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71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该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通过起吊设备将最终接头吊入水中进行试吊;B、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前后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C、通过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计算两组吊耳吊绳的长度差值l;D、在水平高度较低的一侧吊耳组的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以调节最终接头入水后的底部高度差。该吊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上的若干吊耳、一端缠绕在吊耳销轴上的吊绳,所述销轴上裹覆有套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时测量海水环境和吊装设备对最终接头吊装时底面的高差值的影响并通过在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的方式来变相调整吊绳的有效长度,可实现对最终接头在水下吊装时的姿态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专用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外形尺寸38米*7.5米*11.4米,整体重量6120吨。最终接头位于水下E29与E30沉管之间,最终接头吊装沉放的过程,从驳船上起吊,入水后将受到重力和浮力叠加的共同作用,下沉时龙口两侧理论间隙仅15厘米,去除测控系统本身存在的误差,以及下沉时可能存在的前后左右偏转、水流扰动等因素影响,可用的安全距离只有5厘米,为确保安装精度,最终接头到位的姿态要求:必须控制底部前后高低差小于15厘米。对于如此吨位重大的构件,安装精度又是如此苛刻,远远超过其它设备或构件的安装要求,所以是目前吊装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其可以实现快速调整和精确控制最终接头底部高差,不仅易于操作,而且用时较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及专用吊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通过起吊设备将最终接头吊入水中进行试吊,其中最终接头上的两组吊耳沿贯通轴线设置于其顶面前后两侧,每一侧的吊耳组沿直线排列,排列线与最终接头贯通轴线垂直,吊绳缠绕于最终接头上的吊耳销轴上;B、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前后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C、通过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计算两组吊耳吊绳的长度差值l;D、在水平高度较低的一侧吊耳组的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以调节最终接头入水后的底部高度差,套垫的裹覆厚度值b=l/(0.5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通过起吊设备将最终接头吊入水中进行试吊,其中最终接头上的两组吊耳沿贯通轴线设置于其顶面前后两侧,每一侧的吊耳组沿直线排列,排列线与最终接头贯通轴线垂直,吊绳缠绕于最终接头上的吊耳销轴上;B、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前后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C、通过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计算两组吊耳吊绳的长度差值l;D、在水平高度较低的一侧吊耳组的吊耳销轴上裹覆套垫以调节最终接头入水后的底部高度差,套垫的裹覆厚度值b=l/(0.5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最终接头全部没入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可以通过设备直接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前后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也可通过测量最终接头顶面上平行于贯通轴线的任意直线上的两点水平高差值来换算得到两组吊耳间的水平高差值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套垫的裹覆厚度值b为受压后的厚度值。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姿态调整方法专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最终接头(1)上的若干吊耳(2)、一端缠绕在吊耳(2)销轴(3)上的吊绳(4),所述销轴(3)上裹覆有套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腊初姚振华卢勇鲁广宇李家林孙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