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外圆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5981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外圆磨床,包括床身,在该床身的前侧安装有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头架与尾座,在所述工作台后侧的床身上还通过进给系统安装有砂轮机构,该砂轮机构配套有冷却系统,在所述床身的右侧设置有数控系统,在所述床身的后侧设置有配电柜,所述数控系统与该配电柜电连接;所述进给系统包括横向进给机构与纵向进给机构,所述横向进给机构与纵向进给机构的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数控系统。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加工精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NC External Cylindrical Gr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NC cylindrical grinder, which comprises a bed on the bed in front of the installation of a work table, on the tabl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dstock and tailstock,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working table of the bed through the feed system is equipped with a grinding wheel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grinding wheel cooling system,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bed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the NC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the feed system comprises a transverse feed mechanism and a longitudinal feeding mechanism, the power device and the transverse feed mechanism of longitudinal feeding mechanism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NC system.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good stability, high processing precision, reduced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外圆磨床
本技术涉及到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数控外圆磨床。
技术介绍
切入磨削是一种重要的机加工方式,包括无心磨削和外圆磨削。根据采用的机床不同可以分别对工件进行精磨、半精磨和粗磨。外圆磨床主要用于磨削外圆柱面、外圆锥面、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以及台阶端面等,是最为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之一。目前普通外圆磨床磨削时,采用横进给手轮手动进给。磨削尺寸依靠横进给手轮的刻度盘进行控制,磨削高精密零件时常达不到精度要求。同时,需要多次对零件一个部位进行加工,每次加工后都要进行测量,稍有不慎就会将零件尺寸加工过小,造成零件报废。传统的加工过程反复加工浪费时间,造成资源浪费和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外圆磨床,该磨床通过对进给系统的改进和实时修正,加快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加工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控外圆磨床,包括床身,在该床身的前侧安装有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头架与尾座,在所述工作台后侧的床身上还通过进给系统安装有砂轮机构,该砂轮机构配套有冷却系统,在所述床身的右侧设置有数控系统,在所述床身的后侧设置有配电柜,所述数控系统与该配电柜电连接;所述进给系统包括横向进给机构与纵向进给机构,所述横向进给机构与纵向进给机构的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数控系统,其中,所述横向进给机构装设在床身上开设的V形安装槽的底部,在所述安装槽两侧的床身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滑轨,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上支撑有滑鞍,所述横向进给机构能够驱动滑鞍沿第一滑轨来回滑动,在所述滑鞍内安装所述纵向进给机构,在该滑鞍的上表面还并排安装有两条第二滑轨,在第二滑轨上支撑有用于固定所述砂轮机构的安装平台,所述纵向进给机构能够驱动安装平台沿第二滑轨来回滑动。本方案对现有磨床的进给机构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磨床中砂轮机构的进给系统的单向进给改进为了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上的进给,因此,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床的稳定性更好,加工精度更高。通过该进给系统,在磨削加工时,根据工件的加工参数,控制系统自动发出信号驱动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实现了磨床磨削加工的自动进给,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在所述滑鞍与安装平台上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行程检测机构,多个行程检测机构均电性连接至所述数控系统。在进给过程中,通过至少两个行程进给机构对滑鞍或安装平台的位移进行检测,并反馈检测信息至数控系统,数控系统计算后对进给机构进行实时修正,提高了加工精度。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进给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以及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分别与所述床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两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内安装的轴承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上还穿设有第一滚珠套,该第一滚珠套通过连接座与所述滑鞍固定连接。在实施时,采用上述滚珠丝杆的传动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气缸或油缸的驱动方式,稳定性更好,加工质量也更高。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进给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以及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分别与所述滑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两端穿设在第三轴承座与第四轴承座内安装的轴承中,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相连接,在该第二滚珠丝杆上还穿设有第二滚珠套,该第二滚珠套与所述安装平台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滚珠丝杆的传动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气缸或油缸的驱动方式,稳定性更好,加工质量也更高。进一步的,所述头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工作台相连接的底座、固定在该底座上方的主轴箱以及固定在所述主轴箱上方的驱动电机,所述主轴箱内穿设有主轴,在所述主轴上固定有大带轮,该大带轮通过传动带与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上的小带轮连接,在所述大带轮的外侧端面上还安装有拨盘,在所述主轴的中心穿设有一根偏心轴,该偏心轴靠近大带轮的一端形成头顶尖,且该头顶尖凸出于所述拨盘的外侧端面,所述偏心轴远离大带轮的一端连接有顶紧螺杆,该顶紧螺杆的自由端伸出所述主轴箱并设置有螺纹,该顶紧螺杆利用锁紧螺母与限位环使得头顶尖与主轴锁紧,在靠近所述头顶尖的主轴的端面上还可拆卸安装有拨块,通过该拨块可驱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头架结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多了一根偏心轴,用于皮带张紧和传递动力,伺服电机直接带动轴传动,张紧由移动电机支架实现,机构紧凑,减小了传动链,保证了旋转进度和支撑刚性,突破了传统的分段调速模式,实现了头架的无极调速,进而保证了加工质量。进一步的,所述尾座包括用于与工作台相滑动连接的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内分别装设有套筒、活塞与转动轴,在所述套筒的一侧装设有顶尖轴,且该顶尖轴的外端部伸出所述套筒形成尾顶尖,在所述套筒的另一侧装设有弹簧,该弹簧抵接在所述套筒的内壁和螺母之间,所述螺母与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杠杆,该杠杆上并排设置有两个杠杆头,其中一个杠杆头嵌入所述套筒,另一个杠杆头与所述活塞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活塞利用杠杆头与杠杆驱动所述套筒沿着其轴向来回移动。上述的尾座结构,通过控制活塞伸缩杆伸出或收缩,使得顶尖套筒沿其轴向移动一定距离,进而控制尾顶尖与工件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实现工件装夹或松开,相较于传统手动式结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再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上螺纹连接有螺杆,该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座并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螺杆调节所述弹簧的长度。通过上述结构,方便的通过调节弹簧的长度实现对顶尖压力进行调节,避免了磨床加工一定时间后件的固定效果变差的现象,有效地保证了加工精度。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油杯,该油杯通过油道与所述套筒的外壁相连通,在所述安装座上还穿设有用于实现尾座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T槽固定螺钉。进一步的,在所述工作台与砂轮机构的上方罩有外罩,在该外罩上设有滑动门,在所述床身的后侧还设置有液压站。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相较于传统磨床中砂轮机构的单向进给,本方案实现了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上的进给,同时在进给过程中对进给量进行了实时检测和修正,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床的稳定性更好,加工精度更高;而且该进给系统,在磨削加工时,根据工件的加工参数,控制系统自动发出信号驱动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实现了磨床磨削加工的全自动进给,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所述头架的剖视图;图5是所述头架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图6是所述尾座的剖视图;图7是所述尾座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图8是所述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所述横向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所述纵向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数控外圆磨床,包括床身1,在该床身1的前侧安装有工作台2,在所述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头架3与尾座4,在所述工作台2后侧的床身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数控外圆磨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1),在该床身(1)的前侧安装有工作台(2),在所述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头架(3)与尾座(4),在所述工作台(2)后侧的床身(1)上还通过进给系统(5)安装有砂轮机构(6),该砂轮机构(6)配套有冷却系统(7),在所述床身(1)的右侧设置有数控系统(8),在所述床身(1)的后侧设置有配电柜(9),所述数控系统(8)与该配电柜(9)电连接;所述进给系统(5)包括横向进给机构(5‑1)与纵向进给机构(5‑2),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与纵向进给机构(5‑2)的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数控系统(8),其中,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装设在床身(1)上开设的V形安装槽(10)的底部,在所述安装槽(10)两侧的床身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滑轨(5‑3),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5‑3)上支撑有滑鞍(5‑4),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能够驱动滑鞍(5‑4)沿第一滑轨(5‑3)来回滑动,在所述滑鞍(5‑4)内安装所述纵向进给机构(5‑2),在该滑鞍(5‑4)的上表面还并排安装有两条第二滑轨(5‑5),在第二滑轨(5‑5)上支撑有用于固定所述砂轮机构(6)的安装平台(5‑6),所述纵向进给机构(5‑2)能够驱动安装平台(5‑6)沿第二滑轨(5‑5)来回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1),在该床身(1)的前侧安装有工作台(2),在所述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头架(3)与尾座(4),在所述工作台(2)后侧的床身(1)上还通过进给系统(5)安装有砂轮机构(6),该砂轮机构(6)配套有冷却系统(7),在所述床身(1)的右侧设置有数控系统(8),在所述床身(1)的后侧设置有配电柜(9),所述数控系统(8)与该配电柜(9)电连接;所述进给系统(5)包括横向进给机构(5-1)与纵向进给机构(5-2),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与纵向进给机构(5-2)的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数控系统(8),其中,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装设在床身(1)上开设的V形安装槽(10)的底部,在所述安装槽(10)两侧的床身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滑轨(5-3),在两条所述第一滑轨(5-3)上支撑有滑鞍(5-4),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能够驱动滑鞍(5-4)沿第一滑轨(5-3)来回滑动,在所述滑鞍(5-4)内安装所述纵向进给机构(5-2),在该滑鞍(5-4)的上表面还并排安装有两条第二滑轨(5-5),在第二滑轨(5-5)上支撑有用于固定所述砂轮机构(6)的安装平台(5-6),所述纵向进给机构(5-2)能够驱动安装平台(5-6)沿第二滑轨(5-5)来回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鞍(5-4)与安装平台(5-6)上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行程检测机构(5-7),多个行程检测机构(5-7)均电性连接至所述数控系统(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进给机构(5-1)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1-1)、第一轴承座(5-1-2)、第二轴承座(5-1-3)以及第一滚珠丝杆(5-1-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1-1)、第一轴承座(5-1-2)、第二轴承座(5-1-3)分别与所述床身(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4)的两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1-2)与第二轴承座(5-1-3)内安装的轴承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1-1)通过第一联轴器(5-1-5)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4)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1-4)上还穿设有第一滚珠套(5-1-6),该第一滚珠套(5-1-6)通过连接座(5-1-7)与所述滑鞍(5-4)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外圆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进给机构(5-2)包括第二伺服电机(5-2-1)、第三轴承座(5-2-2)、第四轴承座(5-2-3)以及第二滚珠丝杆(5-2-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2-1)、第三轴承座(5-2-2)、第四轴承座(5-2-3)分别与所述滑鞍(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杆(5-2-4)的两端穿设在第三轴承座(5-2-2)与第四轴承座(5-2-3)内安装的轴承中,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2-1)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5-2-5)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5-2-4)相连接,在该第二滚珠丝杆(5-2-4)上还穿设有第二滚珠套(5-2-6),该第二滚珠套(5-2-6)与所述安装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永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跃典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