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油轮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66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油轮调节机构。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上油轮调节机构包括上油轮体,所述的上油轮体穿设在转动轴上,且所述上油轮体和转动轴之间设有能够实现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轴向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所述的上油轮体两侧开有定位凹槽,所述的每个定位凹槽内均设有且当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轴向移动时能够同步移动而使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保持在一定位置的调节锁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上油轮清洁方便,上油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油轮调节机构
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上油轮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化纤纱线的制造装置为了提高纱线的质量以及便于纺丝,防止断线等技术问题,对纱线进行上油。现有技术大多通过在绕线机上设置上油装置来对纱线进行上油,绕线机上的上油轮与电机相连接,然后经上油轮的转动来给贴合在上油轮上的纱线进行摩擦上油,然而此类上油装置的上油轮大多与电机的转轴相固连,上油轮在长期使用后易在轮体上积尘,难以拆卸进行清洁,且上油轮在转轴上无法进行轴向移动来使纱线与上油轮更加贴合,上油效果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聚乳酸纤维纺丝用的上油装置[申请号:201610865910.5],包括油盘,设在油盘支架上;油盘供油管,与油盘底板连接,该油盘供油管的供油管出油口探入油盘的油盘腔内;上油轮,支承在聚乳酸纺丝机的机架上,上油轮轴与上油轮驱动装置连接且上油轮的下部探入到油盘腔内;特点:还包括有一用于使油盘内的油剂形成自循环的油盘油剂自循环调节机构和一用于调节油盘内的油剂液位的油盘油剂液位调节螺钉,油盘油剂自循环调节机构与油盘底板连接,同时与油盘腔以及为油泵提供油剂的油箱相通,油盘油剂液位调节螺钉配设在油盘油剂自循环调节机构上。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上油轮清洁不便,上油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上油轮调节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上油轮调节机构包括上油轮体,所述的上油轮体穿设在转动轴上,且所述上油轮体和转动轴之间设有能够实现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轴向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所述的上油轮体两侧开有定位凹槽,所述的每个定位凹槽内均设有且当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轴向移动时能够同步移动而使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保持在一定位置的调节锁定组件。轴向调节组件让上油轮体在不影响周向转动的前提下实现轴向移动,使得上油轮体在转动轴上更便于拆卸和轴向的调节,便于上油轮体积尘后的清洁,且轴向调节更能让上油轮体在轴向方向与纱线相定位贴合,上油效果好,调节锁定组件能够实现上油轮体调节后的定位,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在上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中,所述的轴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轴周向外侧的若干条形定位柱,所述的条形定位柱嵌设于开设在上油轮体周向内侧且与条形定位柱相对应设置的条形定位槽内。条形定位柱和条形定位槽的设置使得上油轮体能够在转动轴上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在上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中,所述的调节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套体,所述的锁定套体周向内侧设有与条形定位柱相对应设置的若干滑动槽,且所述的锁定套体的直径大小与定位凹槽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的锁定套体的一侧设有锁定螺栓,所述的锁定螺栓穿设在锁定套体侧部的螺栓孔内且当锁定螺栓转动后该锁定螺栓的端部能够与条形定位柱相抵靠。锁定套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油轮体的两侧,松开锁定螺栓时,锁定套体能够随上油轮体的轴向移动而轴向调节,在上油轮体调节完成后,将锁定套体嵌设在定位凹槽内并旋紧锁定螺栓实现上油轮体的轴向位置锁定。在上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中,所述的条形定位柱的长度大小小于转动轴的长度大小。在上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中,所述的滑动槽内设有防滑组件。在上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中,所述的防滑组件包括防滑胶圈,所述的防滑胶圈与滑动槽的内壁固连。防滑胶圈能够增大摩擦防止锁定套体打滑。在上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中,所述的条形定位柱和转动轴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上油轮调节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轴向调节组件的设定使得上油轮清洁方便,上油效果好,且调节后结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A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上油轮体和转动轴的连接示意图。图中,上油轮体1、转动轴2、轴向调节组件3、定位凹槽4、调节锁定组件5、条形定位柱6、条形定位槽7、锁定套体8、滑动槽9、锁定螺栓10、螺栓孔11、防滑组件12、防滑胶圈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上油轮调节机构包括上油轮体1,上油轮体1穿设在转动轴2上,且所述上油轮体1和转动轴2之间设有能够实现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轴向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3,上油轮体1两侧开有定位凹槽4,每个定位凹槽4内均设有且当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轴向移动时能够同步移动而使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保持在一定位置的调节锁定组件5,轴向调节组件3让上油轮体1在不影响周向转动的前提下实现轴向移动,使得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更便于拆卸和轴向的调节,便于上油轮体1积尘后的清洁,且轴向调节更能让上油轮体1在轴向方向与纱线相定位贴合,上油效果好,调节锁定组件5能够实现上油轮体1调节后的定位,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轴向调节组件3包括设置在转动轴2周向外侧的若干条形定位柱6,条形定位柱6嵌设于开设在上油轮体1周向内侧且与条形定位柱6相对应设置的条形定位槽7内,条形定位柱6和条形定位槽7的设置使得上油轮体1能够在转动轴2上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具体的,调节锁定组件5包括锁定套体8,锁定套体8周向内侧设有与条形定位柱6相对应设置的若干滑动槽9,且锁定套体8的直径大小与定位凹槽4的直径大小相同,锁定套体8的一侧设有锁定螺栓10,锁定螺栓10穿设在锁定套体8侧部的螺栓孔11内,且当锁定螺栓10转动后该锁定螺栓10的端部能够与条形定位柱6相抵靠。锁定套体8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油轮体1的两侧,松开锁定螺栓10时,锁定套体8能够随上油轮体1的轴向移动而轴向调节,在上油轮体1调节完成后,将锁定套体8嵌设在定位凹槽4内并旋紧锁定螺栓10实现上油轮体1的轴向位置锁定。进一步的,条形定位柱6的长度大小小于转动轴2的长度大小,滑动槽9内设有防滑组件12,其中,防滑组件12包括防滑胶圈13,防滑胶圈13与滑动槽9的内壁固连,防滑胶圈13能够增大摩擦防止锁定套体8打滑,且条形定位柱6和转动轴2为一体式结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油轮体1、转动轴2、轴向调节组件3、定位凹槽4、调节锁定组件5、条形定位柱6、条形定位槽7、锁定套体8、滑动槽9、锁定螺栓10、螺栓孔11、防滑组件12、防滑胶圈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上油轮调节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油轮调节机构,包括上油轮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油轮体(1)穿设在转动轴(2)上,且所述上油轮体(1)和转动轴(2)之间设有能够实现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轴向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3),所述的上油轮体(1)两侧开有定位凹槽(4),所述的每个定位凹槽(4)内均设有且当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轴向移动时能够同步移动而使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保持在一定位置的调节锁定组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油轮调节机构,包括上油轮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油轮体(1)穿设在转动轴(2)上,且所述上油轮体(1)和转动轴(2)之间设有能够实现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轴向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3),所述的上油轮体(1)两侧开有定位凹槽(4),所述的每个定位凹槽(4)内均设有且当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轴向移动时能够同步移动而使上油轮体(1)在转动轴(2)上保持在一定位置的调节锁定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调节组件(3)包括设置在转动轴(2)周向外侧的若干条形定位柱(6),所述的条形定位柱(6)嵌设于开设在上油轮体(1)周向内侧且与条形定位柱(6)相对应设置的条形定位槽(7)内。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油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锁定组件(5)包括锁定套体(8),所述的锁定套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忠雷旭苹章鸣凤向顺达楼红霞陈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