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焖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17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焖锅,它包括锅底盘、锅身、锅柄和导热板,导热板安装在锅底盘上,锅身安装在导热板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贴合,锅柄铆接在锅身的侧面上,锅底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导热板安装在锅底盘内,导热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折边,导热板的顶面凸凹设置,锅身包括锅底板和锅壁,锅底板的顶面和锅壁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锅底板的底面凸凹设置,锅底板的底面与锅壁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凹槽,凹槽与第二折边相适配,锅壁的顶部设置有护圈,护圈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锅壁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所述锅柄通过铆钉铆接在铆接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式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不粘锅的优点,同时使用稳定方便,外观美观。

A new hig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cooking pot,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 pot body, a pot handle and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a pan chassis, a pot body installed on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and the bottom edge of the chassis and the pan fit, pot handle is riveted on the side of the pot body, the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edge of the first folded edge, heat plate installed in the bottom plate,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edge of the top surface of second fold, convex and concave conducting plate set, pot body comprises a pot bottom and the pot wal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surface, smooth top surfa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wall plat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ncave convex set, an annular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he inner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pot wall, the groove and the second fold to match the top of the pot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er retainer comprises a supporting part and a limiting par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upper pot wall relative to the riveting holes are disposed, wherein the pot handle through a rivet In the riveting hole. A new type of rice in the pot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uniform heating, non stick pan, using both stable and convenient, beautiful app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焖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焖锅。
技术介绍
焖锅菜是由服务员现场烹制的,焖锅菜由于能够保持食材鲜嫩,在现代饮食消费生活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焖锅一般需要添加很多佐料,例如油、洋葱、西芹、红萝卜、青红椒、红薯、圣女果2~3颗、小枣5~6颗、大蒜10~15颗、枸杞10粒左右,再放上一层拌好的主料,然后用电磁炉、天然气加热10分钟左右,铲锅后再铺上一层美味的酱汁加热5分钟。现在市售的焖锅大多使用时候受热不均,很容易造成粘锅,锅底烧糊等情况,给消费者带来很差的饮食体验,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不粘锅的优点,同时使用稳定方便,外观美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式焖锅,它包括锅底盘、锅身、锅柄和导热板,所述锅身安装在导热板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贴合,所述锅柄铆接在锅身的侧面上,所述锅底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锅底盘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安装在锅底盘内,所述导热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导热板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的顶面凸凹设置,所述锅身包括锅底板和锅壁,所述锅底板的顶面和锅壁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所述锅底板的底面凸凹设置,所述锅底板的底面与锅壁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二折边相适配,所述锅壁的顶部设置有护圈,所述护圈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与锅壁内侧面的夹角为210°,所述锅壁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所述锅柄通过铆钉铆接在铆接孔内。进一步的,所述锅身采用304不锈钢一体成型制作。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为纯铝板、纯铜板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截面弧度均为π。进一步的,所述锅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截面弧度均为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凹陷部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凸起部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锅柄为一体成型的框,所述锅柄为一体成型的框,其包括安装部、承接部和手扶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铆接孔相对应,所述承接部为凹弧形设置且其分别安装在安装部的两端,所述手扶部设置在承接部之间,所述手扶部的顶面为平面,所述手扶部的底面为弧面且弧面的弧度为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式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不粘锅的优点,同时使用稳定方便,外观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各组成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锅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锅底盘1、锅身2、锅柄3、导热板4、第一折边11、锅底板21、锅壁22、第二凸起部211、第二凹陷部212、铆接孔221、凹槽23、护圈24、支撑部241、限位部242、安装部31、承接部32、手扶部33、安装孔311、第二折边41、第一凸起部42、第一凹陷部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所示:一种新式焖锅,它包括锅底盘1、锅身2、锅柄3和导热板4,导热板4安装在锅底盘1上,锅身2安装在导热板4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1贴合,锅柄3为两个,两个锅柄3相对的铆接在锅身2的侧面。锅底盘1、锅身2、锅柄3采用304不锈钢制作。锅底盘1为圆片状,其直径为260mm。锅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折边11,使锅底盘1形成一个圆槽,第一折边11与锅底盘1底面的夹角为120°。导热板4为纯铝或者纯铜板,导热板4安装在锅底盘1内,其也设置有第二折边41,第二折边41与导热板4底面的夹角为120°,便于导热板4与锅底盘1贴合的更加紧密,提高导热效率。导热板4的顶面上凸凹设置,其包括第一凸起部42和第一凹陷部43,第一凸起部42和第一凹陷部43的截面弧度均为π。锅身2为一体成型,其包括锅底板21和锅壁22,锅底板21的顶面和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便于方便清洗。锅底板21的底面凸凹设置,其包括第二凸起部211和第二凹陷部212,第二凸起部211和第二凹陷部212的截面弧度均为π,第二凸起部211和第一凹陷部43相适配,第一凸起部42和第二凹陷部212相适配,这种设置不仅能保证加强锅底板21与导热板4之间的强度,同时能够强化增大大热面积,使锅底板21的底面受热均匀。锅底板21的底面与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凹槽23,凹槽23与第二折边41相适配,这样设置可以使锅底盘21的四周与锅壁22的下部能够加热,有助于焖锅食材受热均匀。锅壁22的顶部设置有护圈24,护圈24包括支撑部241和限位部242,支撑部241与锅壁21内侧面的夹角为210°,限位部242这种设置,这种设计不仅使支撑部241起到支撑焖锅盖的作用,同时使得焖锅内的冷凝水能够从支撑部241流至锅底,限位部242使得焖锅盖盖上后不能后挪动,保证焖锅的使用功能正常。锅壁22的高度为83mm,限位部242的直径为296mm。锅壁22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221,两个铆接孔221成对,个数为共两对,一对铆接孔221之间的距离为43mm。锅柄3为一体成型的框,其包括安装部31、承接部32和手扶部33,安装部31的宽度为19mm且距离锅壁22的顶端为17mm,安装部31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311,安装孔311之间的距离为43mm。承接部32为弧形设置,其分别安装在安装部31的两端。手扶部33设置在承接部32之间,手扶部33的顶面为平面,长度为102mm,宽度为18mm,底面为弧面且弧度为π,这种设置可以便于手提锅体,手感好不会因为锅太重而拉伤手指。承接部32为内凹的弧形设置,其最远端距离锅壁22距离为58mm,安装部31的最低端与手扶部33的最顶端的垂直距离为60mm,这种设置使得手扶部33高于锅壁22,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扶住手扶部33时候,不易被锅壁22烫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新式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不粘锅的优点,同时使用稳定方便,外观美观。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式焖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焖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锅底盘(1)、锅身(2)、锅柄(3)和导热板(4),所述锅身(2)安装在导热板(4)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1)贴合,所述锅柄(3)铆接在锅身(2)的侧面上,所述锅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11),所述第一折边(11)与锅底盘(1)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4)安装在锅底盘(1)内,所述导热板(4)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折边(41),所述第二折边(41)与导热板(4)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4)的顶面凸凹设置,所述锅身(2)包括锅底板(21)和锅壁(22),所述锅底板(21)的顶面和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所述锅底板(21)的底面凸凹设置,所述锅底板(21)的底面与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凹槽(23),所述凹槽(23)与第二折边(41)相适配,所述锅壁(22)的顶部设置有护圈(24),所述护圈(24)包括支撑部(241)和限位部(242),所述支撑部(241)与锅壁(21)内侧面的夹角为210°,所述锅壁(22)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221),所述锅柄(3)通过铆钉铆接在铆接孔(22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焖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锅底盘(1)、锅身(2)、锅柄(3)和导热板(4),所述锅身(2)安装在导热板(4)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1)贴合,所述锅柄(3)铆接在锅身(2)的侧面上,所述锅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11),所述第一折边(11)与锅底盘(1)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4)安装在锅底盘(1)内,所述导热板(4)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折边(41),所述第二折边(41)与导热板(4)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4)的顶面凸凹设置,所述锅身(2)包括锅底板(21)和锅壁(22),所述锅底板(21)的顶面和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所述锅底板(21)的底面凸凹设置,所述锅底板(21)的底面与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凹槽(23),所述凹槽(23)与第二折边(41)相适配,所述锅壁(22)的顶部设置有护圈(24),所述护圈(24)包括支撑部(241)和限位部(242),所述支撑部(241)与锅壁(21)内侧面的夹角为210°,所述锅壁(22)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221),所述锅柄(3)通过铆钉铆接在铆接孔(2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2)采用304不锈钢一体成型制作。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黄记煌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