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及其风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194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及其风室。风室包括端盖、支撑组件、设置于二者之间且同轴布置的风室壳体和整流筒组件,其中整流筒组件包括整流内筒组件和整流外筒组件。支撑组件包括风室法兰和位于风室法兰内侧的圆形托盘,风室壳体固定于风室法兰的外侧部,整流筒组件的底端部安放于托盘上,风室还包括用于使风室法兰与圆形托盘结合或分离的快速拆装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维修、更换整流筒组件时,无需搬动端盖,也无需拆装若干个螺栓,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Annular blower cooling equipment and its wind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nular blower cooling device and a wind chamber. The air chamber comprises an end cover,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 wind chamber shell arranged in between the two parts and a rectifying cylinder assembly arranged in a coaxial way, wherein the rectifying cylinder assembly comprises a rectifying inner cylinder assembly and a rectifying outer cylinder assembly. The support assembly includes a wind chamber flange and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ircular air chamber flange tray, the outer part of the casing of the wind chamber is fixed on the flange of the air chamber, the bottom end of the rectifying tube assembly is placed in the tray, the wind chamber also includes a wind chamber flange and circular tray combined or separated fast disassembly component. When maintaining and replacing the rectifying cylinde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move the end cover, nor does it need to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several bolts, so that the labor intensity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及其风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化学纤维的设备,尤其涉及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及其风室。
技术介绍
熔融状态的化学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一定形状的细孔而形成丝条,经冷却固化成丝束,即为化学纤维。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因其吹风均匀、总使用风量较少、节约能源,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丝束冷却设备。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方的风室、连接于机架与风室之间的升降装置以及连通于风室的进风管。风室包括端盖、底板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风室壳体、整流筒组件等,其中整流筒组件通常包括整流内筒和整流外筒,风室壳体、整流外筒和整流内筒由外向内相互间隔且同轴布置,风室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进风管的进风口。传统风室的端盖采用中厚型的金属板例如厚度20mm左右的不锈钢板、碳钢板等,经车、铣、刨等去除材料的方法加工制成,其重量非常重,可达20kg以上;端盖设有多个内圈螺栓孔和多个外圈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风室壳体上。风室中的整流筒组件是需要频繁维修、更换的部件,传统的做法是人工拆下内圈螺栓孔和外圈螺栓孔中的十几个螺栓后,从风室的顶端部的开口取出整流筒组件,再将新的整流筒组件从风室顶端部的开口放入风室内,然后盖上端盖,再拧紧十几个螺栓。这一方面,如此重的端盖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需要重复拆、装多个螺栓,操作繁琐,效率低。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端盖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修方便、效率高的风室;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本技术风室的环形吹风冷却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风室,包括端盖、支撑组件、设置于二者之间且同轴布置的风室壳体和整流筒组件,其中所述整流筒组件包括整流内筒组件和整流外筒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风室法兰和位于所述风室法兰内侧的圆形托盘,所述风室壳体固定于所述风室法兰的外侧部,所述整流筒组件的底端部安放于所述托盘上,所述风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风室法兰与所述圆形托盘结合或分离的快速拆装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托盘下端部固定有安装部,所述快速拆装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风室法兰上的第一锁紧件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外圆周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安装部包括布置在同一圆周上的多个限位块和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多个所述限位块的多个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托盘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锁紧件呈圆环形,套设于多个所述限位块外围,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是内螺纹和外螺纹,或者是卡扣和卡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一环形锁紧块;或者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布置在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弧形锁紧块,且相邻的两个弧形锁紧块之间具有间隔。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托盘包括圆形盘体和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盘体上的第一限位凸环、第二限位凸环和第三限位凸环;所述整流外筒组件包括整流外筒,所述整流外筒的底端部具有底端翻边,所述底端翻边可拆卸地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与第二限位凸环之间;所述整流内筒组件包括多孔筒、丝网筒、固定于多孔筒和丝网筒底端部的下法兰,所述下法兰的外端部抵靠于所述第三限位凸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金属片,呈圆盘形,具有一个中央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金属片在沿着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内缘固定部和第一外缘固定部;第二金属片,呈圆盘形,具有一个中央通孔和至少两个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金属片在沿着径向方向具有第二内缘固定部和第二外缘固定部,第二弯折部包括环形的并向所述第一金属片凹陷的外安装槽和向所述第一金属片凹陷的内安装槽,所述整流外筒组件和整流内筒组件的顶端部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外安装槽和所述内安装槽;其中所述第二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下面,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第一内缘固定部与第二金属片的第二内缘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金属片的第一外缘固定部与第二金属片的第二外缘固定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之间形成有中空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第一弯折部包括环形的并向所述第二金属片凹陷的密封垫槽和环形的并向所述第二金属片凹陷的强度加强槽;和/或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厚度是0.8mm~5mm;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厚度是0.8mm~5mm;和/或所述端盖在所述第一内缘固定部处的厚度小于在第一外缘固定部处的厚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方的风室、连接于所述机架与所述风室之间的升降装置以及连通于风室的进风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风室是本技术所述的风室。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机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限位柱,所述支撑限位柱顶端部设有一纵向定位孔,所述风室的托盘上与所述支撑限位柱对应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能插入所述纵向定位孔的定位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风室的支撑组件包括风室法兰和托盘,风室壳体固定于风室法兰的外侧部,整流筒组件安放于托盘上。同时,风室法兰与托盘上设有能使二者快速地结合或分离的快速拆装组件。当风室法兰与托盘结合时,整个风室形成一个整体,能进行正常的吹风冷却工作;当需要更换整流筒组件时,通过操作快速拆装组件使风室法兰与托盘分离,从而整流筒组件从风室壳体上脱离出来。因此,本技术在维修、更换整流筒组件时,无需搬动端盖,也无需拆装若干个螺栓,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本技术环形吹风冷却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示出本技术风室的底部结构;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5的部分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风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端盖的局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端盖的剖视放大图;图11是图10中M部分放大图;图12示出本技术环形吹风冷却设备更换整流筒组件的操作步骤。图中:10、机架;11、升降装置;12、进风管;13、支撑限位柱;14、定位销;2、第一金属片;20、中央通孔;21、第一内缘固定部;22、第一外缘固定部;23、密封垫槽;24、强度加强槽;25、第一过孔;3、第二金属片;30、中央通孔;31、第二内缘固定部;32、第二外缘固定部;33、外安装槽;34、内安装槽;35、第二过孔;36、加强部;4、风室;41、风室壳体;42、整流外筒;421、底端翻边;422、顶端翻边;43、多孔筒;44、丝网筒;45、下法兰;46、上法兰;47、稳流筒;51、风室法兰;61、盘体;62、第一限位凸环;63、第二限位凸环;64、第三限位凸环;71、限位块;72、压板;81、第一锁紧件;811、弧形锁紧块;82、第二锁紧件;91、手轮;92、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环形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环形吹风冷却设备及其风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室,包括端盖、支撑组件、设置于二者之间且同轴布置的风室壳体和整流筒组件,其中所述整流筒组件包括整流内筒组件和整流外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风室法兰和位于所述风室法兰内侧的圆形托盘,所述风室壳体固定于所述风室法兰的外侧部,所述整流筒组件的底端部安放于所述托盘上,所述风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风室法兰与所述圆形托盘结合或分离的快速拆装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室,包括端盖、支撑组件、设置于二者之间且同轴布置的风室壳体和整流筒组件,其中所述整流筒组件包括整流内筒组件和整流外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风室法兰和位于所述风室法兰内侧的圆形托盘,所述风室壳体固定于所述风室法兰的外侧部,所述整流筒组件的底端部安放于所述托盘上,所述风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风室法兰与所述圆形托盘结合或分离的快速拆装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下端部固定有安装部,所述快速拆装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风室法兰上的第一锁紧件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外圆周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布置在同一圆周上的多个限位块和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多个所述限位块的多个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托盘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锁紧件呈圆环形,套设于多个所述限位块外围,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配合的锁紧结构是内螺纹和外螺纹,或者是卡扣和卡口。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一环形锁紧块;或者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布置在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弧形锁紧块,且相邻的两个弧形锁紧块之间具有间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圆形盘体和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盘体上的第一限位凸环、第二限位凸环和第三限位凸环;所述整流外筒组件包括整流外筒,所述整流外筒的底端部具有底端翻边,所述底端翻边可拆卸地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与第二限位凸环之间;所述整流内筒组件包括多孔筒、丝网筒、固定于多孔筒和丝网筒底端部的下法兰,所述下法兰的外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全李志伟陈海峰李连宗刘冲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达瑞化纤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