多晶太阳能电池。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的粘结层;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为透光率大于90%的超白钢化镀膜玻璃。相应的,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设有透光孔的正背面钢化玻璃,借助双面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反光介质,使透过透光孔的太阳光再反射到组件的背面,增加组件背面接受到的太阳光能量,提高电池组背面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除了在正背面钢化玻璃设有透光孔之外,本技术还采用特定的双面太阳能电池,具体是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其在电池背面设有多条平行设置的铝栅线,不仅替代现有单面太阳能电池中全铝背电场,实现背面吸光的功能,还用作背银电极中的副栅结构用于传导电子。制作本技术所述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可节省银浆和铝浆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实现双面吸收光能,显著扩大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当上述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搭配设有透光孔的正背面钢化玻璃时,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发电量提高5%-2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结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正面钢化玻璃10、第一粘结层20、太阳能电池组30、第二粘结层40和背面钢化玻璃50,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0由双面太阳能电池31串联或并联而成,双面太阳能电池31之间通过焊带焊接在一起。所述正面钢化玻璃10、背面钢化玻璃50上设有透光孔60,所述透光孔60设于双面太阳能电池31之间的缝隙区域70,可增加组件背面接收到的太阳光能量,提高电池组背面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31之间的缝隙区域70的尺寸为0.5-10cm,所述透光孔60的尺寸小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70的尺寸,所述透光孔60的尺寸为0.4-9cm。透光孔60设置的位置和尺寸,其与缝隙区域70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物化性能,以及背面接收到光能的程度。由于一般的光伏组件应用于高温高湿的沿海区域,或者日照时间非常长的高原或沙漠区域,其特征都是环境较为恶劣,因此要求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耐划伤、耐UV和耐化学腐蚀性。本技术将透光孔60设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70,且保证其尺寸小于缝隙区域70,可以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物化性能的前提下(即保持良好的阻隔性、耐划伤、耐UV和耐化学腐蚀性),增加组件背面接收到的光能,提高电池组背面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所述透光孔60优选为圆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四边形孔、五边形孔或六边形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光孔6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八边形孔、十二边形孔、不规则多边形孔等,其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本技术所举实施例。除了在正背面钢化玻璃设有透光孔之外,本技术还采用特定的双面太阳能电池。如图3所示,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31包括背银主栅1、铝栅线2、背面钝化层、P型硅5、N型发射极6、正面钝化层7和正银电极8,其中,所述背面钝化层包括背面氮化硅膜3、背面氧化铝膜4,正面钝化层7可以是正面氮化硅膜7,但不限于此。所述背面氮化硅膜3和背面氧化铝膜4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组平行设置的激光开槽区9,每个激光开槽区内设置1-50组激光开槽单元;铝栅线2与激光开槽区9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铝栅线2通过激光开槽区9与P型硅5相连;所述铝栅线2与背银主栅1垂直连接。本技术对现有的单面PERC太阳能电池进行改进,不再设有全铝背电场,而是将其变成许多的铝栅线2,采用激光开槽技术在背面氮化硅膜3和背面氧化铝膜4上开设激光开槽区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正面钢化玻璃、第一粘结层、太阳能电池组、第二粘结层和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由双面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而成,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焊带焊接在一起;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钝化层、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钝化层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钝化层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激光开槽区,每个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激光开槽单元;铝栅线与激光开槽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铝栅线通过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上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设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正面钢化玻璃、第一粘结层、太阳能电池组、第二粘结层和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由双面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而成,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焊带焊接在一起;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钝化层、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钝化层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钝化层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激光开槽区,每个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激光开槽单元;铝栅线与激光开槽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铝栅线通过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所述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上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设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的尺寸为0.5-10cm,所述透光孔的尺寸小于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缝隙区域的尺寸,所述透光孔的尺寸为0.4-9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为圆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四边形孔、五边形孔或六边形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结彬何达能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