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977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所述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基板(4),所述第一基板(4)包括设置有进风口(401)的进风部(40),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一端相连的第一部(410),所述第一部(41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和/或,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部(420),所述第二部(42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大风道的宽度的方式,能够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减小厚度,从而保证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器尤其是房车空调的厚度(即占用的空间)。

An air duct structure, indoor panel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房车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一般是将面板直接作为风道的一部分,使得冷风直接接触面板,而为了避免面板凝露,通常做法是在面板内面粘贴保温海绵,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当海绵粘贴不当或者有一些缝隙时,将造成面板局部凝露,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另外为了保证室内机的风量和噪音,目前现有市场中的室内机风道腔体的高度设计得比较高,譬如直线设计型风道,但是这将会大大增加整体面板的厚度,则将会占用房车内部有限的利用空间。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房车空调室内机存在厚度较厚而导致占用房车很大空间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房车空调风道结构、空调室内机面板组件和房车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厚度较厚而导致占用很大空间等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既能减小空间还能保证原有的风量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进风部,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一端相连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和/或,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优选地,设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进风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进风部连接而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Y形形状;和/或,所述第二部与所述进风部连接而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V形形状。优选地,所述进风部为中间宽、两端窄的形状。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一部、至所述进风部、再至所述第二部的方向,为宽度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形状,且宽度最小部位位于所述进风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部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a,且所述a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和/或,所述第二部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优选地,所述进风部的两条侧边相互平行,设两条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结构的宽度L1,且所述L1的取值范围在200mm-300mm之间。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互配合相接而在二者之间围成风道。优选地,设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的厚度H,所述厚度H的取值范围在15mm-22m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延伸出两条以上的第一棱,且在相邻第一棱之间形成第一延伸槽;所述第二基板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出一条以上的第二棱;所述第二棱与所述第一延伸槽之间相配合插设。优选地,所述第二棱为两条以上,且在相邻第二棱之间形成第二延伸槽,并且所述第一棱还与所述第二延伸槽之间相配合插设。优选地,所述第一棱与所述第二棱之间形成配合间隙L,且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0.2mm-0.5m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卡接;和/或,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卡接。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相互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中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凸柱结构,所述凸柱结构能够插入所述通孔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室内机面板组件,包括空调面板,其包括前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安装于所述空调面板上。优选地,且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空调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且当包括第二基板时,在所述第二基板和空调面板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空调面板相对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保温海绵;和/或,在所述空调面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保温海绵;和/或,在所述中空空腔中还设置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室内机面板组件。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为房车空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通过将与进风部相连的第一部和/或第二部设置为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风道而言、有效增大风道的宽度,从而在风道结构的风量(或称气流流通截面积)不被减小能够有效地将风道结构的厚度加工得小一些,即本专利技术通过有效地增大风道的宽度的方式(图2中左右方向),能够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减小厚度,从而能够保证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器尤其是房车空调的厚度(即占用的空间),使得空调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美观度;2.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通过采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扣合的方式形成所述的风道,能够使得加工方便;且通过棱和延伸槽相匹配而形成的回型配合,能够增强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度,防止气流从两基板的侧边处泄漏;而且通过设置的卡槽和卡扣相配合的方式能够提高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装配紧密度,防止二者相互脱开,且装配方便、快捷;且通过凸起结构和凸柱结构相配合的方式,除了能够对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定位之外,还能通过凸起结构抵住第二基板的上端面而对第一、第二基板之间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防止风道被挤压变形;3.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通过将风道结构和空调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且在第二基板和空调面板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流流经空调面板而导致面板产生凝露,在面板上表面和/或第二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海绵、起到保温作用,能进一步防止面板产生凝露的现象发生;且通过在中空空腔中设置显示装置,能够用于显示或发出亮光,使得产生显示的效果或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风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方向的且还连接有空调面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第一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第一基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第二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第二基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基板中的凸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第一种拓展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第二种拓展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4、第一基板;40、进风部;401、进风口;410、第一部;420、第二部;41、第一棱;42、第一延伸槽;43、第一卡槽;44、第二卡扣;45、第一定位结构;451、凸起结构;452、通孔;5、第二基板;51、第二棱;52、第二延伸槽;53、第一卡扣;5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4),所述第一基板(4)包括设置有进风口(401)的进风部(40),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一端相连的第一部(410),所述第一部(41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和/或,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部(420),所述第二部(42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4),所述第一基板(4)包括设置有进风口(401)的进风部(40),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一端相连的第一部(410),所述第一部(41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和/或,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部(420),所述第二部(42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与所述进风口(401)的进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进风部(40)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矩形形状;所述第一部(410)与所述进风部(40)连接后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Y形形状;和/或,所述第二部(420)与所述进风部(40)连接后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Y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40)为中间宽、两端窄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4)从所述第一部(410)、至所述进风部(40)、再至所述第二部(420)的方向,为宽度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形状,且宽度最小部位位于所述进风部(4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410)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40)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a,且所述a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和/或,所述第二部(420)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40)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40)的两条侧边相互平行,设两条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结构的宽度L1,且所述L1的取值范围在200mm-300mm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板(5),所述第二基板(5)与所述第一基板(4)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基板(5)与所述第一基板(4)相互配合相接而在二者之间围成风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一基板(4)和所述第二基板(5)之间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的厚度H,所述厚度H的取值范围在15mm-22mm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4)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5)的方向延伸出两条以上的第一棱(41),且在相邻第一棱(41)之间形成第一延伸槽(42);所述第二基板(5)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4)的方向延伸出一条以上的第二棱(51);所述第二棱(51)与所述第一延伸槽(4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铭坤马海林夏光辉姚新祥肖庆曾婧陈振明胡锐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