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140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3:09
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其包括钢平台预制;铺设保护钢板;浇筑混凝土临时墩台;顺接两侧运梁道路;铺设方木木板结构;钢平台牵引就位;平台空隙铺设枕木墩及两端放置斜面钢撑;运梁车辆通过钢平台;拆除钢平台;撤除枕木及斜面钢撑;撤除方木木板;拆除混凝土临时墩台;撤除保护钢板;恢复线路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城市桥梁施工时运梁车辆如何安全、快速地通过既有铁路并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营影响的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全过程既有铁路轨道及相关设施的安全,保证了运梁车辆的运输安全,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约了投资成本、提高了运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进行,城市既有公路交通已无法满足现况交通需求,因此需要大量改建、扩建、新建城市公路交通,但由于既有铁路线路大多规划、建设较早,铁路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这就造成了新(改)建城市公路线路与既有铁路交叉通行的状况大量增加。过去公路和铁路相交处通常采用平交路口,当列车通过上述平交路口时,公路暂时断交。但是随着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加快以及运输量的加大,这种平交路口存在的安全性差及影响公路正常交通的弊端日见显现,因此逐渐改为立交路口,分上跨和下穿铁路两种方式,使公路和铁路分离运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在上跨方式施工过程中,新建公路桥梁面临着铁路两侧城乡既有建筑物较多,影响运梁车辆通行的情况,又由于运梁车辆属于超长、超限、超重车辆,因此既有城乡道路很难满足其通行条件。若新建绕行的运梁路,则需重新组织拆迁,成本太高,工期无法保证;若采用新建临时道口形式,则不利于行车安全,而且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无法保证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制作多块板状钢平台,在钢平台表面四角处分别预留一个牵引孔和设置一个升降式万向轮;2)在施工区域内两条既有铁路两侧的地面上先铺设一层石屑,然后在石屑层上铺设一层保护钢板,以对既有线缆进行保护;3)在保护钢板上以及两条既有铁路之间的地面上支设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而制成两个临时侧墩台和一个临时中央墩台,其中侧墩台顶面呈外高内低的错台状,内侧顶面与钢轨的顶部齐平;临时中央墩台的顶面与钢轨的顶部齐平;4)在侧墩台的外侧地面上填筑二灰碎石斜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压实,以与运梁道路顺接;5)在每条既有铁路的两根钢轨上沿垂直于钢轨方向铺设一层方木,方木两端分别放置在临时侧墩台的内侧顶面以及临时中央墩台的顶面外侧部位,然后在方木上沿平行于钢轨方向铺设一层木板而形成方木木板结构;6)利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调节升降式万向轮而使其上的滚轮伸出钢平台的下端,然后将装载机上的钢丝绳拴在牵引孔上并将钢平台牵引到方木木板结构上,再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调节升降式万向轮而使其上的滚轮缩入钢平台内部,卸载千斤顶使钢平台落在方木木板结构表面,支垫稳固,依次牵引多块钢平台并连续铺设在每条既有铁路的方木木板结构上;之后将两条既有铁路上钢平台之间的缝隙采用枕木墩填充;7)在每个临时侧墩台的外侧顶面上铺设一列斜面钢撑,并通过临时侧墩台上的预埋螺栓将斜面钢撑和临时侧墩台固定在一起;斜面钢撑的表面向外下方倾斜,此时斜面钢撑的内侧顶部与钢平台表面齐平;8)上述施工完成后,运梁车辆从既有铁路一侧通过二灰碎石斜坡、斜面钢撑、钢平台移动到另一侧;9)每完成一批运梁任务后,首先拧松预埋螺栓,拆除斜面钢撑、撤出枕木墩;之后利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调节升降式万向轮而使其上的滚轮伸出钢平台的下端,利用装载机依次牵引多块钢平台而将其拆除;最后人工拆除方木木板结构,恢复既有铁路运营;10)再次需要运梁时,重复步骤5)—步骤9),待所有梁全部运输完成后,拆除临时侧墩台和临时中央墩台,撤出保护钢板,恢复既有铁路原状。在步骤1)中,所述的钢平台由钢板面板、多块钢板底板和多根工字钢构成;其中钢板面板为长方形结构,水平设置;多根工字钢间隔距离并排设置,上端翼板焊接在钢板面板的底面上;钢板底板为长条形结构,多块钢板底板间隔距离并排设置,以与工字钢垂直的方式焊接在工字钢的下端翼板上。在步骤1)中,所述的钢平台上钢板面板的尺寸为4m×2.4m×20mm,钢板底板的尺寸为2.4m×0.5m×20mm;工字钢采用I18工字钢。在步骤1)中,所述的升降式万向轮设置在位于钢平台两端的钢板底板间空隙与最外侧工字钢的交叉位置,由升降平台、滚轮和调节丝杆组成,其中升降平台焊接在工字钢上,调节丝杆位于上端,滚轮位于下端。在步骤2)中,所述的石屑层的厚度为5cm;保护钢板的尺寸为6m×1.5m×20mm;在步骤3)中,所述的临时侧墩台上内侧顶面的宽度为0.3m,内侧顶面与外侧顶面间的高度差为0.15m。在步骤5)中,所述的方木的尺寸为400cm×10cm×10cm;木板的尺寸为250cm×25cm×5c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解决了城市桥梁施工时运梁车辆如何安全、快速地通过既有铁路并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营影响的难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全过程既有铁路轨道及相关设施的安全,保证了运梁车辆的运输安全,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约了投资成本、提高了运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时搭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时搭建的结构横断面示意图。图3为钢平台结构立体图。图4为钢平台横断面示意图。图5为钢平台纵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某城市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位于市郊铁路车站附近,施工区域为主线高架桥结构,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共需过铁路架设84片48mT梁,单片T梁重188t,现场及周边道路不具备过铁路运梁的施工条件。该工程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制作多块板状钢平台5,在钢平台5表面四角处分别预留一个牵引孔12和设置一个升降式万向轮13;所述的钢平台5由钢板面板9、多块钢板底板10和多根工字钢11构成;其中钢板面板9为长方形结构,水平设置;多根工字钢11间隔距离并排设置,上端翼板焊接在钢板面板9的底面上;钢板底板10为长条形结构,多块钢板底板10间隔距离并排设置,以与工字钢11垂直的方式焊接在工字钢11的下端翼板上。本实施例中每块钢平台5上钢板面板9的尺寸为4m×2.4m×20mm,钢板底板10的尺寸为2.4m×0.5m×20mm,共使用5块;工字钢11采用I18工字钢,共使用8根。升降式万向轮13设置在位于钢平台5两端的钢板底板10间空隙与最外侧工字钢11的交叉位置,由升降平台、滚轮和调节丝杆组成,其中升降平台焊接在工字钢11上,调节丝杆位于上端,滚轮位于下端。2)在施工区域内两条既有铁路两侧的地面上先铺设一层石屑,然后在石屑层上铺设一层保护钢板1,以对既有线缆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石屑层的厚度为5cm;保护钢板1的尺寸为6m×1.5m×20mm;3)在保护钢板1上以及两条既有铁路之间的地面上支设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而制成两个临时侧墩台2和一个临时中央墩台14,其中侧墩台2顶面呈外高内低的错台状,内侧顶面与钢轨15的顶部齐平;临时中央墩台14的顶面与钢轨15的顶部齐平;本实施例中,临时侧墩台2上内侧顶面的宽度为0.3m,内侧顶面与外侧顶面间的高度差为0.15m。4)在侧墩台2的外侧地面上填筑二灰碎石斜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压实,以与运梁道路顺接;5)在每条既有铁路的两根钢轨15上沿垂直于钢轨15方向铺设一层方木,方木两端分别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制作多块板状钢平台(5),在钢平台(5)表面四角处分别预留一个牵引孔(12)和设置一个升降式万向轮(13);2)在施工区域内两条既有铁路两侧的地面上先铺设一层石屑,然后在石屑层上铺设一层保护钢板(1),以对既有线缆进行保护;3)在保护钢板(1)上以及两条既有铁路之间的地面上支设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而制成两个临时侧墩台(2)和一个临时中央墩台(14),其中侧墩台(2)顶面呈外高内低的错台状,内侧顶面与钢轨(15)的顶部齐平;临时中央墩台(14)的顶面与钢轨(15)的顶部齐平;4)在侧墩台(2)的外侧地面上填筑二灰碎石斜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压实,以与运梁道路顺接;5)在每条既有铁路的两根钢轨(15)上沿垂直于钢轨(15)方向铺设一层方木,方木两端分别放置在临时侧墩台(2)的内侧顶面以及临时中央墩台(14)的顶面外侧部位,然后在方木上沿平行于钢轨(15)方向铺设一层木板而形成方木木板结构(4);6)利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5),调节升降式万向轮(13)而使其上的滚轮伸出钢平台(5)的下端,然后将装载机上的钢丝绳拴在牵引孔(12)上并将钢平台(5)牵引到方木木板结构(4)上,再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5),调节升降式万向轮(13)而使其上的滚轮缩入钢平台(5)内部,卸载千斤顶使钢平台(5)落在方木木板结构(4)表面,支垫稳固,依次牵引多块钢平台(5)并连续铺设在每条既有铁路的方木木板结构(4)上;之后将两条既有铁路上钢平台(5)之间的缝隙采用枕木墩(6)填充;7)在每个临时侧墩台(2)的外侧顶面上铺设一列斜面钢撑(7),并通过临时侧墩台(2)上的预埋螺栓(8)将斜面钢撑(7)和临时侧墩台(2)固定在一起;斜面钢撑(7)的表面向外下方倾斜,此时斜面钢撑(7)的内侧顶部与钢平台(5)表面齐平;8)上述施工完成后,运梁车辆从既有铁路一侧通过二灰碎石斜坡、斜面钢撑(7)、钢平台(5)移动到另一侧;9)每完成一批运梁任务后,首先拧松预埋螺栓(8),拆除斜面钢撑(7)、撤出枕木墩(6);之后利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5),调节升降式万向轮(13)而使其上的滚轮伸出钢平台(5)的下端,利用装载机依次牵引多块钢平台(5)而将其拆除;最后人工拆除方木木板结构(4),恢复既有铁路运营;10)再次需要运梁时,重复步骤5)—步骤9),待所有梁全部运输完成后,拆除临时侧墩台(2)和临时中央墩台(14),撤出保护钢板(1),恢复既有铁路原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铁路过渡运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铁路过渡运梁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制作多块板状钢平台(5),在钢平台(5)表面四角处分别预留一个牵引孔(12)和设置一个升降式万向轮(13);2)在施工区域内两条既有铁路两侧的地面上先铺设一层石屑,然后在石屑层上铺设一层保护钢板(1),以对既有线缆进行保护;3)在保护钢板(1)上以及两条既有铁路之间的地面上支设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而制成两个临时侧墩台(2)和一个临时中央墩台(14),其中侧墩台(2)顶面呈外高内低的错台状,内侧顶面与钢轨(15)的顶部齐平;临时中央墩台(14)的顶面与钢轨(15)的顶部齐平;4)在侧墩台(2)的外侧地面上填筑二灰碎石斜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压实,以与运梁道路顺接;5)在每条既有铁路的两根钢轨(15)上沿垂直于钢轨(15)方向铺设一层方木,方木两端分别放置在临时侧墩台(2)的内侧顶面以及临时中央墩台(14)的顶面外侧部位,然后在方木上沿平行于钢轨(15)方向铺设一层木板而形成方木木板结构(4);6)利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5),调节升降式万向轮(13)而使其上的滚轮伸出钢平台(5)的下端,然后将装载机上的钢丝绳拴在牵引孔(12)上并将钢平台(5)牵引到方木木板结构(4)上,再用千斤顶支撑起钢平台(5),调节升降式万向轮(13)而使其上的滚轮缩入钢平台(5)内部,卸载千斤顶使钢平台(5)落在方木木板结构(4)表面,支垫稳固,依次牵引多块钢平台(5)并连续铺设在每条既有铁路的方木木板结构(4)上;之后将两条既有铁路上钢平台(5)之间的缝隙采用枕木墩(6)填充;7)在每个临时侧墩台(2)的外侧顶面上铺设一列斜面钢撑(7),并通过临时侧墩台(2)上的预埋螺栓(8)将斜面钢撑(7)和临时侧墩台(2)固定在一起;斜面钢撑(7)的表面向外下方倾斜,此时斜面钢撑(7)的内侧顶部与钢平台(5)表面齐平;8)上述施工完成后,运梁车辆从既有铁路一侧通过二灰碎石斜坡、斜面钢撑(7)、钢平台(5)移动到另一侧;9)每完成一批运梁任务后,首先拧松预埋螺栓(8),拆除斜面钢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炜吴鹏祁敢李鑫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