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51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包括压机、装配机构、承载机构和电控箱,装配机构和承载机构安装在压机的工作台面上;装配机构包括龙门架、上压头和下模,上压头、下模和压机的活塞杆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压机的活塞杆向下作直线运动时推动上压头向下作直线运动,上压头将前盖压到输出轴预定位置上,同时配合卡簧销使用,将卡簧卡入预定位置。承载机构包括气缸和活动导轨,压制完成后,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带动活动导轨移动,将压制完成后的零件从下模上取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的将前盖和卡簧压入到输出轴上,压制效果好,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力。使用方便,容易维修,占地面积小,移动灵活。

An output shaft front cover and a spring assembly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atic assembly, and discloses an output shaft front cover and a clamp spring assembly machine. It includes pressing machine, assembling mechanism, carrying mechanism and electric control box. The assembling mechanism and bearing mechanism are installed on the working surface of the press. The assembly mechanism includes the Longmen rack, the upper pressing head and the lower die, and the center of the three parts of the upper pressing head, the lower die and the piston rod of the press is on the same straight line. When the piston rod moves downward linearly, the upper pressure head moves downward in a straight line. The upper pressure head presses the front cover to the output shaft's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mping spring is stuck to the predetermined position with the use of the spring pin. The bear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a movable guide rail. After pressing, the piston rod of the cylinder extends upward to drive the movable guide rail to move, and the parts after pressing are removed from the lower die. The utility model can quickly press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clamp spring into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pressing effect is goo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manpower is saved. Easy to use, easy to repair, small area, flexible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装配
,尤其涉及了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的设计。
技术介绍
输出轴在能够输出动力之前需要进行装配,以便与其他零件结合,完成整体机械的制造。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中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最终成品质量无法把控,尤其是遇到需要较大压力进行装配的零件,人力无法达成。全自动装配机器能完全取代人工,但是这种情况中,从开始的原料选取运送到最后得到成品的所有工序都必须采用一整套机器来进行,不能单独使用其中某一台机器,整套机器占据空间大,价格高昂,使用方法复杂,使用灵活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力负担大,使用不方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灵活使用,人力负担小的装配机的问题,本设计方案利用了继电器控制机器工作,达到了人工灵活控制机器进行自动装配的目的;利用了压机来进行主要的装配工作,减少了人力负担,同时由人工进行较为轻松的放料工作,替代了运料和放料的机器,达到了精简机器结构,节省占地面积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包括压机、装配机构、承载机构和电控箱,装配机构和承载机构安装在压机的工作台面上;装配机构包括龙门架、上压头和下模,龙门架和下模固定安装在压机工作台面上,上压头安装在龙门架上,上压头、下模和压机的活塞杆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与压机工作台面垂直,压机的活塞杆向下作直线运动时推动上压头向下作直线运动。压机通过推动上压头向下进行压制,将前盖压到输出轴预定位置上,同时配合卡簧销使用,将卡簧卡入预定位置。下模起到限位作用。作为优选,龙门架包括横梁、立柱、滑动块和弹簧,立柱垂直安装于压机工作台面,立柱上缠绕有弹簧,弹簧顶部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横梁两端分别与立柱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横梁与压机工作台面平行;上压头安装于横梁中点,上压头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带动横梁向下运动。上压头形状与未压制时的零件形状相匹配,压机带动上压头进行压制,使前盖和卡簧固定在输出轴上的预定位置。横梁能够上下移动,横梁向下移动时,弹簧受到形变,当压机的活塞杆回缩时,弹簧恢复原状,带动横梁上升,时上压头离开已经压好的零件,便于取出。作为优选,承载机构包括气缸、活动导轨、导轨支架、活动托架和转动轴;气缸和导轨支架固定安装在压机的工作台面上,活动导轨与压机工作台面平行并与下模相接触,活动导轨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导轨支架连接,另一端放置于活动托架上,活动托架与气缸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气缸活塞杆与压机工作台面相垂直,气缸活塞杆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时带动活动托架上下运动,活动托架带动活动导轨绕转动轴旋转。承载机构用于在压制过程结束后自动将压制好的零件从下模上取出,便于工人拿取,操作更加安全,避免被压机压伤的危险。气缸受时间继电器控制,设定时间为压制过程的保压时间,当时间达到时,压机活塞杆回缩,上压头离开,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带动活动导轨活动。活动导轨原本置于下模上,活动导轨移动时,将压制完成后的零件从下模上取出。作为优选,电配箱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控制压机和承载机构的气缸工作。通过时间继电器能够控制本技术自动工作,不需要每次进行人工操作,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的时间和成品数量。作为优选,压机与承载机构的气缸的接入气源压力为0.7Mpa,工作气压范围0.4-0.7Mpa。要保证前盖和卡簧能够快速的压入到预定位置,压机需要较大的工作气压,考虑到大气压强,选择压力为0.7Mpa的气源比较合适。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能够快速的将前盖和卡簧压入到输出轴上预定位置,压制效果好,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工劳动。使用方便,容易维修,占地面积小,移动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承载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压机、2—装配结构、3—承载结构、21—龙门架、22—上压头、23—下模、31—气缸、32—活动导轨、33—导轨支架、34—活动托架、35—转动轴、4—电控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1、装配机构2、承载机构3和电控箱4,装配机构2和承载机构3安装在压机1的工作台面上;装配机构2包括龙门架21、上压头22和下模23,龙门架21和下模23固定安装在压机1工作台面上,上压头22安装在龙门架21上,上压头22、下模23和压机1的活塞杆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与压机1工作台面垂直,压机1的活塞杆向下作直线运动时推动上压头22向下作直线运动。龙门架21包括横梁、立柱、滑动块和弹簧,立柱垂直安装于压机1工作台面,立柱上缠绕有弹簧,弹簧顶部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横梁两端分别与立柱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横梁与压机1工作台面平行;上压头22安装于横梁中点,上压头22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带动横梁向下运动。使用时,人工将输出轴放置到下模23上,并将前盖套入到输出轴上,将卡簧销装入输出轴,将卡簧套到卡簧上。启动机器,将前盖和卡簧都压到预定的位置上。压制完成后,压机1活塞杆回缩,承载机构3带动压制好的零件离开下模23,人工将压制好的零件取下。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活动导轨32抬起时的状态。承载机构3包括气缸31、活动导轨32、导轨支架33、活动托架34和转动轴35;气缸31和导轨支架33固定安装在压机1的工作台面上,活动导轨32与压机1工作台面平行并与下模23相接触,活动导轨32一端通过转动轴35与导轨支架33连接,另一端放置于活动托架34上,活动托架34与气缸31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气缸31活塞杆与压机1工作台面相垂直,气缸31活塞杆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时带动活动托架34上下运动,活动托架34带动活动导轨32绕转动轴35旋转。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1)、装配机构(2)、承载机构(3)和电控箱(4),装配机构(2)和承载机构(3)安装在压机(1)的工作台面上;装配机构(2)包括龙门架(21)、上压头(22)和下模(23),龙门架(21)和下模(23)固定安装在压机(1)工作台面上,上压头(22)安装在龙门架(21)上,上压头(22)、下模(23)和压机(1)的活塞杆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与压机(1)工作台面垂直,压机(1)的活塞杆向下作直线运动时推动上压头(22)向下作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1)、装配机构(2)、承载机构(3)和电控箱(4),装配机构(2)和承载机构(3)安装在压机(1)的工作台面上;装配机构(2)包括龙门架(21)、上压头(22)和下模(23),龙门架(21)和下模(23)固定安装在压机(1)工作台面上,上压头(22)安装在龙门架(21)上,上压头(22)、下模(23)和压机(1)的活塞杆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与压机(1)工作台面垂直,压机(1)的活塞杆向下作直线运动时推动上压头(22)向下作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其特征在于:龙门架(21)包括横梁、立柱、滑动块和弹簧,立柱垂直安装于压机(1)工作台面,立柱上缠绕有弹簧,弹簧顶部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横梁两端分别与立柱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横梁与压机(1)工作台面平行;上压头(22)安装于横梁中点,上压头(22)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带动横梁向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轴前盖和卡簧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承载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兆荣李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开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