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适用于在既有地下车站上方进行物业开发基础工程项目。
技术介绍
地下车站能够方便的服务周边建筑物的客流,建筑距离地下车站越近节省的总出行时间越多,建筑物也越有价值。既有地下车站一般按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表11.2.1荷载分类考虑作用在地下车站上方的荷载,未考虑到后期开发。当在既有地下车站上方进行物业开发时,一般需要先在地下车站顶板上覆盖一定厚度的土体作为其上方建筑物的地基,上方建筑物及土体的荷载全部作用在地下车站顶板上,而既有地下车站上方的荷载是一定的,上方建筑物过高过重会造成地下车站超载现象,这样限制了地下车站上方土地的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另外,当地下车站上方建筑物结构柱位不能同步地下车站结构柱位时,使得地下车站顶板受集中力作用,从而破坏既有地下车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地下车站上方荷载受限,地下车站上方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包括地下车站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包括地下车站主体和地面建筑物(1),所述地下车站主体包括车站侧墙(9)、车站结构柱(3)和车站顶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车站主体和地面建筑物(1)之间设置有结构转换层,所述结构转换层包括空箱结构体和转换柱(2),所述空箱结构体包括空箱侧墙(8)和空箱顶板(6),所述空箱侧墙(8)与车站侧墙(9)对接,所述转换柱(2)设置在车站顶板(7)与空箱顶板(6)之间,且转换柱(2)与车站结构柱(3)对接设置,所述地面建筑物(1)的结构柱设置在空箱顶板(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包括地下车站主体和地面建筑物(1),所述地下车站主体包括车站侧墙(9)、车站结构柱(3)和车站顶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车站主体和地面建筑物(1)之间设置有结构转换层,所述结构转换层包括空箱结构体和转换柱(2),所述空箱结构体包括空箱侧墙(8)和空箱顶板(6),所述空箱侧墙(8)与车站侧墙(9)对接,所述转换柱(2)设置在车站顶板(7)与空箱顶板(6)之间,且转换柱(2)与车站结构柱(3)对接设置,所述地面建筑物(1)的结构柱设置在空箱顶板(6)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转换层为独立结构或与车站顶板(7)共用底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转换层与地下车站主体之间设置有基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建筑物荷载的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强,李柏,何思明,白泰,程江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