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87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包括有轻质芯模、面层钢筋、密肋梁,轻质芯模包括有内芯为泡沫材料的轻质内芯块,轻质内芯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在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的表面增设隔离层,在隔离层的外侧增设有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轻质芯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筑孔;在轻质芯模的上方及面层钢筋的下方设置有抗浮钢筋,抗浮钢筋的数量设置为四道,在最外侧两道抗浮钢筋的经过轻质芯模四个直角的位置处设置有砂浆垫块,砂浆垫块设置于轻质芯模的四个直角处,所述中间两道抗浮钢筋贯穿至密肋梁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使得轻质芯模不会上浮也不会断裂破损,能够提升施工速度,改善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轻质芯模密肋楼盖,其特点是需支设底部模板,通过将轻质芯模置于混凝土结构中,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的方向进行排列并浇筑成型,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受力更加合理,可减轻结构自重,降低结构造价,与传统现浇楼板相比,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等优点,技术经济效果更加显著。轻质芯模由于自身选用的是轻质材料,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轻质芯模上浮现象。如果仅仅依靠轻质芯模上部面层钢筋的约束,不仅无法控制轻质芯模上浮,反而会致使上部面层钢筋的一同上浮,并最终导致成型后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厚度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传统做法是将两根通长钢筋作为抗浮钢筋贯穿于面层钢筋以下,轻质芯模以上,并通过依靠密肋梁的约束,最终阻止轻质芯模上浮。但是由于轻质芯模自身抗裂性能较差,加上轻质芯模所受浮力较大,而密肋梁的约束又会使两根通常钢筋勒进轻质芯模当中,使得轻质芯模断裂破损,轻质芯模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得轻质芯模不会上浮也不会断裂破损,能够提升施工速度,改善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包括有轻质芯模、面层钢筋、密肋梁,所述轻质芯模包括有内芯为泡沫材料的轻质内芯块,所述轻质内芯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的表面增设隔离层,在所述隔离层的外侧增设有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轻质芯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的顶端孔径小于底端孔径;在所述轻质芯模底部设置有多个成品马镫,所述轻质芯模的上方及面层钢筋的下方设置有沿轻质芯模排列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抗浮钢筋,所述抗浮钢筋的数量设置为四道,在所述最外侧的两道抗浮钢筋经过轻质芯模顶部四个直角的位置处设置有为了增大抗浮钢筋与轻质芯模接触面积的砂浆垫块,所述砂浆垫块设置于轻质芯模顶部的四个直角处,所述中间两道抗浮钢筋贯穿至密肋梁中。优选的,所述抗浮钢筋为Φ8通长钢筋。优选的,所述隔离层为钢筋网、钢丝网、有机纤维布、无机纤维布和植物纤维网。优选的,所述轻质芯模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在轻质芯模上方,面层钢筋下方沿长度方向设置四道Φ8通长钢筋作为抗浮钢筋,其中最外侧两道抗浮钢筋在轻质芯模四个角部位置设置砂浆垫块,目的是为了增大与轻质芯模的接触面积,避免因为轻质芯模边角薄弱位置处Φ8抗浮钢筋接触面积较小,局部应力过大导致轻质芯模边角断裂破损。最外侧两道抗浮钢筋采用双股14#铁丝两端头穿过模板后锚固于下面的脚手架上,避免轻质芯模上浮致使上部面层钢筋的一同上浮,中间两道抗浮钢筋可以贯穿于密肋梁当中,在保证轻质芯模不会上浮的同时,使得密肋梁与轻质芯模形成统一整体,最终使得轻质芯模不会上浮也不会断裂破损。本技术的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得轻质芯模不会上浮也不会断裂破损,能够提升施工速度,改善拆模后混凝土外观质量,对于响应国家号召,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具有明显的社会及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轻质芯模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轻质芯模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图3的B-B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轻质芯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抗浮钢筋;2、双股14#铁丝;3、砂浆垫块;4、轻质芯模;5、成品马镫;6、浇筑孔;7、轻质内芯块;8、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9、隔离层;10、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至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包括有轻质芯模4、面层钢筋、密肋梁,所述轻质芯模4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轻质芯模4包括有内芯为泡沫材料的轻质内芯块7,所述轻质内芯块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8,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8的表面增设隔离层9,所述隔离层9为钢筋网、钢丝网、有机纤维布、无机纤维布和植物纤维网,在所述隔离层9的外侧增设有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10,所述轻质芯模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筑孔6,所述浇筑孔6的顶端孔径小于底端孔径;在所述轻质芯模4底部设置有多个成品马镫5,所述轻质芯模4的上方及面层钢筋的下方设置有沿轻质芯模4排列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抗浮钢筋1,所述抗浮钢筋1为Φ8通长钢筋,所述抗浮钢筋1的数量设置为四道,在所述最外侧两道抗浮钢筋1的经过轻质芯模4四个直角的位置处设置有为了增大抗浮钢筋1与轻质芯模4接触面积的砂浆垫块3,所述砂浆垫块3设置于轻质芯模4的四个直角处,所述中间两道抗浮钢筋1贯穿至密肋梁中。支设脚手架,在脚手架上铺设好轻质芯模4,在轻质芯模4底部设置多个成品马镫5,厚度应根据板厚和轻质芯模4在板中的位置确定,在轻质芯模4上方及面层钢筋的下方设置四道Φ8抗浮钢筋1,最外侧两道Φ8抗浮钢筋1在轻质芯模4四个直角部位置设置砂浆垫块3,中间两道Φ8抗浮钢筋1紧贴轻质芯模4,为防止轻质芯模4上浮,最外侧两道Φ8抗浮钢筋1采用双股14#铁丝2两端头穿过模板后锚固于下面的脚手架上,中间两道Φ8抗浮钢筋1贯穿于密肋梁中,在保证轻质芯模4不会上浮的同时,使得密肋梁与轻质芯模4形成统一整体,最终使得轻质芯模4不会上浮也不会断裂破损。上所述仅为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

【技术保护点】
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包括有轻质芯模、面层钢筋、密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芯模包括有内芯为泡沫材料的轻质内芯块,所述轻质内芯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的表面增设隔离层,在所述隔离层的外侧增设有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轻质芯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的顶端孔径小于底端孔径;在所述轻质芯模底部设置有多个成品马镫,所述轻质芯模的上方及面层钢筋的下方设置有沿轻质芯模排列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抗浮钢筋,所述抗浮钢筋的数量设置为四道,在最外侧的两道所述抗浮钢筋经过轻质芯模顶部四个直角的位置处设置有为了增大抗浮钢筋与轻质芯模接触面积的砂浆垫块,所述砂浆垫块设置于轻质芯模顶部的四个直角处,中间两道所述抗浮钢筋贯穿至密肋梁中。

【技术特征摘要】
1.轻质芯模的抗浮加固装置,包括有轻质芯模、面层钢筋、密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芯模包括有内芯为泡沫材料的轻质内芯块,所述轻质内芯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的表面增设隔离层,在所述隔离层的外侧增设有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轻质芯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的顶端孔径小于底端孔径;在所述轻质芯模底部设置有多个成品马镫,所述轻质芯模的上方及面层钢筋的下方设置有沿轻质芯模排列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村田孙晓林季进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