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37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炉体,新风总管的出气端设于炉体内,新风风机设于新风总管上,从炉体外为炉体内提供新风,在炉体外还设有供从炉体内移出的待冷却物料进行冷却的冷却室,新风总管的进气端开口于冷却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烘干炉外降温过程散失的能量利用至炉内升温使用。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tructure for outlet of drying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ying furnace afterheat utilization structure, comprising a furnace body, air duct and the air outlet end is arranged in the furnace body, the air blower is arranged on the air duct,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furnace to provide fresh air to the furnace body, the furnac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cooling chamber for cooling from cooling and removal from the furnace body. The air intake duct, the end opening in the cooling chambe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energy lost in the cooling process outside the oven can be used in the furnace to be heated in the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
本技术属于纺织、印染领域的设备,具体是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在纺织、印染工艺中,有多次将原料、半成品或成本进行洗涤再烘干的工艺步骤,此时需要使用烘干炉进行烘干。中国专利文献CN202485389U,于2012年10月10日公共开了“带有高效防微波泄漏孔板的烘干炉”,该技术包括烘干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炉炉体内部空腔的两侧都设有内墙板,烘干炉炉体内部设有微波发射口,微波发射口朝向悬挂待烘干纱团的小车,内墙板上设有孔板,孔板上排列有多根两端开口的薄壁管,薄壁管一端开口朝向烘干炉炉体内部空腔。如此类传统技术方案,烘干完从炉体内拉出的物料都是裸露的置于环境中冷却,自然冷却至室温时间比较长。同时,由于对潮湿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炉中的热空气混合有大量水蒸汽,这些水蒸汽需要不断排出,以室温的空气进行补充,以降低烘干炉内的水蒸汽饱和度,提高烘干炉内的烘干效率。室温的空气温度偏低,进入烘干炉后会降低炉内温度,因此烘干炉需要较大的能源消耗以避免温度下降。一面是降温过程中有能量损失,一面是升温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有必要设计出将烘干炉外降温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利用至烘干炉内用于升温的结构,以达成减排节能降耗的要求,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旨在专利技术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可以将烘干炉外降温过程散失的能量利用至炉内升温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炉体,新风总管的出气端设于炉体内,新风风机设于新风总管上,从炉体外为炉体内提供新风,在炉体外还设有供从炉体内移出的待冷却物料进行冷却的冷却室,新风总管的进气端开口于冷却室内。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传统的烘干炉外设计了一个专用的冷却室,当被烘干物料从烘干炉中移除时,首先是置于冷却室中进行冷却。冷却室空气与物料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物料冷却而冷却室空气变热。然后通过连通冷却室与炉体的新风总管,被物料预热的冷却室空气被送入炉体内。由于完成烘干的物料又干又热,经过充分热交换的冷却室空气不但干燥,而且含有大量余热,被导入炉体内之后,由于其基础温度高,因此对炉体内整体温度的影响程度远远小于未经热交换的普通室内空气。因此,经过充分热交换,本方案可以高效的利用烘干完毕物料的余热,将其加热后的空气导入炉体内使用,有效的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作为优选,冷却室设有内外贯通的进风口。当经过热交换的冷却室内空气被导入炉体后,进风口可以将冷却室外的室温空气导入冷却室,加速待冷却物料的冷却速度,加快作业效率。作为优选,进风口位于冷却室的侧壁的下方。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本方案将进风口设置在冷却室侧壁的下方,相对冷的空气从下方进入冷却室,一边进行热交换,一边从下至上流经待冷却物料,最终流向新风总管的进气端。作为优选,新风总管的进气端位于冷却室的顶部。同样基于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新风总管的进气端设置在冷却室的顶部,可以充分收集热空气加以利用,提高余热的利用效率。作为优选,冷却室的顶部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形,新风总管的进气端位于漏斗形的顶部。将冷却室的顶部设计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形,可以杜绝气流死角,将所有的热空气都归集到漏斗形的顶部,加以吸收。作为优选,冷却室的进料口与炉体的出料口正对相邻。为了减少中间的热量浪费,本方案设计冷却室的进料口与炉体的出料口正对,打开炉体出料口的炉门,就直接将物料从烘干炉内转移到了冷却室内,距离短、速度快、便于设备排列,还减少了中间的热量流失,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烘干炉外降温过程散失的能量利用至炉内升温使用,具有减排节能降耗的优势,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炉体,2新风总管,3新风风机,4冷却室,5炉门,41进风口;箭头所示为空气流通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该结构包括位于右侧的烘干炉的炉体1,位于左侧的冷却室4,冷却室的进料口与炉体的出料口正对相邻,炉体左端的出料口和冷却室右端的进料口之间以可升降的炉门5隔开。冷却室是一个不大的密封空间,从右侧炉体内转移至此的物料就在这里进行冷却和热交换,冷却完毕从冷却室的左侧出料口移走。冷却室的左侧壁下方设有内外贯通的进风口41,方便外部干燥的室温空气由此进入冷却室。冷却室的顶部为下大上小的漏斗形,漏斗形的顶部是新风总管2的进气端开口处。新风总管的出气端设于右侧炉体内,并通过新风风机的带动,将空气从左侧的冷却室抽送至右侧的炉体内。当物料干燥完毕,被从右侧的炉体内送至左侧的冷却室后,新风风机转动形成气流,干冷空气从左侧的进风口进入冷却室,从下至上流经待冷却物料,在充分热交换后升温并上升至冷却室顶部,被新风总管送至炉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炉体(1),新风总管(2)的出气端设于炉体内,新风风机(3)设于新风总管上,从炉体外为炉体内提供新风,其特征是,在炉体外还设有供从炉体内移出的待冷却物料进行冷却的冷却室(4),新风总管的进气端开口于冷却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包括炉体(1),新风总管(2)的出气端设于炉体内,新风风机(3)设于新风总管上,从炉体外为炉体内提供新风,其特征是,在炉体外还设有供从炉体内移出的待冷却物料进行冷却的冷却室(4),新风总管的进气端开口于冷却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用结构,其特征是,冷却室设有内外贯通的进风口(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烘干炉出口余热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强俞金火李刚俞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