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34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以及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固定收容电芯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强度的要求;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具有与现有技术的第二壳体同等的强度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能够使电芯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Two batter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wo battery, which includes an electric core and a shell. The shell consists of a first shell with a first groove, and a second shell with a second groove opposite the first groove. Among them, the first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hell seal, and the electric core is housed in the space enclosed by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ccording to the two battery of the invention, the electric core accommodated in the round into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space, part of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are respectively fixed containing batteries so the two battery of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strength requirements; strength equal to second the shell has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two battery of the invention can maximize the power two times the thickness of the core, improve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并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汽车的理想储能电源。在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各大公司都针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性能不断的深入研究。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材料一般分为金属硬壳和金属箔塑膜,相比较于金属硬壳,金属箔塑膜制备的电池具有结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量密度更高的优点。而作为电池的核心部分,卷芯(即电芯主体)通常采用叠片和卷绕两种方式。相对于卷绕,叠片更能充分利用电池空间,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在实际的生产研究中,叠片电池通常被用来满足更高能量密度设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能量密度需求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厚度设计也随之增加,这就面临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在金属箔塑膜强度承受的范围内实现更厚电芯设计的需求。参照图5,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芯1通常收容在壳体2的第二壳体22(由上述的金属箔塑膜制成)的第二凹槽221内,因此电芯1对第二壳体22的强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同等的强度下,这种结构的壳体2能够承受的电芯厚度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使电芯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以及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固定收容电芯的一部分,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强度的要求;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具有与现有技术的第二壳体同等的强度时,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能够使电芯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分解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芯22第二壳体11正极极片221第二凹槽111正极集流体3正极极耳112正极膜片4负极极耳12负极极片5正极引线端子121负极集流体6负极引线端子122负极膜片H热封层13隔离膜S斜坡2壳体L长度方向21第一壳体T厚度方向211第一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以及壳体2。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1;以及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其中,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分别固定收容电芯1的一部分,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强度的要求;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均具有与现有技术的第二壳体22同等的强度时,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能够使电芯1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正极极耳3,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以及负极极耳4,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正极极耳3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正极极耳3可以由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一张时,可以在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正极极耳3;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多张时,可以在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正极极耳3。正极极耳3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上的元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负极极耳4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负极极耳4可以由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一张时,可以在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负极极耳4;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多张时,可以在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负极极耳4。负极极耳4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上的元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分别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相反的两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正极引线端子5,一端伸入壳体2内并与正极极耳3固定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2外;负极引线端子6,一端伸入壳体2内并与负极极耳4固定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2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第一凹槽211在与正极引线端子5和正极极耳3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正极引线端子5和正极极耳3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斜坡S能够避免正极引线端子5在沿厚度方向T上下摆动时对壳体2造成的破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凹槽211在与负极引线端子6和负极极耳4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负极引线端子6和负极极耳4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斜坡S能够避免负极引线端子6在沿厚度方向T上下摆动时对壳体2造成的破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正极引线端子5整体平直,整体平直有益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对正极引线端子5的密封,且有助于正极引线端子5与正极极耳3的上下对位和焊接。同时相对于弯折的正极引线端子5,正极引线端子5整体平直可降低工艺的难点及避免弯折过程中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带来的破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负极引线端子6整体平直,整体平直有益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对负极引线端子6的密封,且有助于负极引线端子6与负极极耳4上下对位和焊接。同时相对于弯折的负极引线端子6,负极引线端子6整体平直可降低工艺的难点及避免弯折过程中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带来的破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通过热压封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壳体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正极引线端子5至少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以及壳体(2);其特征在于,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1);以及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以及壳体(2);其特征在于,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1);以及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正极极耳(3),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以及负极极耳(4),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极耳(3)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和/或负极极耳(4)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张敏秦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