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83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2: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产品领域。所述电子设备的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点胶区域;所述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所述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加注塑件与金属冲压件的两侧边框之间的附着力。

A rear shel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rear shell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fter the shell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es a metal stamp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the injection molding part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dispensing area, the metal stamping parts of the inn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dispensing area; the second position of the dispens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two side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metal stamping parts rough structure; the second injection dispensing the paste dispensing area first region and the metal stamping. The invention can increase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injection parts and the sides of the metal stamp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的主体主要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为了保护电子设备的主体,往往将电子设备的主体放置在一外壳内,例如,手机的电子元器件都放在手机外壳内。电子设备的外壳往往包括前壳和后壳两部分,前壳和后壳对合形成外壳。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后壳,包括:铝合金冲压件和两个注塑件,该两个注塑件分别为头部注塑件和尾部注塑件;头部注塑件通过胶水粘贴在铝合金冲压件的一端内表面上,尾部注塑件也通过胶水粘贴在铝合金冲压件的另一端内表面上,从而形成了一完整的后壳。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铝合金冲压件的内表面较光滑,导致注塑件与铝合金冲压件之间的附着力较差,这样铝合金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两端容易与注塑件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增加注塑件与金属冲压件的两侧边框之间的附着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及电子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点胶区域;所述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所述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可选的,所述注塑件包括头部注塑件和尾部注塑件,所述头部注塑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尾部注塑件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端内表面均设有第二点胶区域,所述两端的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位置区域内均设有粗糙结构;所述头部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一端第二点胶区域粘贴,所述尾部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另一端第二点胶区域粘贴。可选的,所述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底板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可选的,所述粗糙结构为在所述金属冲压件的第二点胶区域内设置的纹路或在所述第二点胶区域内设置的全粗糙面。可选的,任意相邻两条纹路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可选的,所述纹路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可选的,所述纹路为交叉纹或斜纹。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上设有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内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粘贴;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侧边框的内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之间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注塑件固定在所述侧边框的内表面上。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柱和阻挡件;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的侧边框上设有穿孔,所述固定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固定在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侧边框的内表面上;所述阻挡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上且所述阻挡件与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的内表面贴合。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弯折钩;所述弯折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侧边框的内表面,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的边缘伸入所述弯折钩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侧边框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弯折钩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的内表面贴合;或者,所述弯折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侧边框的端部边缘或内表面上,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的侧边框上设有穿孔,所述弯折钩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且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的内表面贴合。可选的,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底板的内表面与所述注塑件的点胶区域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且设置的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注塑件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所述后壳或者包括所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所述后壳。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与注塑件的点胶区域粘贴的内表面区域上设有粗糙结构或者金属冲压件的侧边框的内表面与注塑件的点胶区域之间设有固定结构,这样就使得注塑件与金属冲压件之间的附着力变强,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两端不容易与注塑件分离。附图说明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电子设备由电子元器件和外壳等部件组成,电子元器件放置在外壳内,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外壳往往包括前壳和后壳两部分,前壳和后壳对合形成外壳。电子设备的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和两个注塑件,该两个注塑件分别为头部注塑件和尾部注塑件;头部注塑件通过胶水粘贴在金属冲压件的一端内表面上,尾部注塑件也通过胶水粘贴在金属冲压件的另一端内表面上,从而形成了一完整的后壳。实施例一参见图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该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1和注塑件2,注塑件2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点胶区域,金属冲压件1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点胶区域;第二点胶区域位于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区边框11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12;注塑件2的第一点胶区域与金属冲压件1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形成电子设备的后壳。在金属冲压件1的第二点胶区域内涂胶,在注塑件2的第一点胶区域内涂胶,然后可以将注塑件2的第一点胶区域与金属冲压件1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在一起。目前由于金属冲压件1的第二点胶区域的表面光滑,导致金属冲压件1与注塑件2之间的附着力差,使金属冲压件1的两个侧边框11的端部与注塑件2容易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点胶区域位于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区边框11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12,这样在注塑件2的第一点胶区域与金属冲压件1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在一起时,通过粗糙结构12可以增加金属冲压件1与注塑件2之间的附着力,从而使金属冲压件1的两个侧边框11的端部与注塑件2之间粘贴的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分离现象。可选的,参见图1-1,注塑件2包括头部注塑件21和尾部注塑件22,头部注塑件21的外表面和尾部注塑件22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点胶区域;金属冲压件1的两端内表面均设有第二点胶区域,两端的第二点胶区域位于金属冲压件1的两个侧边框11的位置区域内均设有粗糙结构12;在金属冲压件1的一端第二点胶区域内涂胶,在头部注塑件21的第一点胶区域内涂胶,然后将头部注塑件21的第一点胶区域与金属冲压件1的一端第二点胶区域粘贴,以及,在金属冲压件1的另一端第二点胶区域内涂胶,在尾部注塑件22的第一点胶区域内涂胶,然后将尾部注塑件22的第一点胶区域与金属冲压件1的另一端第二点胶区域粘贴,以形成电子设备的后壳。由于金属冲压件1的两端的第二点胶区域位于金属冲压件1的两个侧边框11的位置区域内均设有粗糙结构12,这样头部注塑件21的第一点胶区域与金属冲压件1一端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在一起时,通过粗糙结构12可以增加金属冲压件1与头部注塑件21之间的附着力,从而使金属冲压件1的两个侧边框11的端部与头部注塑件2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点胶区域;所述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所述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金属冲压件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点胶区域;所述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所述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第二点胶区域粘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包括头部注塑件和尾部注塑件,所述头部注塑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尾部注塑件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点胶区域;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端内表面均设有第二点胶区域,所述两端的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两个侧边框的位置区域内均设有粗糙结构;所述头部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一端第二点胶区域粘贴,所述尾部注塑件的第一点胶区域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另一端第二点胶区域粘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点胶区域位于所述金属冲压件的底板的位置区域内设有粗糙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结构为在所述金属冲压件的第二点胶区域内设置的纹路或在所述第二点胶区域内设置的全粗糙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条纹路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毫米。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为交叉纹或斜纹。8.一种电子设备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