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交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机交互
,特别涉及一种虚拟交互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在人机交互中,用户采用的信息输入方式通常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传统实体交互,即通过真实的物理设备完成输入,例如被广泛使用的鼠标、键盘、游戏手柄、遥控器等。该方法的缺点是:实体交互尺寸较大无法用于微型设备;功能限制性很大,只能解决一种设备的输入需求(比如鼠标不能用在手机上);设备尺寸固定无法适应不同的人群(手较大的人觉得键盘间距小,而手小的人则反之)。2.可穿戴实体交互,即通过传感器(加速传感器、陀螺仪、磁传感器等)完成输入。例如可穿戴手环、可穿戴戒指、动作捕捉手套等等。该方法的缺点是:必须穿戴才能交互;只能识别穿戴部位的简单运动。3.半虚拟交互,即通过触摸屏,把实体虚拟成界面元素。例如手机、平板,触摸屏等。该方法的缺点是:交互范围受限于设备的尺寸;交互时手遮挡界面。4.三维虚拟交互,即在三维空间中与虚拟物体交互,例如LeapMotion,Kinect等,或者基于这两种设备的交互扩展。该方法的缺点是:手不能在支撑面上交互,否则支撑面被误判为手从而出错。5.表面虚拟交互,通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虚拟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主动体和被动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对所述主动体和所述被动体进行建模,得到所述主动体的第一模型和所述被动体的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中包括相连接的线段主体模型和球帽模型;所述第二模型中包括曲面模型;确定所述第一模型和所述第二模型之间的交互状态,所述交互状态由所述第一模型和所述第二模型之间的距离确定;其中,所述交互状态包括临近状态、接触状态以及挤压状态;根据所述交互状态,计算所述第一模型的变化或者计算所述第二模型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主动体和被动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对所述主动体和所述被动体进行建模,得到所述主动体的第一模型和所述被动体的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中包括相连接的线段主体模型和球帽模型;所述第二模型中包括曲面模型;确定所述第一模型和所述第二模型之间的交互状态,所述交互状态由所述第一模型和所述第二模型之间的距离确定;其中,所述交互状态包括临近状态、接触状态以及挤压状态;根据所述交互状态,计算所述第一模型的变化或者计算所述第二模型的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对所述主动体和所述被动体进行建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主动体的点云数据以及所述被动体的点云数据;相应地,对所述主动体进行建模包括:按照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模型中的线段主体模型:其中,(x,y,z)表示空间点的坐标,(x0,y0,z0)表示空间原点的坐标,m、p、l为直线拟合参数,a1、b1、a2、b2为待求解的系数;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待求解的系数的值:其中,(xi,yi,zi)表示所述主动体的点云数据中第i个点的坐标,i的取值为1到N,N为所述主动体的点云数据中包含的点的总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模型中的球帽模型:x2+y2+z2-Ax-By-Cz+D=0其中,A、B、C、D为待求解的参数;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所述待求解的参数的值;其中,n表示样本点的个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主动体的点云数据以及所述被动体的点云数据包括:获取传感器视野内物体的点云数据;根据所述点云数据对应的深度信息,将所述点云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集合;将最大的数据集合中的点云数据作为所述被动体的点云数据;确定所述多个数据集合中除所述被动体的点云数据之外的候选数据集合;将所述候选数据集合中平均深度最小的集合中的点云数据作为所述主动体的点云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被动体进行建模包括:按照下述递归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曲面模型:其中,表示第n次递归计算之后的曲面模型,λ表示指定常数,d(x)表示点到曲面的欧式距离,α、β为指定正常数,Δt表示递归步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模型和所述第二模型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乐,邓奕明,赖习章,薛勇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叶浪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