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532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板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缸,第一活塞缸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缸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底端,且第二活塞缸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可以制作不同粗细的电杆钢丝笼以及不同长度的电杆钢丝笼,使用范围更加广阔,同时调节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增加了滚轮,使本装置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牢牢的固定在地面,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其次,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可以抵御外界的部分冲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前景。

A rebar cage winding device in a po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eel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pole in the reinforcement cage winding device includes second support plate, second spring and the first spring,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both ends of which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piston cylinder, a first piston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inside the piston rod, the piston cylinder fixed second connecting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t the bottom, and second piston cylinder piston rod connected with second slide in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mplete functions, can be made of different thickness and different length of the steel cage pole pole steel cage, using a wider, faster and more convenient to adjust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wheel, make the usage scope of the device is greatly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o use, can be firmly fixed on the ground and increase the safety of use; secondly, with good damping performance, can withstand the impact part of the outside world, has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筋制造
,具体为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以来,在有桩基施工的建筑工程中,桩基所用的钢筋笼一直由人工缠绕绑扎或弯圆后焊接,由人工制作钢筋笼,间距不均匀,松松垮垮,极易变形,影响了工程质量,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加工成本也很高,在我国各施工现场,还是以人工加工为主,但钢筋笼的自动成型已成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钢筋笼绕丝装置往往是固定长度的,同时往往只能加工直径为特定的钢筋笼,使用起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市面上大多数数钢筋笼绕丝装置都是固定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不便于移动,实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大多数钢筋笼绕丝装置的减震性能不理想,使用寿命大大减少;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板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且第一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活塞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另一侧通过气口与第二活塞缸贯通,所述第二活塞缸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底端,且第二活塞缸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缸一侧设有气塞,另一侧螺旋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第二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活塞缸,所述第三活塞缸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末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活塞顶端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底端,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滑轨和固定座,滑轨内侧从左向右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卡盘,所述第二滑块顶端转动连接有橡胶滚筒,所述活动卡盘成放射状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主轴末端固定连接到固定卡盘的中心;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上表面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到第一滑块内侧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还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杆,且第三活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优选的,所述第三活塞杆的长度等于通孔的深度。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距离地面的距离为20-30cm。优选的,所述第三活塞缸的数量为4-6个,均匀等间距焊接在第二支撑板底端。优选的,所述滑轨的长度为第二支撑板长度的五分之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可以制作不同粗细的电杆钢丝笼以及不同长度的电杆钢丝笼,使用范围更加广阔,同时调节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增加了滚轮,使本装置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牢牢的固定在地面,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其次,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可以抵御外界的部分冲击,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卡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B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活塞缸、2-第一活塞杆、3-第二活塞缸、4-第二活塞杆、5-滚轮、6-第一滑块、7-第三活塞杆、8-第一手柄、9-第一弹簧、10-活塞、11-第三活塞缸、12-气塞、13-第二手柄、14-固定座、15-第一支撑板、16-电机、17-固定卡盘、18-滑轨、19-第二滑块、20-第二弹簧、21-橡胶滚筒、22-限位块、23-活动卡盘、24-单向阀、25-第二支撑板、26-固定环、27-限位螺钉、a-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25、第二弹簧20和第一弹簧9,且第二支撑板25距离地面的距离为20cm,确保该技术结构的稳固,第二支撑板25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缸1,第一活塞缸1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便于控制第一活塞杆2相对于第一活塞缸1中所处的位置,且第一活塞杆2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13,第一活塞杆2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阀24,实现了单向进气,结构更加稳定,另一侧通过气口与第二活塞缸3贯通,第二活塞缸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底端,且第二活塞缸3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4,第二活塞缸3一侧设有气塞12,另一侧螺旋连接有限位螺钉27,实现了对本装置的固定。第二支撑板25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活塞缸11,第三活塞缸11的数量为6个,且均匀等间距焊接在第二支撑板25底端,使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第三活塞缸11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10,且活塞10末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便于移动,实用的范围更加广阔,活塞10顶端通过第一弹簧9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25底端,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能够抵御外界的冲击,同时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第二支撑板25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滑轨18和固定座14,且滑轨18的长度为第二支撑板25长度的五分之三,能够加工长度不同的钢筋笼,滑轨18内侧从左向右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9,且第一滑块6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卡盘23,第二滑块19顶端转动连接有橡胶滚筒21,活动卡盘23成放射状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环26,方便对钢丝的固定,制造出来的钢筋笼结构更加稳固,固定座14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5,且第一支撑板15顶端设置有电机16,电机16主轴末端固定连接到固定卡盘17的中心,受力更加均匀减少了集中应力的出现。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9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且限位块22上表面通过第二弹簧20固定连接到第一滑块6内侧表面,第二支撑板25上还开有通孔a,通孔a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杆7,且第三活塞杆7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8,第三活塞杆7的长度等于通孔a的深度,更好的对限位块22位置进行控制。本技术工作流程:使用时,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固定的时,只需推动第二手柄13,此时外界的空气通过单向阀24进入第一活塞缸1的内部,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对第一活塞缸1的内部进行打气,气体经过气口到达了第二活塞缸3中,此时第二活塞缸3中的气压增大,之后推动第二活塞杆4向下运动,直至第二活塞杆4紧贴地面,此时工作人员旋转限位螺钉27,对第二活塞杆4在第二活塞缸3中的位置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滚轮5的时,只需要打开气塞12,将第二活塞缸3中的气体排除,滚轮5接触地面,便于移动和运输;工作人员根据要加工钢丝的长度,滑动第二滑块19和第一滑块6,使第二滑块19和第一滑块6内部的限位块22在第二弹簧20的作用下,卡和不同的通孔a,达到固定的目的;当需要重新调节第二滑块19和第一滑块6的位置的时候,工作人员推动通孔a中的第三活塞杆7,从而使限位块22滑到第二滑块19和第一滑块6的内部,达到重新调节位置的目的;当调节不同的直径的时候,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25)、第二弹簧(20)和第一弹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5)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缸(1),所述第一活塞缸(1)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且第一活塞杆(2)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13),所述第一活塞杆(2)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阀(24),另一侧通过气口与第二活塞缸(3)贯通,所述第二活塞缸(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底端,且第二活塞缸(3)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4),所述第二活塞缸(3)一侧设有气塞(12),另一侧螺旋连接有限位螺钉(27);所述第二支撑板(25)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活塞缸(11),所述第三活塞缸(11)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10),且活塞(10)末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所述活塞(10)顶端通过第一弹簧(9)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25)底端,所述第二支撑板(25)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滑轨(18)和固定座(14),所述滑轨(18)内侧从左向右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9),且第一滑块(6)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卡盘(23),所述第二滑块(19)顶端转动连接有橡胶滚筒(21),所述活动卡盘(23)成放射状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环(26),所述固定座(14)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5),且第一支撑板(15)顶端设置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主轴末端固定连接到固定卡盘(17)的中心;所述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9)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且限位块(22)上表面通过第二弹簧(20)固定连接到第一滑块(6)内侧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25)上还开有通孔(a),所述通孔(a)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杆(7),且第三活塞杆(7)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杆内钢筋笼绕丝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25)、第二弹簧(20)和第一弹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5)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缸(1),所述第一活塞缸(1)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2),且第一活塞杆(2)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13),所述第一活塞杆(2)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阀(24),另一侧通过气口与第二活塞缸(3)贯通,所述第二活塞缸(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底端,且第二活塞缸(3)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4),所述第二活塞缸(3)一侧设有气塞(12),另一侧螺旋连接有限位螺钉(27);所述第二支撑板(25)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活塞缸(11),所述第三活塞缸(11)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10),且活塞(10)末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所述活塞(10)顶端通过第一弹簧(9)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25)底端,所述第二支撑板(25)顶端从左向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滑轨(18)和固定座(14),所述滑轨(18)内侧从左向右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9),且第一滑块(6)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卡盘(23),所述第二滑块(19)顶端转动连接有橡胶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红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永立电力杆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