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77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热塑板主要由增强体、基体、无卤阻燃剂配制而成,增强体为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璃纤维,基体为热塑性聚合物。制造工艺:首先将三种配方混合均匀得到物料,再将物料分散在平板模具上通过加热加压制成热塑板片材;然后裁切片材得到板材,板材用专用材料架固定并一起放入烘箱,并让板材固定于专用材料架上进行冷却;最后再将冷却后的板材固定在专用工装上,再将板材放入真空吸塑成型机或热压机中加热软化,并再对板材吸塑或热压成型,冷却后得到交通内饰成品。该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可以实现交通内饰材料轻量化,并解决目前玻璃钢交通内饰容易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轨道交通内饰的
,尤其是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轨道交通内饰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内饰墙板,具体如下:第一种内饰墙板:由铝合金铣加工制造而成,但铝的密度较大,大约2.7g/cm3,制备的内饰墙板较重,不符合交通内饰轻量化的要求;第二种内饰墙板:由玻璃钢加铝合金型材补强制造而成,但玻璃钢密度大,大约1.8g/cm3,得到的制品易变形,平面度较差,需要加铝型材框架进行补强,整体仍然较重,且力学性能难以达到交通内饰的要求,容易开裂,需要使用胶水粘黏,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其制造工艺,实现交通内饰材料轻量化,并解决目前玻璃钢交通内饰容易开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板,主要由增强体、基体、无卤阻燃剂配制而成,所述的增强体为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璃纤维,增强体的质量份数为13%~70%,所述的基体为热塑性聚合物,基体的质量份数为30%~85%,所述的无卤阻燃剂的质量份数为1%~30%。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增强体为长玻纤、碳纤、芳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基体为聚丙烯、尼龙6、尼龙66、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涤纶树脂、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卤阻燃剂为聚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聚烯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应用该纤维增强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具体制造步骤如下:步骤一:首先将增强体、基体和无卤阻燃剂置于搅拌器内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再将混合物料均匀分散在平板模具上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制成热塑板片材;步骤二:然后对步骤一中制成的热塑板片材进行裁切,裁切得到的热塑板板材利用专用材料架固定,并将固定放置在专用材料架上的热塑板板材一起放入烘箱,热塑板板材烘干后连带专用材料架一起从烘箱中取出,并让热塑板板材依然固定放置于专用材料架上进行冷却;步骤三:最后再将冷却后的热塑板板材从专用材料架上取下并随即固定在专用工装上,再对热塑板板材的表面进行检查及清理,再将热塑板板材放入真空吸塑成型机或热压机中进行加热软化,并再对加热软化后的热塑板板材进行吸塑成型或热压成型,冷却后得到交通内饰成品。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后的热塑板板材需要用保护膜进行包裹保护。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烘箱的加热温度是60~200℃,保温时间是2~8h。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真空吸塑成型机或热压机的加热温度是70~250℃,加热时间是5~30min。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软化后的热塑板板材通过0.7~1MPa的真空度进行吸塑成型。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软化后的热塑板板材通过1~6MPa的真空度进行热压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增强热塑板的密度较小,仅为1.3g/cm3左右,可实现材料的轻量化,符合汽车、轨道交通内饰轻量化的要求,且可重复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内饰时无需使用胶黏剂,降低了使用成本;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的设计十分合理,纤维增强热塑板可通过吸塑、模压等多种成型工艺进行成型加工,提高了汽车、轨道交通内饰产品力学性能与产品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纤维增强热塑板应用在汽车、轨道交通内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交通内饰墙板;2、交通内饰窗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增强热塑板,主要由增强体、基体、无卤阻燃剂配制而成,增强体为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璃纤维,增强体的质量份数为13%~70%,基体为热塑性聚合物,基体的质量份数为30%~85%,无卤阻燃剂的质量份数为1%~30%。增强体的加入可以提高热塑板的强度和刚度。无卤阻燃剂的加入可以满足热塑板的防火要求。基体为聚丙烯、尼龙6、尼龙66、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涤纶树脂、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热塑性聚合物基体或其它热塑性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组合。无卤阻燃剂为聚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聚烯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无卤阻燃添加剂或其它无卤阻燃添加剂之间的相互组合。增强体为长玻纤、碳纤、芳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增强纤维或其它增强纤维之间的相互组合,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满足不同力学性能要求。该纤维增强热塑板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内饰等场合,如图1所示的侧墙板。该纤维增强热塑板具有轻质高强、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形状及色彩选配自由、减少零部件数量和工序、成本低、耐腐蚀以及对电的绝缘性等优势,其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五金交电、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使用该纤维增强热塑板制作的汽车、轨道交通内饰产品完全可以替换现有玻璃钢、金属材料的汽车、轨道交通内饰产品,是汽车、轨道交通内饰轻量化的优质之选。应用该纤维增强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具体制造步骤如下:步骤一:首先将增强体、基体和无卤阻燃剂置于搅拌器内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再将混合物料均匀分散在平板模具上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制成热塑板片材;由于热塑板片材生产出来后,在正常存放条件下会有一定的吸水率,在使用之前需要对热塑板片材进行烘干,防止产品后期出现表面鼓泡、凹坑等质量问题。步骤二:然后按照产品的尺寸要求对步骤一中制成的热塑板片材进行裁切,裁切得到的热塑板板材利用专用材料架固定,避免热塑板板材在烘干受热过程中出现变形、扭曲情况,并将固定放置在专用材料架上的热塑板板材一起放入烘箱,烘箱的加热温度是60~200℃,保温时间是2~8h;热塑板板材烘干后连带专用材料架一起从烘箱中取出,并让热塑板板材依然固定放置于专用材料架上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热塑板板材需要用保护膜进行包裹保护,防止冷却后的热塑板板材再次吸水,并尽快进行产品吸塑成型或热压成型。步骤三:最后再将冷却后的热塑板板材从专用材料架上取下并随即固定在专用工装上,防止热塑板板材移位、收缩、下榻等情况发生,保证热塑板板材在吸塑成型或热压成型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定位。在热塑板板材进入加热炉之前,再对固定在专用工装上的热塑板板材的表面进行检查及气枪清理,保证热塑板板材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纤维增强热塑板及应用该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板,其特征是:主要由增强体、基体、无卤阻燃剂配制而成,所述的增强体为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璃纤维,增强体的质量份数为13%~70%,所述的基体为热塑性聚合物,基体的质量份数为30%~85%,所述的无卤阻燃剂的质量份数为1%~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板,其特征是:主要由增强体、基体、无卤阻燃剂配制而成,所述的增强体为长玻璃纤维或连续玻璃纤维,增强体的质量份数为13%~70%,所述的基体为热塑性聚合物,基体的质量份数为30%~85%,所述的无卤阻燃剂的质量份数为1%~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热塑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增强体为长玻纤、碳纤、芳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热塑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为聚丙烯、尼龙6、尼龙66、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涤纶树脂、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热塑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卤阻燃剂为聚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聚烯烃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5.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纤维增强热塑板的交通内饰制造工艺,其特征是:具体制造步骤如下:步骤一:首先将增强体、基体和无卤阻燃剂置于搅拌器内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再将混合物料均匀分散在平板模具上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制成热塑板片材;步骤二:然后对步骤一中制成的热塑板片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鸣庞永生黄振振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