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03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2:23
一种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将黄铜合金铸锭挤压至Φ4.5~10mm→酸洗→一次盘拉→一次退火→酸洗→二次盘拉→二次退火→酸洗→盘拉(联合拉拔)至成品(Φ2~8mm)。其特征在于采用二道次的盘拉与退火工序,第一道次盘拉加工率控制在10%~45%,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50℃;第二道次盘拉加工率控制在13%~50%,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2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退火温度和冷加工率的调控,避免了黄铜合金的再结晶组织过度生长,抑制晶界处软质点的团聚和颗粒长大,使软质点分布均匀弥散,提高易切削黄铜合金车削、钻孔过程中的断屑、排屑能力,最终表现出极好的切削性能,完全符合高速、高精密车床的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铜合金的加工工艺,具体涉及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易切削铜合金因具有良好的车削、钻孔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电气等工业。其中,以铅黄铜和铋黄铜最为常用。铅、铋元素不固溶于黄铜基体,并以软质点的形式存在于黄铜晶界,使黄铜基体组织呈现出不连续性,从而在机加工过程中体现易切削效果。现有小规格铅、铋黄铜合金棒和线材的常规生产过程,除挤压、拉拔工序外,通常还有单次或多次的中间半成品退火,以消除冷加工硬化,使其恢复塑性再继续加工,如专利技术专利CN104624704A公开了一种HPb63-2铅黄铜线材生产工艺,工艺流程为:挤压至12.3mm→酸水酸洗→拉至9.5mm→半成品退火→拉至7.6mm→半成品退火→拉至5.8mm→半成品退火→拉至4.5mm→半成品退火→拉至3.2mm→半成品退火→拉至2.2mm→成品退火→拉至成品2.032±0.0254mm→检验→捆料→入库。上述半成品退火温度在650℃至670℃,成品退火在630℃。在如此高的退火温度下,黄铜基体再结晶组织粗大,弥散在晶界处的铅或铋质点发生聚集,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将黄铜合金铸锭挤压至Φ4.5~10mm→酸洗→一次盘拉→一次退火→酸洗→二次盘拉→二次退火→酸洗→盘拉至成品Φ2~8mm,其特征在于采用二道次的盘拉与退火工序,第一道次盘拉加工率控制在10%~45%,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50℃;第二道次盘拉加工率控制在13%~50%,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20℃。

【技术特征摘要】
1.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将黄铜合金铸锭挤压至Φ4.5~10mm→酸洗→一次盘拉→一次退火→酸洗→二次盘拉→二次退火→酸洗→盘拉至成品Φ2~8mm,其特征在于采用二道次的盘拉与退火工序,第一道次盘拉加工率控制在10%~45%,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50℃;第二道次盘拉加工率控制在13%~50%,退火温度控制在300℃~4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切削黄铜合金棒、线材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挤压:将铸锭加热后进行脱皮挤压,挤压坯规格为Φ4.5~10mm,延伸率A50在20%~45%;(2)、酸洗:将步骤1所得挤压坯接头后,常温下,置于含硫酸10%~30%质量比的酸液中浸泡2~3min,高压水冲洗干净后,肥皂水浸泡;(3)、一次盘拉:将步骤2酸洗后的挤压坯进行盘拉,控制加工率为10%~45%,盘拉后延伸率A50在7%~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杰巢国辉裘桂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