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73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包括圆柱形池体,池体的中央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沿径向设置有贴合污泥表面的浮渣吸筒,所述浮渣吸筒呈长方体且内部中空,所述浮渣吸筒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浮渣吸筒上端连通有第一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远离浮渣吸筒的顶端连接有抽水装置,所述第一导向管侧壁连通设置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二导向管内设置有固体抽取装置,所述第二导向管远离第一导向管的一侧设置有固体收纳装置,所述第一导向管贴合顶端位置设置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完成污泥表面的浮渣吸除过程,而且能够实现浮渣和水分之间的分离,对于浮渣后期的运输和处理都非常方便。

A gravity concentration pool for slud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ravity sludge thickening tank,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tank body, the tank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enter axis, the central axis i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sludge scum suction tube are arranged along the radial, the scum suction tube is rectangular and hollow inside, the scum suction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cum suction tube guide pipe, the first guide tube is away from the scum of the suction tube connected with a water pumping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guide tube side wall communicated second guide pipe, wherein the second guid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olid extraction device, wherein the second guide tube away from the side of the first the guid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olid storage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guide tube fitting top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net.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finish the process of sludge removal from the sludge surface, but also realiz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dross and the moisture,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fo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scum in the later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水量很高,所以污泥的体积比较大,对污泥的处理、利用和运输造成困难。污泥浓缩后污泥增稠,污泥的含水率降低,污泥的体积大幅度地降低,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其他工程措施的投资。污泥浓缩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三种。重力浓缩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目前在污水厂使用最为广泛。重力浓缩池是用于污泥重力浓缩的常见装置,一般采用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建造,设有进泥管,排泥管和排上清液管。浓缩池的作用是降低要经稳定、脱水处置过程或投弃的污泥的体积。申请号为“201620528685.1”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包括圆形池,浮渣刮板和浮渣槽,进泥管伸入圆形池深度一半,圆形池上部边缘设置有溢流堰,下部设置有排泥斗和排泥管,进泥管上设置有环绕进泥管转动的浮渣刮板,圆形池的上部边缘还设置有与浮渣刮板相互配合的浮渣槽,圆形池中设有多个带有栅条的污泥浓缩机。但是该种结构中,浮渣仅仅是由浮渣刮板旋转刮除,排出池外;此种去除浮渣方式,浮渣中难免会掺杂水分,带有水分的浮渣不仅需要后期对浮渣做进一步脱水处理,而且含有水分的浮渣运输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在去除浮渣的同时,能够完成浮渣与水分的分离,对于后期浮渣的运输和处理均非常有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侧壁的上方设置有进泥管,所述池体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池体为圆柱形,所述池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池体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心轴,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中心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中心轴沿径向设置有贴合污泥表面的浮渣吸筒,所述浮渣吸筒呈长方体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浮渣吸筒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浮渣吸筒上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远离浮渣吸筒的顶端连接有抽水装置,所述第一导向管侧壁连通设置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二导向管内设置有将第一导向管内的浮渣抽走的固体抽取装置,所述第二导向管远离第一导向管的一侧设置有固体收纳装置,所述第一导向管贴合顶端位置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池体的设置用于盛放待处理的污泥;驱动装置的设置用于驱动中心轴转动;支撑架的设置用于放置驱动装置;进泥管的设置用于注入待处理的污泥;排泥管的设置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污泥;中心轴的设置用于带动浮渣吸筒转动;浮渣吸筒的设置用于吸附和临时储存浮渣;通孔的设置用于供浮渣进入浮渣吸筒;第一导向管的设置用于方便分离浮渣和水分;抽水装置的设置用于抽取浮渣吸筒内的水分;第二导向管的设置为浮渣排除提供通道;过滤网的设置用于水分和浮渣的分离;固体抽取装置的设置用于将浮渣排出;固体收纳装置用于收集浮渣。根据以上技术特征,通过进泥管将待处理的污泥注入池体内。驱动装置驱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的转动带动浮渣吸筒转动。转动的浮渣吸筒贴合池体内的污泥表面,在抽水装置的抽取作用下,浮渣和部分水分通过浮渣吸筒侧壁的通孔进入浮渣吸筒内部,并且沿着浮渣吸筒的中空结构移动。当浮渣和水分移动至第一导向管内时,水分被抽水装置抽走,浮渣被过滤网阻挡从而堆积在第一导向管内。由于第一导向管侧壁连通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内的固体抽取装置将浮渣抽走并排入固体收纳装置内部。此种过程不仅完成了污泥表面的浮渣吸除过程,而且实现了浮渣和水分之间的分离,对于浮渣后期的运输和处理都非常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抽取装置包括螺旋传送杆,所述螺旋传送杆的一端伸入第一导向管内,所述螺旋传送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螺旋传送杆转动的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传送杆伸入第一导向管内,在电机的带动下,螺旋传送杆将汇集在第一导向管内的浮渣逐渐传输出去。抽水装置逐渐将浮渣中含有的水分抽走,残留在第一导向管内的浮渣在螺旋传送杆的作用下逐渐排走,完成浮渣和水分的分别收集。作为优选,所述螺旋传送杆包括杆体和环绕设置在杆体周围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导向管内壁相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叶片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浮渣一起环绕转动,从而实现浮渣的转移;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导向管内壁相贴合,能够保证浮渣最大化的被转移走,避免因为螺旋叶片与第二导向管内壁之间的距离过大,造成浮渣长时间附着在第二导向管内壁,无法被转动的螺旋叶片转移走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收纳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导向管底端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固体收纳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传送杆将浮渣传输至出料口时,浮渣会通过出料口落入固体收纳箱内,固体收纳箱用于盛放排出的浮渣,将固体收纳箱内的浮渣定期清理即可。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收纳箱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透明观察窗能够直接观察固体收纳箱内的浮渣容量,从而判断固体收纳箱清理的时间和周期。作为优选,所述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观察窗上的刻度能够直接读取浮渣的含量,或者计算浮渣在污泥中的含量或者百分比,对于工业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分布在浮渣吸筒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渣的密度低于水分和污泥的密度,因此在中心轴转动的过程中,浮渣会逐渐上浮并漂浮在表面。浮渣吸筒在转动的过程中,浮渣吸筒的侧壁能够接触浮渣,因此浮渣能够通过通孔进入到浮渣吸筒的内部,从而进行后续的分离操作。作为优选,所述通孔朝向浮渣吸筒外侧壁的开口口径大于朝向浮渣吸筒内侧壁的开口口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渣吸筒外部的物质进入浮渣吸筒内部相对更容易,而浮渣吸筒内部的物质从通孔排出去相对更困难。在抽水装置的作用下,浮渣吸筒中空结构内部相对于外界的压强较小,浮渣和水分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通过通孔进入浮渣吸筒内部。作为优选,所述浮渣吸筒设置为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渣吸筒设计为多个,可以提高浮渣过滤和分离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浮渣吸筒采用聚丙烯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材质具有轻质、刚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势;浮渣吸筒采用聚丙烯材质,能够漂浮在水表面,较充分的与浮渣接触,从而实现浮渣和水分的分别收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不仅能够完成污泥表面的浮渣吸除,而且能够实现浮渣和水分之间的分离,对于浮渣后期的运输和处理都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的剖视图,用于体现池体内的结构设计;图3是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通孔的形状;图4是实施例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的剖视图,用于体现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与浮渣吸筒之间的连接关系;图5是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一导向管的结构;图6是C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二导向管与固体收取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图中,1、池体;2、进泥管;3、排泥管;4、支撑架;41、支撑盘;42、支撑腿;5、中心轴;6、驱动装置;7、浮渣吸筒;8、通孔;9、第一导向管;10、第二导向管;11、抽水装置;12、螺旋传送杆;121、杆体;122、螺旋叶片;13、固体收纳装置;131、出料口;132、固体收纳箱;1321、透明观察窗;1322、刻度;14、过滤网;15、电机;16、栅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侧壁的上方设置有进泥管(2),所述池体(1)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排泥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圆柱形,所述池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池体(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心轴(5),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驱动中心轴(5)转动的驱动装置(6),所述中心轴(5)沿径向设置有贴合污泥表面的浮渣吸筒(7),所述浮渣吸筒(7)呈长方体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浮渣吸筒(7)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8),所述浮渣吸筒(7)上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向管(9),所述第一导向管(9)远离浮渣吸筒(7)的顶端连接有抽水装置(11),所述第一导向管(9)侧壁连通设置第二导向管(10),所述第二导向管(10)内设置有将第一导向管(9)内的浮渣抽走的固体抽取装置,所述第二导向管(10)远离第一导向管(9)的一侧设置有固体收纳装置(13),所述第一导向管(9)贴合顶端位置设置有过滤网(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侧壁的上方设置有进泥管(2),所述池体(1)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排泥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圆柱形,所述池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池体(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心轴(5),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驱动中心轴(5)转动的驱动装置(6),所述中心轴(5)沿径向设置有贴合污泥表面的浮渣吸筒(7),所述浮渣吸筒(7)呈长方体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浮渣吸筒(7)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8),所述浮渣吸筒(7)上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向管(9),所述第一导向管(9)远离浮渣吸筒(7)的顶端连接有抽水装置(11),所述第一导向管(9)侧壁连通设置第二导向管(10),所述第二导向管(10)内设置有将第一导向管(9)内的浮渣抽走的固体抽取装置,所述第二导向管(10)远离第一导向管(9)的一侧设置有固体收纳装置(13),所述第一导向管(9)贴合顶端位置设置有过滤网(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抽取装置包括螺旋传送杆(12),所述螺旋传送杆(12)的一端伸入第一导向管(9)内,所述螺旋传送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螺旋传送杆(12)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林张雪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红太阳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