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377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包括插线板,所述插线板通过电源线与绕线装置连接,所述绕线装置通过电源线与插头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第一进线口、第一绕线盘、固定轴、外壳、第二绕线盘、第二进线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对称设有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且第一绕线盘通过电源线和固定轴与第二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两外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且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一侧贯穿于外壳的外部均设有摇手。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合理,方便对电源线的绕线,操作简单易行,绕线的效率较高、可靠性好,实用性较强。

A power wire wi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line wind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trip, the strip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nding device through the power line, the winding device through the power line and the plug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win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inlet and a first winding wheel, a fixed shaft, a shell, second reel, second wire inlet internal symmetry of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ing and second winding disc, and the first reel through the power line and the fixed shaft and second winding disc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lateral symmetry position of the first winding and the second winding disk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the first and second inlet inlet, the external and the first reel and second around one side of the wire coil throughout the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handle. Th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winding of the power line.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inding is high, the reliability is good, and the practicality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五金电器电源线缠绕
,具体涉及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1879年,爱迪生专利技术了白炽灯,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此后,电熨斗、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相继问世。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国际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家电技术的升级换代,全球家电行业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家电产业逐渐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等比较优势,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2006年,我国家用电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621.00亿元,而2014年度,家用电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139.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根据株式会社富士经济的预测,2016年中国家电生产量占世界家电产量的比重将达到84%左右。随着我国家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下游产业像电源线、插头、插座等家用零部件的飞速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居民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居民家中的家用插座、插盘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有时候会出现电源线过长导致的用电安全隐患,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在电源线不用的时候,会因为电源线过长导致存放不方便等问题,为此,专利技术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很有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包括插线板,所述插线板通过电源线与绕线装置连接,所述绕线装置通过电源线与插头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第一进线口、第一绕线盘、固定轴、外壳、第二绕线盘、第二进线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对称设有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且第一绕线盘通过电源线和固定轴与第二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两外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且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一侧贯穿于外壳的外部均设有摇手。优选的,所述摇手设为Z型,且摇手的末端设有橡胶保护套。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的端口处设有防磨损保护层。优选的,所述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上均设有弧形卡槽,且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的半径之比为1:1。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层。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电源线绕线装置,相对于现有的电源线绕线装置,采用第二绕线盘和第一绕线盘可以同时实现对插头和插线盘两端的电源线进行绕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摇手对电源线的收线和放线操作,固定轴的外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层,既可以起到对电源线的固定作用,避免电源线缠绕在一起,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也可以对电源线的外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技术设计简单合理,方便对电源线的绕线,操作简单易行,绕线的效率较高、可靠性好,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绕线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绕线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插线板、2电源线、3绕线装置、31第一进线口、32第一绕线盘、33固定轴、34外壳、35第二绕线盘、36第二进线口、4插头、5摇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包括插线板1,所述插线板1通过电源线2与绕线装置3连接,所述绕线装置3通过电源线2与插头4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装置3包括第一进线口31、第一绕线盘32、固定轴33、外壳34、第二绕线盘35、第二进线口36,所述外壳34的内部对称设有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且第一绕线盘32通过电源线2和固定轴33与第二绕线盘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的两外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线口31和第二进线口36,且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的一侧贯穿于外壳34的外部均设有摇手5。进一步地,所述摇手5设为Z型,且摇手5的末端设有橡胶保护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线口31和第二进线口36的端口处设有防磨损保护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上均设有弧形卡槽,且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的半径之比为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33的外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层。工作过程:使用时,把插头4与供电插座连接后,插线板1与家用电器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要的电源线长度,分别通过摇手5转动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实现对电源线的绕线和放线操作,摇手5的末端设有橡胶保护套,操作简单易行,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上均设有弧形卡槽,可以避免电源线在绕线和放线过程中的滑落现象,大大地提高了电源线的绕线效率,该技术设计简单合理,方便对电源线的绕线,操作简单易行,绕线的效率较高、可靠性好,实用性较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包括插线板(1),所述插线板(1)通过电源线(2)与绕线装置(3)连接,所述绕线装置(3)通过电源线(2)与插头(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3)包括第一进线口(31)、第一绕线盘(32)、固定轴(33)、外壳(34)、第二绕线盘(35)、第二进线口(36),所述外壳(34)的内部对称设有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且第一绕线盘(32)通过电源线(2)和固定轴(33)与第二绕线盘(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的两外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线口(31)和第二进线口(36),且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的一侧贯穿于外壳(34)的外部均设有摇手(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包括插线板(1),所述插线板(1)通过电源线(2)与绕线装置(3)连接,所述绕线装置(3)通过电源线(2)与插头(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3)包括第一进线口(31)、第一绕线盘(32)、固定轴(33)、外壳(34)、第二绕线盘(35)、第二进线口(36),所述外壳(34)的内部对称设有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且第一绕线盘(32)通过电源线(2)和固定轴(33)与第二绕线盘(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盘(32)和第二绕线盘(35)的两外侧对称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线口(31)和第二进线口(36),且第一绕线盘(3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发周训华钱清松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正邦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