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玲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58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焊接有承重座,所述承重座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座的内部上端设有通孔,所述承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过通孔焊接有主梁,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过渡套,所述过渡套的另一侧焊接有承重盘,所述主梁的内侧端口位置焊接有次梁,所述次梁的内侧中间位置焊接有加强筋。该新型抗震钢结构,能够针对小型场所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形成单层或者双层的钢结构主体,同时承重座的内部具有缓冲性能。

A new type of aseismic ste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eismic stee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welded to the bearing seat, the lower end of the interior of the bearing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pr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spring is welded to the bearing plate, the upper end of the internal bear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upper end of the bear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column,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column through the hole welded girder,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is sheathed with the fixed plate, the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beam, the supporting beam is fixed at the other end is sheathed with a transition sleeve, another side of the transition set the bearing plate is welded, the medial position of the port beam welding beam,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beam are reinforced welding. The new aseismic steel structure can be designed for small sit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t can form a single story or double-layer steel structure main body, and the bearing seat has cushioning performance in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和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和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的种类以及形状各式各样,根据不同的情况能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钢结构主体,依附实际情况进行组装完成钢结构,现有的钢结构大部分用于大型场所,针对小型场所的钢结构,设计方面还不够完善,结构过于简单,安全性能低,需要针对小型场所用的新型钢结构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焊接有承重座,所述承重座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座的内部上端设有通孔,所述承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过通孔焊接有主梁,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过渡套,所述过渡套的另一侧焊接有承重盘,所述主梁的内侧端口位置焊接有次梁,所述次梁的内侧中间位置焊接有加强筋,所述主梁的内侧焊接有第一轴套,所述加强筋的两侧焊接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和第二轴套的内侧均固定套接有支撑轴。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数量为四个。优选的,所述承重板和弹簧均有玻璃纤维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主梁的数量和次梁的数量均分别为两个。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套的位置与第二轴套的位置相对应,且尺寸大小均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抗震钢结构,能够针对小型场所进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形成单层或者双层的钢结构主体,同时承重座的内部具有缓冲性能,能够防止振动而出现的钢结构主体散架的情况,其内部的承重板和弹簧均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玻璃纤维材料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和机械强度高,能够保证支撑柱插入承重座内,承重板和弹簧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且能够长时间的进行使用,支撑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通过固定盘进行分隔位置,使其能够进行单层和双层的分层设计,比如为单层时,承重盘以及支撑梁能够作为地面层进行对屋内进行隔热防潮,为双层时,承重盘以及支撑梁能够作为分隔层,对钢结构主体内的空间进行分隔,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固定套接支撑轴,配合加强筋能够对钢结构的顶部进行支撑,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完善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钢结构整体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承重盘结构连接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梁和次梁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重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通孔形状及位置示意图。图中:1底座、2承重座、3固定盘、4支撑柱、5主梁、6承重盘、7过渡套、8支撑梁、9次梁、10支撑轴、11第一轴套、12加强筋、13第二轴套、14通孔、15承重板、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数量为四个,为钢结构主体的基底部分,底座1的上端焊接有承重座2,承重座2起到一个将支撑柱4隔离地面的效果,同时又具有固定支撑柱4的功能,隔离地面为了防止湿气腐蚀支撑柱4,承重座2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弹簧16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15,承重板15和弹簧16均有玻璃纤维材料制成,能够防止振动而出现的钢结构主体散架的情况,玻璃纤维材料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和机械强度高,承重座2的内部上端设有通孔14,承重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上端穿过通孔14焊接有主梁5,支撑柱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3,固定盘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梁8,支撑梁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过渡套7,过渡套7的另一侧焊接有承重盘6,主梁5的内侧端口位置焊接有次梁9,主梁5的数量和次梁9的数量均分别为两个,主梁4和次梁9均为钢结构顶部的主体部分,次梁9的内侧中间位置焊接有加强筋12,主梁5的内侧焊接有第一轴套11,加强筋12的两侧焊接有第二轴套13,第一轴套11的内侧和第二轴套13的内侧均固定套接有支撑轴10,第一轴套11的位置与第二轴套13的位置相对应,且尺寸大小均相等,次梁9由于跨度大,需要用加强筋12进行加固,主梁5由于自身结构长,需要用支撑轴10进行中部位置的支撑,使得结构更加完善。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当需要对小场所进行钢结构建造时,将底座1通过预埋或者大型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先将支撑柱4插入承重座2内部上端的通孔14内,使得支撑柱4能够与承重板15固定连接,将支撑柱4和承重座2竖起来,再将承重座2下端焊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使得纵向的支撑结构能够稳定,同时承重板15和弹簧16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使得支撑柱4在承受其他部件时,能够具有一个缓冲性,再根据需要,如果需要单层时,将固定盘3固定在支撑柱4下端的位置,前提固定盘3与承重座4预留一定的距离,使其承重座2的减震效果不受到影响,在承重盘6以及支撑梁8的上表面进行地面层的施工,如铺设地板或者隔热板等等,如果需要双层时,将固定盘3固定在支撑柱4的中间位置,使得固定盘3以及连接的承重盘6和支撑梁8能够作为一个分隔层,起到分隔钢结构主体内部空间的作用,钢结构主体的主梁5和次梁9能够起到顶部支撑的效果,次梁9由于跨度大,需要用加强筋12进行加固,主梁5由于自身结构长,需要用支撑轴10进行中部位置的支撑,支撑轴10配合第一轴套11以及第二轴套13能够进行稳定的连接,使得结构更加完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焊接有承重座(2),所述承重座(2)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15),所述承重座(2)的内部上端设有通孔(14),所述承重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穿过通孔(14)焊接有主梁(5),所述支撑柱(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3),所述固定盘(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梁(8),所述支撑梁(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过渡套(7),所述过渡套(7)的另一侧焊接有承重盘(6),所述主梁(5)的内侧端口位置焊接有次梁(9),所述次梁(9)的内侧中间位置焊接有加强筋(12),所述主梁(5)的内侧焊接有第一轴套(11),所述加强筋(12)的两侧焊接有第二轴套(13),所述第一轴套(11)的内侧和第二轴套(13)的内侧均固定套接有支撑轴(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焊接有承重座(2),所述承重座(2)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15),所述承重座(2)的内部上端设有通孔(14),所述承重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穿过通孔(14)焊接有主梁(5),所述支撑柱(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3),所述固定盘(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梁(8),所述支撑梁(8)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过渡套(7),所述过渡套(7)的另一侧焊接有承重盘(6),所述主梁(5)的内侧端口位置焊接有次梁(9),所述次梁(9)的内侧中间位置焊接有加强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玲
申请(专利权)人:方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