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913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桥梁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同一支座梁上放置第一联轨道梁及第二联轨道梁,两者相对的一端的外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2)提供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3)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卡住所述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4)运梁车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而直接自所述过渡装置通过,并进行下一联轨道梁的运输及架设,直至轨道梁架设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运梁车直接自过渡装置通过,不必等后浇带浇注完成,节省了后浇带浇注的时间,提高了架梁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桥梁结构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
技术介绍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线形需要满足列车走形的精度要求,施工精度要求高。为了满足精度要求,连续梁或者连续钢结构通常采用先简支连续的施工方法,即简支状态在工厂预制,现场浇注后浇带以形成连续。该方法存在体系转换,桥墩墩顶需设置后浇带,受到后浇带的影响,轨道梁架设只能选择汽车吊或者起重机吊,吊装方式需要占用桥下道路宽度,对桥下交通影响较大,故大多选择在夜间施工或者封闭部分道路进行施工,对工期的影响也较大。若采用运梁车运梁,由于墩顶后浇带的存在,运梁车只有等待一联连续梁或者连续钢结构施工完毕后才能通过进行下一联梁的运输和架设,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其基于现有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安装特点,研究及设计了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所述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通过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使得运梁车可以直接通过而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节省了后浇带浇注的时间,经济实用,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收容多个所述螺栓,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所述肋条卡接,由此使过渡装置与轨道梁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运梁车将轨道梁运到位,架桥机将所述轨道梁放置到支座梁上,同一支座梁上放置有第一联轨道梁及第二联轨道梁,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相对的一端的外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2)提供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多个肋条及多个螺栓,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过渡装置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的螺栓孔;(3)将多个所述螺栓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螺栓孔,同时将多个所述肋条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4)所述运梁车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而直接自所述过渡装置通过,并进行下一联轨道梁的运输及架设,直至轨道梁架设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及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相等,且均等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上的第一凹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联轨道梁上的第二凹槽的数量之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及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均为两排,所述第一框体上的两排所述肋条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两排所述肋条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上的两排肋条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体上的两排肋条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框体呈凹字型,所述第二框体也呈凹字型。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具有开口的矩形及具有开口的梯形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是由钢板焊接制成的。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运梁车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而直接自所述过渡装置通过,并进行下一联轨道梁的运输及架设,不必等后浇带浇注完成才可进行下一联轨道梁的运输及架设,节省了后浇带浇注的时间,提高了轨道梁架设效率,经济实用;2.将多个所述螺栓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螺栓孔,同时将多个所述肋条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由此使过渡装置与轨道梁之间形成套箍式连接,整体性较好,安装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3.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加工方便,构造简单,易于实施;4.采用运梁车运梁,架桥机架设轨道梁,能够加快架梁速度,同时对桥下道路影响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图1中的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涉及的过渡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图3中的a、b分别是图2中的过渡装置的两个不同状态时的界面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0-桥墩,20-支座梁,30-第一联轨道梁,31-第一凹槽,40-第二联轨道梁,41-第二凹槽,50-过渡装置,51-螺栓孔,52-第一框体,53-第二框体,54-肋条,6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中的a、b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所述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运梁车将轨道梁运到位,架桥机将所述轨道梁放置到支座梁20上,同一支座梁20上放置有第一联轨道梁30及第二联轨道梁40,所述第一联轨道梁30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40相对的一端的外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31及第二凹槽41。所述支架梁设置在桥墩10上。步骤二,提供过渡装置50,所述过渡装置50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包括第一框体52、第二框体53、多个肋条54及多个螺栓60,所述第一框体52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54,所述第二框体53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54,所述过渡装置50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框体52及所述第二框体53的螺栓孔5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体52基本呈凹字型,其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两排肋条54;所述第二框体53基本呈凹字型,其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两排肋条54;所述第一框体53上的两排肋条54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框体54上的两排肋条5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过渡装置50为钢板焊接成的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即为闭口箱形截面)。所述过渡装置50用于安装时连接相邻的两联轨道梁,以供运量车通过而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装置50适用于轨道梁的直线段。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装置50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具有开口的矩形或者具有开口的梯形。所述螺栓孔51用于收容所述螺栓60以使所述第一框体52及所述第二框体53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孔51的数量与所述螺栓60的数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31用于收容对应的所述第一框体52上的一排所述肋条54及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运梁车将轨道梁运到位,架桥机将所述轨道梁放置到支座梁上,同一支座梁上放置有第一联轨道梁及第二联轨道梁,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相对的一端的外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2)提供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多个肋条及多个螺栓,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过渡装置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的螺栓孔;(3)将多个所述螺栓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螺栓孔,同时将多个所述肋条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4)所述运梁车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而直接自所述过渡装置通过,并进行下一联轨道梁的运输及架设,直至轨道梁架设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运梁车将轨道梁运到位,架桥机将所述轨道梁放置到支座梁上,同一支座梁上放置有第一联轨道梁及第二联轨道梁,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相对的一端的外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2)提供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为无底面及顶面的箱型结构,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多个肋条及多个螺栓,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上垂直固定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所述肋条,所述过渡装置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的螺栓孔;(3)将多个所述螺栓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螺栓孔,同时将多个所述肋条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自所述第一联轨道梁相背的两侧卡住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由此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第一联轨道梁及所述第二联轨道梁形成套箍式连接;(4)所述运梁车不受后浇带浇注的限制而直接自所述过渡装置通过,并进行下一联轨道梁的运输及架设,直至轨道梁架设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过渡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及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肋条的排数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明彭华春李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