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26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包括立式内胆,所述立式内胆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所述加热部内胆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所述内胆进水管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内设有热水出水管,所述热水出水管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伸出,所述加热部内胆和热水出水管之间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部内胆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所述加热部内胆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该加热结构采用加热部内胆套在立式内胆的设计里面,能有效形成冷水与热水对流,使得热水得到充分加热,而且水在预热之后,再混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原来的热水使用率,得到增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加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器
,特别是一种立式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电热水器是指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其与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相并列的三大热水器之一。电热水器按加热功率大小可分为储水式、即热式、速热式三种,其中家用的主要形式是储水式。现有的储水式电热水器结构通常由外壳、保温内胆、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控制电路等结构构成,利用加热管将保温内胆中的储水加热至所需温度即可使用,极其方便。但现有的储水式电热水器将储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需要耗费较多的加热时间。调低温度时,电热水器内部只能依靠进水与储水混合调低储水的温度,而出水温度主要依靠外部的混水阀调节,使冷热水混合从而调低水温。但混水阀本身并不调节电热水器的储水温度,且经常依靠混水阀调节水温,容易造成电热水器的加热管持续加热,导致不必要的损耗及能耗。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热水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加热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包括立式内胆,所述立式内胆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所述加热部内胆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所述内胆进水管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内设有热水出水管,所述热水出水管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伸出,所述加热部内胆和热水出水管之间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部内胆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所述加热部内胆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冷水进水管位于加热部内胆内部分侧壁处开有冷水出口。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热水出水管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上端内壁8mm~50mm,所述内胆进水管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上端内壁40mm~300mm。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加热器为螺旋管式加热器。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加热部内胆为圆筒状。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加热部内胆的口径为80mm~250mm,所述加热部内胆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热水出水管的口径为4mm~50mm,所述热水出水管截面面积为2mm2~50mm2,所述热水出水管和内胆进水管的截面面积比为0.5~0.9。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立式内胆外设有发泡保护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加热结构采用加热部内胆套在立式内胆的设计里面,能有效形成冷水与热水对流,使得热水得到充分加热,而且水在预热之后,再混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原来的热水使用率,得到增容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专利技术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材料成分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2,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包括立式内胆1,所述立式内胆1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2,所述加热部内胆2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3,所述内胆进水管3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1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2内设有热水出水管4,所述热水出水管4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3伸出,所述加热部内胆2和热水出水管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部内胆2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21,所述加热部内胆2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6。在实际工作时:1、冷水从冷水进水管6流入加热部内胆2,同时冷水从内胆冷水进口21流入立式内胆1;待立式内胆1完全充满水后,冷水进水管6的进水口关闭;2、加热器5开始加热后,立式内胆1进入预热模式,加热部内胆2的水温急速升高,压力增大,而外围的水与加热部内胆2的水温相差很大,外围的压力比加热部内胆2的压水小,所以,在热水出水管上端出口41有大量的热水冒出,在内胆冷水进口21外围的水不断补充到加热部内胆2内,形成胆中对流。而立式内胆1的热水层分布,顶层温度高,底部温度低;3、待立式内胆1的水温到达预热温度时,加热器5停止加热。当用户使用热水时,冷水进水管6有冷水补充进来,加热器5启动加热,同时冷水也从内胆冷水进口21进入立式内胆1中,立式内胆1的预热水不断往上流动。此时出水口流出的热水是立式内胆1的热水与加热器5此刻加热的水的混合水。立式内胆1的预热水从内胆进水管上端出口31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的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包括立式内胆1,所述立式内胆1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2,所述加热部内胆2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3,所述内胆进水管3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1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2内设有热水出水管4,所述热水出水管4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3伸出,所述热水出水管4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1上端内壁8mm,所述内胆进水管3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1上端内壁40mm。所述加热部内胆2和热水出水管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器5为螺旋管式加热器,以保证加热效率,其中加热部内胆2设计保证内部水能充分高效加热。所述加热部内胆2为圆筒状。所述加热部内胆2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21,所述加热部内胆2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6。所述冷水进水管6位于加热部内胆2内部分侧壁处开有冷水出口61,提高水循环效率。所述加热部内胆2的口径为80mm,所述加热部内胆2的壁厚为0.3mm,所述热水出水管4的口径为4mm,所述热水出水管4截面面积为2mm2,所述热水出水管4和内胆进水管3的截面面积比为0.5。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的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包括立式内胆1,所述立式内胆1外设有发泡保护层11,起到保护和隔热作用。所述立式内胆1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2,所述加热部内胆2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3,所述内胆进水管3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1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2内设有热水出水管4,所述热水出水管4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3伸出,所述热水出水管4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1上端内壁50mm,所述内胆进水管3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1上端内壁300mm。所述加热部内胆2和热水出水管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部内胆2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21,所述加热部内胆2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6。所述加热部内胆2的口径为250mm,所述加热部内胆2的壁厚为3mm,所述热水出水管4的口径为50mm,所述热水出水管4截面面积为50mm2,所述热水出水管4和内胆进水管3的截面面积比为0.9。根据上述原理,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立式加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包括立式内胆(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内胆(1)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2),所述加热部内胆(2)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3),所述内胆进水管(3)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1)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2)内设有热水出水管(4),所述热水出水管(4)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3)伸出,所述加热部内胆(2)和热水出水管(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部内胆(2)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21),所述加热部内胆(2)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包括立式内胆(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内胆(1)下侧设置有加热部内胆(2),所述加热部内胆(2)上设置有内胆进水管(3),所述内胆进水管(3)向上延伸至立式内胆(1)上侧,所述加热部内胆(2)内设有热水出水管(4),所述热水出水管(4)向上延伸并穿过内胆进水管(3)伸出,所述加热部内胆(2)和热水出水管(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部内胆(2)下侧开有内胆冷水进口(21),所述加热部内胆(2)还内设有冷水进水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6)位于加热部内胆(2)内部分侧壁处开有冷水出口(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出水管(4)上端的进口处距离立式内胆(1)上端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基诺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