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73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其结构包括外圈针筒、镂空层、支撑环、内圈针筒、保护圈、内圈筒沿,镂空层穿过外圈针筒的上方与支撑环相连接,支撑环的两侧均匀等距设有透气孔,保护圈通过摩擦力的作用环绕于内圈针筒的外侧,内圈针筒的一半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圈针筒,保护圈由外涂层、防滑内圈、填充物组成,外涂层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的外圈,防滑内圈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相连接,内圈筒沿通过带内螺纹的通孔和设于内圈针筒外圈的外螺纹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由摩擦力的作用对内圈针筒的外侧进行环绕保护,避免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使其不易被氧化或腐蚀,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
本技术是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针织大圆机的针筒大多是插片式,用于安放织针。针织大圆机,学名针织圆形纬编机(或者叫做针织圆纬机),由于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企业里称作进纱路数或成圈路数,简称路数)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所以发展很快。编织机构是针织大圆机的心脏所在,主要由针筒、织针、三角和三角座(三角座又称鞍座。、沉降片(单面机才具有)等部件组成。牵拉卷取机构的作用就是把大圆机所编织下来的针织物从编织区域牵引出来,并且卷绕(或折叠)成一定的卷装形式。牵拉卷取机构包括扩布架(撑布架)、传动臂(墙板)、调节齿轮箱等机件。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1620461232.1的一种方便安装的纺织用针织大圆机针筒,包括针筒本体和固定架,所述针筒本体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杆对应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螺杆的中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连接于固定块,所述固定架下端的两侧设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底部安装有套环,所述套环套接于螺杆的后端,固定块的弧面与针筒内壁完全贴合,增大了螺杆与针筒的接触面积,使其结构更加稳固,固定架与螺杆的连接方式为套环套接,方便固定架与螺杆的安装,灵活性大大提高,叉车及吊车可通过固定架对针筒本体进行固定从而达到方便安装针筒本体的要求,针筒本体安装完成后将螺杆、固定块和固定架拆除即可,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大力推广。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对内圈针筒的外侧加以保护,容易使其氧化或被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内圈针筒的外侧加以保护,容易使其氧化或被腐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其结构包括外圈针筒、镂空层、支撑环、内圈针筒、保护圈、内圈筒沿,所述镂空层穿过外圈针筒的上方与支撑环相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两侧均匀等距设有透气孔,所述保护圈通过摩擦力的作用环绕于内圈针筒的外侧,所述内圈针筒的一半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圈针筒,所述保护圈由外涂层、防滑内圈、填充物组成,所述外涂层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的外圈,所述防滑内圈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相连接,所述内圈筒沿通过带内螺纹的通孔和设于内圈针筒外圈的外螺纹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圈针筒由针筒微单元、针筒内壁组成,所述针筒微单元均匀等距环绕在针筒内壁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针筒微单元具体为12针/寸-16针/寸。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的厚度为6mm。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的厚度为8mm。进一步的,所述内圈筒沿的直径为80cm。进一步的,所述外涂层的材质为橡胶/PVC。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保护圈,可以由摩擦力的作用对内圈针筒的外侧进行环绕保护,避免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使其不易被氧化或腐蚀,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保护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透气孔-30、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针筒微单元-40、针筒内壁-4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其结构包括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所述镂空层2穿过外圈针筒1的上方与支撑环3相连接,所述支撑环3的两侧均匀等距设有透气孔30,所述保护圈5通过摩擦力的作用环绕于内圈针筒4的外侧,所述内圈针筒4的一半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圈针筒1,所述保护圈5由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组成,所述外涂层50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52的外圈,所述防滑内圈51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52相连接,所述内圈筒沿6通过带内螺纹的通孔和设于内圈针筒4外圈的外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内圈针筒4由针筒微单元40、针筒内壁41组成,所述针筒微单元40均匀等距环绕在针筒内壁41的上部,所述针筒微单元40具体为12针/寸-16针/寸,所述内圈筒沿6的直径为80cm,所述填充物52的厚度为6mm,所述外涂层50的材质为橡胶。本专利所说的保护圈为环保无毒害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均通过SGS检测以及欧洲HRAZ标准,符合国际卫生公约条例,使用寿命长,无粘性,不反光。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连接在合适的位置,将保护圈安装于内圈针筒的外侧,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透气孔-30、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针筒微单元-40、针筒内壁-4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对内圈针筒的外侧加以保护,容易使其氧化或被腐蚀,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保护圈,可以由摩擦力的作用对内圈针筒的外侧进行环绕保护,避免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使其不易被氧化或腐蚀,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具体如下所述:所述保护圈5由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组成,所述外涂层50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52的外圈,所述防滑内圈51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52相连接。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其结构包括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所述镂空层2穿过外圈针筒1的上方与支撑环3相连接,所述支撑环3的两侧均匀等距设有透气孔30,所述保护圈5通过摩擦力的作用环绕于内圈针筒4的外侧,所述内圈针筒4的一半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圈针筒1,所述保护圈5由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组成,所述外涂层50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52的外圈,所述防滑内圈51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52相连接,所述内圈筒沿6通过带内螺纹的通孔和设于内圈针筒4外圈的外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内圈针筒4由针筒微单元40、针筒内壁41组成,所述针筒微单元40均匀等距环绕在针筒内壁41的上部,所述针筒微单元40具体为12针/寸-16针/寸,所述内圈筒沿6的直径为80cm,所述填充物52的厚度为8mm,所述外涂层50的材质为PVC。本专利所说的保护圈为环保无毒害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均通过SGS检测以及欧洲HRAZ标准,符合国际卫生公约条例,使用寿命长,无粘性,不反光。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连接在合适的位置,将保护圈安装于内圈针筒的外侧,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透气孔-30、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针筒微单元-40、针筒内壁-4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其结构包括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层(2)穿过外圈针筒(1)的上方与支撑环(3)相连接,所述支撑环(3)的两侧均匀等距设有透气孔(30);所述保护圈(5)通过摩擦力的作用环绕于内圈针筒(4)的外侧,所述内圈针筒(4)的一半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圈针筒(1);所述保护圈(5)由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组成,所述外涂层(50)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52)的外圈,所述防滑内圈(51)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52)相连接;所述内圈筒沿(6)通过带内螺纹的通孔和设于内圈针筒(4)外圈的外螺纹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两用型针筒,其结构包括外圈针筒(1)、镂空层(2)、支撑环(3)、内圈针筒(4)、保护圈(5)、内圈筒沿(6),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层(2)穿过外圈针筒(1)的上方与支撑环(3)相连接,所述支撑环(3)的两侧均匀等距设有透气孔(30);所述保护圈(5)通过摩擦力的作用环绕于内圈针筒(4)的外侧,所述内圈针筒(4)的一半底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圈针筒(1);所述保护圈(5)由外涂层(50)、防滑内圈(51)、填充物(52)组成,所述外涂层(50)通过胶水连接于填充物(52)的外圈,所述防滑内圈(51)通过针线缝合与填充物(52)相连接;所述内圈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漳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谨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