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069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包括分离系统主体、支柱和核仁出口,所述分离系统主体的上端固定有盖体,且分离系统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右侧安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一破碎轮,且第一破碎轮的右方固定有第二破碎轮,所述第二破碎轮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且第二破碎轮上安装有转子,所述转子上安置有凸块,所述支柱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盖体的右侧固定有电机,且电机通过皮带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轮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内侧固定有垫块,所述出料口上镶嵌有碎壳出口。该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出料口的底部呈倾斜状,可以使核桃壳跟核仁方便滑下进行出料。

A separation system of walnut shell ker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核桃加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核桃栽培面积大,产量高,但是加工技术落后,没有成熟的核桃破壳机械,由于核桃品种繁杂,尺寸差异较大、形状不规则、壳仁间隙小,所以核桃的破壳取仁难度较大,破壳后还需进行壳仁分离,鉴于壳仁密度相差不大,加之碎壳、碎仁上有许多毛刺致使壳仁分离也较为困难,因此需要使用到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对核桃进行壳仁分离,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但是,市场上常见的核桃壳仁分离系统都存在着一系列缺陷,比如核桃壳仁分离系统的核桃壳仁分离不够充分,出料的时候壳仁分离较为麻烦,不够方便,不能满足不同型号的核桃的破壳,在核仁出料的时候很可能撞到出料口上容易损伤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市场上核桃壳仁分离系统的使用过程,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分离效率更高的核桃壳仁分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核桃壳仁分离系统的核桃壳仁分离不够充分,出料的时候壳仁分离较为麻烦,不够方便,不能满足不同型号的核桃的破壳,在核仁出料的时候很可能撞到出料口上容易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包括分离系统主体、支柱和核仁出口,所述分离系统主体的上端固定有盖体,且分离系统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右侧安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一破碎轮,且第一破碎轮的右方固定有第二破碎轮,所述第二破碎轮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且第二破碎轮上安装有转子,所述转子上安置有凸块,所述支柱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盖体的右侧固定有电机,且电机通过皮带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轮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内侧固定有垫块,所述出料口上镶嵌有碎壳出口,且碎壳出口上安装有筛网,所述核仁出口的左侧设置有碎壳出口。优选的,所述盖体包括进料口和滑槽,且进料口的下方镶嵌有滑槽。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盖体之间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底部呈倾斜状。优选的,所述凸块设置有九个,且凸块均匀的分布在转子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核桃壳仁分离系统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较为方便,液压气缸配合液压杆对第一破碎轮进行推动,可以根据实际核桃的形状对第一破碎轮与第二破碎轮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实用性更强,出料口的底部呈倾斜状,可以使核桃壳跟核仁方便的滑下进行出料,核桃壳通过筛网进入碎壳出口进行出料,核仁通过核仁出口出料,出料更加的方便,出料口底部设置有垫块,可以防止核仁撞击到出料口导致损伤,保证了核仁的质量,凸块均匀的分布在转子上,可以对核桃更好的进行脱壳,使壳仁分离的更加的充分,弹簧可以对分离的时候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减小了机械磨损,提高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体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子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离系统主体,2、盖体,201、进料口,202、滑槽,3、液压气缸,4、液压杆,5、支撑杆,6、支柱,7、弹簧,8、电机,9、皮带,10、第一破碎轮,11、转动轴,12、第二破碎轮,13、转子,14、出料口,15、垫块,16、筛网,17、碎壳出口,18、核仁出口,19、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包括分离系统主体1、盖体2、液压气缸3、液压杆4、支撑杆5、支柱6、弹簧7、电机8、皮带9、第一破碎轮10、转动轴11、第二破碎轮12、转子13、出料口14、垫块15、筛网16、碎壳出口17、核仁出口18和凸块19,分离系统主体1的上端固定有盖体2,盖体2包括进料口201和滑槽202,且进料口201的下方镶嵌有滑槽202,可以通过进料口201加入核桃进行壳仁分离,且分离系统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3,液压气缸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且液压杆4的右侧安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与盖体2之间为滑动连接,液压气缸3配合液压杆4对第一破碎轮10进行推动,支撑杆5在盖体2上的滑槽202中滑动,可以根据实际核桃的形状对第一破碎轮10与第二破碎轮1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实用性更强,支撑杆5上安装有第一破碎轮10,且第一破碎轮10的右方固定有第二破碎轮12,第二破碎轮12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11,且第二破碎轮12上安装有转子13,转子13上安置有凸块19,凸块19设置有九个,且凸块19均匀的分布在转子13上,凸块19可以对核桃更好的进行脱壳,使壳仁分离的更加的充分,支柱6的下方设置有弹簧7,盖体2的右侧固定有电机8,且电机8通过皮带9与转动轴11连接,第二破碎轮12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的底部呈倾斜状,可以使核桃壳跟核仁方便的滑下进行出料,核桃壳通过筛网16进入碎壳出口17进行出料,核仁通过核仁出口18出料,出料更加的方便,且出料口14的内侧固定有垫块15,出料口14上镶嵌有碎壳出口17,且碎壳出口17上安装有筛网16,核仁出口18的左侧设置有碎壳出口17。工作原理:在使用核桃壳仁分离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对于这类的核桃壳仁分离系统首先根据核桃的大小对第一破碎轮10与第二破碎轮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液压气缸3配合液压杆4对支撑杆5进行推动,支撑杆5上的第一破碎轮10也随之右移,支撑杆5在滑槽202上滑动,待第一破碎轮10与第二破碎轮12之间的距离小于核桃大小即可,电机8启动进行转动,电机8转动通过皮带9带动转动轴11转动,转动轴11带动第二破碎轮12转动,然后从进料口201加入核桃,核桃通过转子13和凸块19进行撞击进行脱壳,脱壳后的核桃壳与核仁落入出料口14,核桃壳与核仁在出料口14底面滑动,核桃壳通过筛网16落入碎壳出口17进行出料,由于核仁体积较大无法通过筛网16,所以核仁从核仁出口18进行出料,就这样完成整个核桃壳仁分离系统的使用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包括分离系统主体(1)、支柱(6)和核仁出口(1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系统主体(1)的上端固定有盖体(2),且分离系统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3),所述液压气缸(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且液压杆(4)的右侧安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上安装有第一破碎轮(10),且第一破碎轮(10)的右方固定有第二破碎轮(12),所述第二破碎轮(12)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11),且第二破碎轮(12)上安装有转子(13),所述转子(13)上安置有凸块(19),所述支柱(6)的下方设置有弹簧(7),所述盖体(2)的右侧固定有电机(8),且电机(8)通过皮带(9)与转动轴(11)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轮(12)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14),且出料口(14)的内侧固定有垫块(15),所述出料口(14)上镶嵌有碎壳出口(17),且碎壳出口(17)上安装有筛网(16),所述核仁出口(18)的左侧设置有碎壳出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桃壳仁分离系统,包括分离系统主体(1)、支柱(6)和核仁出口(1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系统主体(1)的上端固定有盖体(2),且分离系统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3),所述液压气缸(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且液压杆(4)的右侧安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上安装有第一破碎轮(10),且第一破碎轮(10)的右方固定有第二破碎轮(12),所述第二破碎轮(12)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11),且第二破碎轮(12)上安装有转子(13),所述转子(13)上安置有凸块(19),所述支柱(6)的下方设置有弹簧(7),所述盖体(2)的右侧固定有电机(8),且电机(8)通过皮带(9)与转动轴(11)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轮(12)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秉富张丽坤
申请(专利权)人:巍山县鑫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