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及车库技术

技术编号:170276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停车库技术,具体是一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及车库,所述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包括立体车库的建立、旋转装置的设置和车载电梯的安装。解决居民停车难的车库包括位于立体车库中心位置处的车载电梯,在立体车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梯井,每一层楼板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居民楼与立体车库相结合,由电梯内装的起重伸缩叉和电梯一起负责车辆出入库,使车辆可以安全便捷地停放在住宅旁边即家门口,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公共立体车库使用,如商场酒店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将街道路面还予市民、缩短了居民出行时间和缩短了居民家与停车位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及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库技术,尤其是一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街道路面还予市民、缩短居民出行时间和缩短居民家与停车位距离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及车库。
技术介绍
现有小区居民楼,与之配套的车库的车位一般都少于居民实际户数。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停车难,一直是车主的烦恼。现在,老旧的小区居民楼基本没有规划建设车库,即使修建有车库,在数量上也无法与居民实际户数匹配,这是造成居民停车难的最大原因。新修小区,车库中车位数量基本能够达到与小区居民实际户数匹配,但因为停车位置离住宅较远,出行不便又费时。现有立体车库进小区选址由于噪音挡光等业主很难统一意见,使得立体车库很难在老小区建设。现有缓解停车难的方案,一般都是小区所在街道与市政联合,在小区附近支路变规划建设停车位,在小区公共区域建设停车位,这使得路面变窄,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降低了居民出行的生活质量和延长了居民出行时间。变窄的路面也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车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停车难,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比较头痛的问题,也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上述无论哪种地方的停车位,车主停车后均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自己的家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街道路面还予市民、缩短居民出行时间和缩短居民家与停车位距离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中:在现有的居民楼的无门外墙处或新建的居民楼的中心位置处修建至少一栋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的层数与居民楼的层数匹配,该立体车库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制成框架结构,在立体车库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所述立体车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电梯井,在电梯井中安装至少一台市场上销售的车载电梯,将立体车库每一层上的车位设置在立体车库每一层楼板上的旋转托车盘上,电梯井穿过旋转托车盘,每一层电梯出口上方的电梯井的外壁上设置有雷达检测装置和标尺条码,每一个车位上设置有扫码枪,该扫码枪的扫码口与标尺条码高度对齐;所述立体车库的底楼的旋转托车盘上至少一个车位为固定的中转车位,所述立体车库的底楼通过辅助道路与居民楼外的市政公路连通,所述车载电梯的内底板上设置有一套车辆转运装置;在立体车库的每一楼上均设置有手动控制面板;所述旋转托车盘、车载电梯的电梯门组上的伺服电机、车辆转运装置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控制运行,所述雷达检测装置、扫码枪、车载电梯的电梯门组上的防夹传感器、车载电梯的位置传感器、手动控制面板均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通过数据线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具有的优点是:居民楼与立体车库层数相等且结合为一体,由电梯内装的起重伸缩叉和电梯一起负责车辆出入库,使车辆可以安全便捷停放在住宅旁边即家门口,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公共立体车库使用,如商场酒店等,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将街道路面还予市民、缩短了居民出行时间和缩短了居民家与停车位距离。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街道路面还予市民、缩短居民出行时间和缩短居民家与停车位距离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车库。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车库,其中:在现有的居民楼的无门外墙处或新建的居民楼的中心位置处修建至少一栋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的层数与居民楼的层数匹配,该立体车库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制成框架结构,在立体车库的每一层楼板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所述立体车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一个电梯井,在电梯井中安装有至少一台车载电梯,在立体车库每一层楼板上设置有旋转托车盘,每一层楼板上的车位位于旋转托车盘上,电梯井穿过旋转托车盘,每一层电梯出口上方的电梯井的外壁上设置有雷达检测装置和标尺条码,每一个车位上设置有扫码枪,该扫码枪的扫码口与标尺条码高度对齐;每一层电梯出口侧边的电梯井的外壁上设置有手动控制面板,该手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电梯下行按钮,该手动控制面板通过数据线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连接,第一楼位置处的手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楼层控制按钮,所述车载电梯的升降电机通过导线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电连接;所述旋转托车盘又包括托车板,该托车板为中空圆环型,电梯井穿过托车板的内腔,在托车板的外壁上等距设置有从动齿,该从动齿与固定在驱动电机上的主动齿轮的啮合,该驱动电机固定在楼板上;在托车板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托车板一体的托车板导轨副,该托车板导轨副位于托车板导向槽中,该托车板导向槽位于楼板上,所述托车板导向槽的槽底与托车板导轨副的底端面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所述立体车库的底楼的旋转托车盘上的车位中至少一个车位为固定的中转车位,所述立体车库的底楼通过辅助道路与居民楼外的市政公路连通,所述车载电梯的内底板上设置有一套车辆转运装置;所述车辆转运装置又包括固定在车载电梯的内底板上的正方形状的底座,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起重油缸,在底座顶板面的四个边部均固定有同步轴支撑座,在同步轴支撑座的顶端设置有同步轴支承轴承,位于同步轴支承轴承中的水平同步轴,该水平同步轴的两端固定有水平同步齿;起重油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有起重盘,起重盘的四角位置处设置有带齿的水平同步柱,该带齿的水平同步柱的齿与水平同步齿啮合;起重盘的顶板面上固定有伸缩叉支承座,在伸缩叉支承座的内腔中设置有伸缩叉,该伸缩叉固定在活动油缸的活塞杆上,该活动油缸固定在油缸连接板上,该油缸连接板固定在固定油缸的活塞杆上,该固定油缸固定在固定油缸安装座上,该固定油缸安装座固定在起重盘上;所述伸缩叉支承座与伸缩叉之间设置有利于伸缩叉伸缩的滚珠;所述旋转托车盘的驱动电机、车载电梯的电梯门组上的伺服电机、车辆转运装置的起重油缸、车辆转运装置的活动油缸、车辆转运装置的固定油缸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控制运行,所述雷达检测装置、扫码枪、车载电梯的电梯门组上的防夹传感器、车载电梯的位置传感器均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通过数据线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具有的优点是:居民楼与立体车库层数相同且结合成一体,由电梯内装的起重伸缩叉和电梯一起负责车辆出入库,使车辆可以安全便捷停放在住宅旁边即家门口,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公共立体车库使用,如商场酒店等,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将街道路面还予市民、缩短了居民出行时间和缩短了居民家与停车位距离。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两部车载电梯时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楼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辆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辆转运装置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的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6,图中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中:在现有的居民楼的无门外墙处或新建的居民楼的中心位置处修建至少一栋立体车库1,该立体车库1的层数与居民楼的层数匹配,该立体车库1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制成框架结构,在立体车库1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所述立体车库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电梯井2,在电梯井2中安装至少一台市场上销售的车载电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及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居民楼的无门外墙处或新建的居民楼的中心位置处修建至少一栋立体车库(1),该立体车库(1)的层数与居民楼的层数匹配,该立体车库(1)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制成框架结构,在立体车库(1)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所述立体车库(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电梯井(2),在电梯井(2)中安装至少一台市场上销售的车载电梯(3),将立体车库(1)每一层上的车位设置在立体车库(1)每一层楼板上的旋转托车盘(4)上,电梯井(2)穿过旋转托车盘(4),每一层电梯出口上方的电梯井(2)的外壁上设置有雷达检测装置和标尺条码,每一个车位上设置有扫码枪,该扫码枪的扫码口与标尺条码高度对齐;所述立体车库(1)的一楼的旋转托车盘(4)上至少一个车位为固定的中转车位,所述立体车库(1)的底楼通过辅助道路(5)与居民楼外的市政公路连通,所述车载电梯(3)的内底板上设置有一套车辆转运装置(6);在立体车库(1)的每一楼上均设置有手动控制面板;所述旋转托车盘(4)、车载电梯(3)的电梯门组上的伺服电机、车辆转运装置(6)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A)控制运行,所述雷达检测装置、扫码枪、车载电梯(3)的电梯门组上的防夹传感器、车载电梯(3)的位置传感器、手动控制面板均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A)通过数据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居民楼的无门外墙处或新建的居民楼的中心位置处修建至少一栋立体车库(1),该立体车库(1)的层数与居民楼的层数匹配,该立体车库(1)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制成框架结构,在立体车库(1)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所述立体车库(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电梯井(2),在电梯井(2)中安装至少一台市场上销售的车载电梯(3),将立体车库(1)每一层上的车位设置在立体车库(1)每一层楼板上的旋转托车盘(4)上,电梯井(2)穿过旋转托车盘(4),每一层电梯出口上方的电梯井(2)的外壁上设置有雷达检测装置和标尺条码,每一个车位上设置有扫码枪,该扫码枪的扫码口与标尺条码高度对齐;所述立体车库(1)的一楼的旋转托车盘(4)上至少一个车位为固定的中转车位,所述立体车库(1)的底楼通过辅助道路(5)与居民楼外的市政公路连通,所述车载电梯(3)的内底板上设置有一套车辆转运装置(6);在立体车库(1)的每一楼上均设置有手动控制面板;所述旋转托车盘(4)、车载电梯(3)的电梯门组上的伺服电机、车辆转运装置(6)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A)控制运行,所述雷达检测装置、扫码枪、车载电梯(3)的电梯门组上的防夹传感器、车载电梯(3)的位置传感器、手动控制面板均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A)通过数据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1)的外壁通过砖与混泥土砌有防护墙,或者所述立体车库(1)的外壁通过钢结构与玻璃幕墙构成防护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1)的内壁与旋转托车盘(4)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人行走廊,该人行走廊的进出口与居民楼的人行通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中转车位外,立体车库(1)每一层楼板上的车位的尾部设置有用于防撞的保险杠(9);所述车载电梯(3)的内壁上设置声光报警器(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居民停车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车位上设置车辆回转装置(8),在车辆回转装置(8)上设置限位栏杆(B),立体车库(1)的第一楼上的手动控制面板(C)设在限位栏杆(B)上。6.一种解决居民停车难的车库,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居民楼的无门外墙处或新建的居民楼的中心位置处修建至少一栋立体车库(1),该立体车库(1)的层数与居民楼的层数匹配,该立体车库(1)由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制成框架结构,在立体车库(1)的每一层楼板上设置有与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相等或比居民楼匹配层所在户数多的车位;所述立体车库(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一个电梯井(2),在电梯井(2)中安装有至少一台车载电梯(3),在立体车库(1)每一层楼板上设置有旋转托车盘(4),每一层楼板上的车位位于旋转托车盘(4)上,电梯井(2)穿过旋转托车盘(4),每一层电梯出口上方的电梯井(2)的外壁上设置有雷达检测装置和标尺条码,每一个车位上设置有扫码枪,该扫码枪的扫码口与标尺条码高度对齐;每一层电梯出口侧边的电梯井(2)的外壁上设置有手动控制面板,该手动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电梯下行按钮,该手动控制面板通过数据线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A)连接,第一楼位置处的手动控制面板(C)上设置有楼层控制按钮,所述车载电梯(3)的升降电机(301)通过导线与具有PLC控制片的中控柜(A)电连接;所述旋转托车盘(4)又包括托车板(401),该托车板(401)为中空圆环型,电梯井(2)穿过托车板(401)的内腔,在托车板(401)的外壁上等距设置有从动齿(402),该从动齿(402)与固定在驱动电机(403)上的主动齿轮(404)的啮合,该驱动电机(403)固定在楼板上;在托车板(401)的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浪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集极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