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9206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型,包括施工电梯、爬模架体和剪力墙,剪力墙上沿竖向设置有爬升轨道,爬模架体的一侧设置于爬升轨道上,所述施工电梯的标节通过附墙与爬模架体的外侧固定连接,爬模架体的上端设置有上人平台,施工电梯的上端延伸至上人平台的上方。以解决传统施工电梯和爬模的设置方式工程量大,无法满足实际人员运输需要,且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和爬模结构,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在超高层建筑采用爬模施工时,传统的施工电梯常规情况下均设置在爬模底部,通过下吊笼进出爬模架体,同时受结构形式限制,和减少施工电梯预留洞口封堵时间,通常在电梯井位置设置单笼电梯(必要时需要定做),单笼电梯安装和拆除工程量较大,同时不能满足现场劳动力运输需要,只能增加单笼电梯设置个数,增加单电梯安装个数同时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传统施工电梯和爬模的设置方式工程量大,无法满足实际人员运输需要,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施工电梯、爬模架体和剪力墙,剪力墙上沿竖向设置有爬升轨道,爬模架体的一侧设置于爬升轨道上,所述施工电梯的标节通过附墙与爬模架体的外侧固定连接,爬模架体的上端设置有上人平台,施工电梯的上端延伸至上人平台的上方。前述组合结构中,所述标节的侧面沿竖向设置有片式辅助节,所述附墙的一侧固定设置于片式辅助节上,另一侧固定于爬模架体的外侧;前述组合结构中,所述附墙包括两个沿竖向分布的横向连接部,两个横向连接部的一端均固定于爬模架体上,另一端通过限位滚轮沿竖向滑动设置于片式辅助节上,每个横向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限位滚轮,片式辅助节的竖杆上任意相对两侧均滑动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滚轮,其中一个横向连接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伸缩杆与另一个横向连接部的一端相连接,伸缩杆可为液压式伸缩杆;前述组合结构中,所述附墙沿竖向分布设置有至少两道;前述组合结构中,爬模架体的侧面沿横向设置有附着钢梁,所述横向连接部的一端均固定于附着钢梁上,附着钢梁为150×150H型钢;前述组合结构中,所述爬升轨道通过附墙件固定于剪力墙上,附墙件通过四埋件形式固定于剪力墙上;前述组合结构中,爬模架体包括爬模上架架体和爬模下架架体,爬模上架架体固定设置于爬模下架架体的上端,爬模下架架体滑动设置于爬升轨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使施工劳动力直接通过施工电梯上至爬模顶层上人平台,节约工人上下爬模的时间。同时突破现有施工电梯布置于爬模底部方法,使用十分方便,施工效率高,且投入成本大幅降低,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原理简图;图4是图1中上侧附墙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施工电梯1、爬模架体2和剪力墙3,剪力墙3上沿竖向设置有爬升轨道4,爬升轨道4通过附墙件10固定于剪力墙3上,附墙件10通过四埋件形式固定于剪力墙3上,爬模架体2包括爬模上架架体21和爬模下架架体22,爬模上架架体21固定设置于爬模下架架体22的上端,爬模下架架体22滑动设置于爬升轨道4上,所述施工电梯1的标节6通过附墙5与爬模架体2的外侧固定连接,标节6的侧面沿竖向设置有片式辅助节8,所述附墙5的一侧固定设置于片式辅助节8上,另一侧固定于爬模架体2的外侧,爬模架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人平台7,施工电梯1的上端延伸至上人平台7的上方,下方上人平台11用于下方人员进出电梯。附墙5沿竖向分布设置有两道,附墙5包括两个沿竖向分布的横向连接部51,两个横向连接部51的一端均固定于爬模架体2上,爬模架体2的侧面沿横向设置有附着钢梁9,所述横向连接部51的一端均固定于附着钢梁9上,附着钢梁9为150×150H型钢,另一端通过限位滚轮52沿竖向滑动设置于片式辅助节8上,每个横向连接部51的所述另一端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限位滚轮52,片式辅助节8的竖杆上任意相对两侧均滑动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滚轮52,其中一个横向连接部51的两端分别通过伸缩杆53与另一个横向连接部51的一端相连接,伸缩杆53可为液压式伸缩杆。爬模架体2加固:施工电梯1在爬模架体2上共有2处连接,分别位于爬模上、下架体,上、下架体两连接点之间的中心距离为7.55m。需要对爬模架体2在该两处设置施工电梯1滑动附着的附着架,并对爬模架体2进行整体加强,满足安全要求。根据分析计算,对爬模架体2采取了如下加强方式。1、爬模上架架体21加固(1)爬模上架架体21主受力构件的截面加强。原架体截面型式为双12#槽钢,现在上槽钢中间增加100×100方管对上架架体体内外立杆截面加强。(2)在爬模上架架体21设置斜撑。爬模上架架体21高度较高,故采取设置上架体斜腹杆,斜腹杆采用100×100方管,以增强上架体受力性能。(3)施工电梯1两侧4组架体间设置斜撑。施工电梯1部位架体间距5800mm,电梯提升至爬模顶层时,为增强架体稳定性,在施工电梯1附着部位架体间设置斜撑,斜撑采用50×100矩形管。(4)施工电梯1附着设置附着钢梁,钢梁采用两根150×150H型钢,钢梁位置设置在电梯附着位置。具体为第一道附着在上人平台以下750mm位置,第二道附着位置设置在下架体底平台位置。2、爬模下架架体22加固(1)上部钢梁间增设桁架支撑,支撑采用100×100方管(斜杆)和H150型钢(立杆)制作。(2)钢梁与架体焊接位置采用筋板封闭。(3)现场根据受力分析情况对局部还进行了相关加强处理:(4)下架体在钢梁位置增加斜撑,采用双100mm×50mm矩形管制作。(5)上架钢梁位置斜撑杆重新选位焊接,采用双100mm×50mm矩形管制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施工电梯(1)、爬模架体(2)和剪力墙(3),剪力墙(3)上沿竖向设置有爬升轨道(4),爬模架体(2)的一侧设置于爬升轨道(4)上,所述施工电梯(1)的标节(6)通过附墙(5)与爬模架体(2)的外侧固定连接,爬模架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人平台(7),施工电梯(1)的上端延伸至上人平台(7)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施工电梯(1)、爬模架体(2)和剪力墙(3),剪力墙(3)上沿竖向设置有爬升轨道(4),爬模架体(2)的一侧设置于爬升轨道(4)上,所述施工电梯(1)的标节(6)通过附墙(5)与爬模架体(2)的外侧固定连接,爬模架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人平台(7),施工电梯(1)的上端延伸至上人平台(7)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节(6)的侧面沿竖向设置有片式辅助节(8),所述附墙(5)的一侧固定设置于片式辅助节(8)上,另一侧固定于爬模架体(2)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施工电梯与爬模架体的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5)包括两个沿竖向分布的横向连接部(51),两个横向连接部(51)的一端均固定于爬模架体(2)上,另一端通过限位滚轮(52)沿竖向滑动设置于片式辅助节(8)上,每个横向连接部(51)的所述另一端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限位滚轮(52),片式辅助节(8)的竖杆上任意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巍苏伟叶国昌喻军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