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桌板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0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小桌板支撑机构,包括:小桌板、支撑杆、轨迹支撑件和导向机构。小桌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到座椅靠背,小桌板的第二端悬空。支撑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到小桌板,支撑杆的第二端与轨迹槽配合。轨迹支撑件安装在座椅靠背上,轨迹支撑件上具有环绕一周的轨迹槽,支撑杆的第二端在轨迹槽内移动,在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形成有数个定位槽,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光滑。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在轨迹支撑件的轨迹槽内只能沿单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桌板支撑机构操作简单,小桌板具有多个固定角度,具有弱化结构能保护后排乘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桌板支撑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车用小桌板的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在商务车型和部分大型豪华车型中,会配置车用小桌板。车用小桌板一般安装在前排座椅的座椅靠背上,小桌板在不用时折叠成竖直状态,收缩于座椅靠背上,小桌板使用时打开至一个固定角度并被撑住。此时的小桌板固定支撑于该角度,小桌板能够承载一定重量,可供后排乘客使用:例如放置笔记本电脑、书本、档案资料等。图1a、图1b和图1c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小桌板支撑机构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小桌板102通过多连杆机构104安装到前排座椅靠背106上。多连杆机构104中具有多个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当小桌板不使用时,如图1a所示,多连杆机构104处于折叠状态,小桌板102收缩至与前排座椅靠背106平行的状态,且靠近前排座椅靠背106。通常,小桌板支撑机构会配置锁止装置,例如弹簧等将小桌板102和多连杆结构104锁止在图1a所示的状态。当需要使用小桌板时,首先解锁锁止装置,然后扳动小桌板102,多连杆机构104会随之转动并改变状态。图1b揭示了在小桌板翻转过程中小桌板102和多连杆机构104的中间状态。当小桌板转动到位时,多连杆机构104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状态,将小桌板102支撑并固定在一个角度。图1c揭示了在小桌板转动到位时小桌板102和多连杆机构104的状态。如图1c所示,小桌板102转动至水平的状态,多连杆机构104呈现稳定的支撑状态,支撑小桌板102。在需要收回小桌板时,需要首先改变多连杆机构104的状态,使得多连杆机构104从固定支撑的状态中退出,然后再推动小桌板一起回收至图1a所示的状态。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小桌板支撑机构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该小桌板只有一个固定位置,也就是说,小桌板只能被固定在一个角度上。由于小桌板是安装在前排座椅靠背上,当前排座椅靠背调节倾斜角度时,由于小桌板的角度是固定的,因此小桌板的实际角度会随着前排座椅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会出现上翘或者下倾的状态,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2)为了获得多连杆机构的稳定支撑状态,需要多连杆机构具备一定的强度。通常,多连杆机构会由金属材质制作。金属的多连杆机构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在小桌板处于使用状态时发生事故,则小桌板很容易与后排乘客产生碰撞。金属制的多连杆机构强度较大,一般不会变型或者断裂来吸收撞击能量。只能依靠小桌板自身的变型或者断裂来吸收撞击能量。由于小桌板需要承载一定重量,因此其材质也具有一定强度。因此会对后排乘客造成较严重的身体损伤。此外,较硬的小桌板如果碎裂,其碎片也具有杀伤力。3)该种小桌板支撑机构在打开时和回收时都需要对连杆机构进行解锁或者退出固定状态,操作上略显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具备多个支撑位置,操作方便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小桌板支撑机构,包括:小桌板、支撑杆、轨迹支撑件和导向机构。小桌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到座椅靠背,小桌板的第二端悬空。支撑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到小桌板,支撑杆的第二端与轨迹槽配合。轨迹支撑件安装在座椅靠背上,轨迹支撑件上具有环绕一周的轨迹槽,支撑杆的第二端在轨迹槽内移动,在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形成有数个定位槽,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光滑。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在轨迹支撑件的轨迹槽内只能沿单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从位于轨迹支撑件底部的起始位置,沿着轨迹槽从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向上移动,绕过轨迹支撑件的顶部后从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向下移动,再次回到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并返回起始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机构包括:扭力弹簧和锁止门。扭力弹簧安装在支撑杆和小桌板的连接处,扭力弹簧向支撑杆施加单向的扭力。锁止门安装在轨迹支撑件的底部,锁止门使得支撑杆只能从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经过锁止门沿轨迹槽单向移动到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或者支撑杆经过锁止门滑入复位轨迹槽并复位到起始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第二端具有支撑轴,支撑轴在轨迹槽内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轴进入一个定位槽中,扭力弹簧将支撑轴卡紧在定位槽中,支撑杆支撑小桌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旋转铰链连接到小桌板的中部,扭力弹簧安装在旋转铰链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小桌板的第一端通过旋转铰链连接到座椅靠背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轨迹支撑件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固定机构具有弱化的结构和材质。本技术的小桌板支撑机构采用支撑杆绕轨迹槽单向移动的方式,由导向机构提供锁止,简化了操作。本技术在轨迹支撑件上提供了数个定位槽,使得小桌板能够具有多个固定角度,以适应前排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本技术在固定机构部分采用弱化设计,使得出现事故时弱化部分能够主动断裂来吸收撞击能量,以保护后排乘客。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a、图1b和图1c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小桌板支撑机构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2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的结构图。图3a和图3b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从起始位置打开至固定位置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从固定位置收回至起始位置的示意图。图5a、图5b、图5c和图5d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的锁止门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5e揭示了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的锁止门的结构示意图。图6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示,图2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小桌板支撑机构的结构图。该小桌板支撑机构包括:小桌板202、支撑杆204、轨迹支撑件206和导向机构。小桌板20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到座椅靠背(图中未示出座椅靠背),小桌板202的第二端悬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小桌板202的左侧端为第一端,第一端通过旋转铰链221连接到座椅靠背上。小桌板202能够绕旋转铰链221转动。支撑杆204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到小桌板202上,支撑杆204的第二端与轨迹槽配合。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杆204的上端是第一端,支撑杆204的第一端通过旋转铰链242连接到小桌板202大约中部的位置。支撑杆204能够绕旋转铰链242相对于小桌板202转动。支撑杆204的下端是第二端,支撑杆204的第二端具有支撑轴241,支撑轴241在轨迹槽内移动。轨迹支撑件206安装在座椅靠背(图中未示出座椅靠背)上,轨迹支撑件206上具有基本环绕一周的轨迹槽261。轨迹槽261围绕轨迹支撑件206一周,支撑杆的支撑轴241能够沿着轨迹槽261围绕轨迹支撑件206移动或滑动。支撑杆204的第二端借助于支撑轴241在轨迹槽261内移动。轨迹支撑件206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为轨迹支撑件206的右半部分,第二部分为轨迹支撑件206的左半部分,在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的侧部有数个定位槽262,而轨迹支撑件206的第二部分是光滑槽。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引导支撑杆204的移动方向,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204在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小桌板支撑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桌板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桌板,小桌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到座椅靠背,小桌板的第二端悬空;支撑杆,支撑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到小桌板,支撑杆的第二端与轨迹槽配合;轨迹支撑件,轨迹支撑件安装在座椅靠背上,轨迹支撑件上具有环绕一周的轨迹槽,支撑杆的第二端在轨迹槽内移动,在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形成有数个定位槽,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光滑;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在轨迹支撑件的轨迹槽内只能沿单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桌板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桌板,小桌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到座椅靠背,小桌板的第二端悬空;支撑杆,支撑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到小桌板,支撑杆的第二端与轨迹槽配合;轨迹支撑件,轨迹支撑件安装在座椅靠背上,轨迹支撑件上具有环绕一周的轨迹槽,支撑杆的第二端在轨迹槽内移动,在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形成有数个定位槽,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光滑;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在轨迹支撑件的轨迹槽内只能沿单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桌板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使得支撑杆从位于轨迹支撑件底部的起始位置,沿着轨迹槽从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向上移动,绕过轨迹支撑件的顶部后从轨迹支撑件的第二部分向下移动,再次回到轨迹支撑件的第一部分并返回起始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桌板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安装在支撑杆和小桌板的连接处,扭力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勇陆文斌骆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